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近海有万余艘渔船进行流刺网作业,且多数是夜间捕捞。为保证作业安全和其他船只海上航行安全,作业船流放渔网均应设置一定数量的信号标志灯,以便了解渔网在水下的位置和走向。现在市面上有多种型号闪光信号灯,但性能各异,电池使用寿命一般据称,可维持40~50  相似文献   

2.
邓礼标 《海洋渔业》1997,19(3):111-112
流速网是影响船舶行安全的因素之一,本试验利用渔船的冲程使渔船冲过流剌网,从而使渔船驾驶员掌握渔船航行中避免螺旋桨被流剌网绞缠的方法,确保渔船航行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近海有万余艘渔船进行流刺网作业,且多数以夜间捕捞。为保证作业安全和其他船只海上航行安全,作业船流放渔网均应设置一定数量的信号标志灯,以便了解渔网在水下的位置和走向。现在市面上有多种型号闪光信号灯,但性能各异,电池使用寿命据称一般可维持40~50天,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和VMS的渔船捕捞类型辨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会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渔船监测系统已被用于渔船安全监督、渔业资源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文章以中国近海15艘流刺网渔船、39艘拖网渔船、24艘流动张网渔船共78个样本为研究对象,以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为研究模型,借助2014年北斗渔船监测系统(VMS)中对应渔船的航速和航向数据对其作业方式进行辨别。结果显示,基于航速和航向的渔船作业方式辨别正确率分别为93.6%和91%,两者均能较好地对捕捞类型进行分类,且航速的分类精度高于航向。拖网和流动张网渔船分类的正确率在90%以上,而流刺网渔船仅为70%,原因可能是流刺网在空间上的移动较复杂,减弱了航速和航向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实施,许多渔船被迫从传统的作业渔场退出,可生产作业的渔场中渔船空前密集。再加上渔场风流条件差、操作不当、相互问配合不协调、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因素,使流刺网渔捞事故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船员的人身安全。那么如何预防和处理渔捞事故呢?  相似文献   

6.
孔令兴  王红勇 《河北渔业》2014,(5):25-26,68
随着海南省流刺网业的发展,其新造的渔船吨位、起网机功率和载网量相应加大和增多,但由于渔船作业渔场主要在北部湾和渔船自带冰块生产的原因,流刺网船的吨位不是越大越好,它与生产效益不成正相关;本文并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目的是为今后流刺网船建造及生产工具的配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雾、雪、霾等天气现象,造成了海洋能见度不良,特别是海洋雾对能见度有很大影响。因此,渔船在海上、港口要十分注意安全航行。一、在海上目力所能见到的最大距离,称海面能见度,出现了雾或由于别的原因,使海上能见度不良时,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渔船驾驶人员必须懂得掌握影响海面能见度的知识,在雾中或能见度不良的海区航行,要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相似文献   

8.
由于流刺网渔业严重危害了美国夏威夷水域的海洋生物资源,对船舶的航行也构成了威胁。夏威夷已决定禁止流剌网渔船在近海水域捕鱼。但将禁捕范围扩大到夏威夷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提案没有被通过。夏威夷州州长John Waihee说,将禁捕范围扩到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作法违反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调查和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2年对福建沿海地区流刺网渔业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着重研究了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作业型式、渔具规格、数量分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福建海区流刺网渔业的渔船数量位居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渔具型式和规格多种多样;依作业海域划分,沿岸水域流刺网渔船数量最多,其次为近海水域,外海水域居第三,分别占75.6%、18.5%和5.9%;按作业型式划分,单片式流刺网的渔具数量最多、三重流刺网次之、双重流刺网最少,分别占65.0%、25.0%和10.0%。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流刺网渔具普遍存在网目规格日趋小型化现象,这与近海捕捞种类呈现小型化趋势相一致,且二者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大多数的渔获种类均可达到初次性成熟体长,说明目前流刺网渔业对渔业资源的利用较为合理。展望流刺网渔业发展前景,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渔船在海上航行和作业,经常遇到大风大浪,不安全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驾驶员要有较高的操纵渔船的技术。为了保证安全,应注意以下事项:1.让船体不过度受力,避免剧烈横摇,波浪淹溅,消除共振。使船上一切设备不致受损,保证航行安全。2.顶浪航行时,最好有一个顶浪角度,通常将风浪置于左舷或右舷20°~30°之间,有实践经验的船长按这种方法航行,可以使船首易于入浪,同时又很快出浪,而不致遭到正面顶浪时那种猛烈的冲击与纵摇。顶浪航行,还可以采取降低航速的方法。如果舵  相似文献   

11.
北斗船舶监控系统(VMS)包含渔船的位置、航速等数据,能用于挖掘渔船作业的动态信息。利用VMS数据对江苏渔船的航次和平均离岸距离进行提取,分析不同船长、类型、作业期、地区等条件下航次和平均离岸距离的特点。结果显示:1)江苏不同作业类型渔船航次差别明显,刺网航次数量最多,占总航次数的84.6%,围网和张网作业渔船的平均离岸距离和平均作业时间大于其他作业类型,围网作业渔船最远可达174.02 km;2)江苏渔船大部分为中小型渔船,作业的平均离岸距离比较小,基本在80 km以内,平均离岸距离随着吨位和功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3)全年的航次数量变化分布整体中间低两边高,4月、9~11月航次数较多,2月、5~7月航次数较少;4)江苏不同区县渔业差距较大,航次数最多的为南通启东市、如东县和盐城射阳县,渔船作业平均离岸距离最远的为苏州太仓市,最远可达332.38 km。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渔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流刺网船的捕捞作业情况,根据海阳市2014—2016年流刺网船的渔捞日志,对流刺网船渔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流刺网船分为4种作业类型,分别是A类:交替使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漂流三重刺网、鲅鱼漂流单片刺网和对虾漂流三重刺网;B类:交替使用海蜇漂流三重刺网、对虾漂流三重刺网和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漂流单片刺网;C类:交替使用海蜇漂流三重刺网、鲅鱼漂流单片刺网、对虾漂流三重刺网和单拖网;D类:交替使用海蜇漂流三重刺网、对虾漂流三重刺网、青鳞小沙丁鱼漂流单片刺网和单拖网。B类的全年单船日平均渔获量低于同一年的其它3类,C、D两类的全年单船日平均渔获量年间波动较大,C类和D类大部分月份单船日平均渔获量都高于A类和B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各年常见优势种为海蜇、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夏季4类作业类型渔获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A、C类在春季或秋季的部分月份渔获物群落结构相似度高,B、D类在春季和秋季的部分月份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宋利明  陈明锐  丁睿智  王迪  周旺  李轶婷 《水产学报》2021,45(11):1934-1942
为掌握影响我国沿海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R_G)的因子及其程度,对中国沿海渔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利用调查数据,结合GAM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的因子及其程度。结果显示:(1)影响我国沿海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的因子(解释偏差)分别为单航次天数(86.8%)、年作业天数(4.2%)、单航次渔具携带重量(2.8%)、作业水深(2.4%)、渔船吨位(0.9%)和年均渔具采购数量(0.1%);(2)GAM模型能用于研究渔船网具遗失率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3)随着单航次天数和年作业天数的增加,R_G呈上升的趋势;(4)随着作业水深的增加、单航次渔具携带重量超过18 000 kg时,R_G呈下降趋势。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1)单航次天数不得超过30 d,减少年作业天数;(2)根据渔船的吨位,确保网具单航次携带重量在18 000 kg以上;(3)根据刺网渔具的高度规定作业水深和作业渔区;(4)渔船总吨位控制在200 t以内。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刺网作业捕捞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2年福建省沿海流刺网作业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应用DEA法,首次分析了福建省不同地市流刺网的捕捞能力和不同生产水域三重流刺网的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荻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刺网作业的捕捞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2000和2002年,全省刺网作业的平均“能力利用度”分别为63.8%和48.9%,地市间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显著,最低仅为18.6%和9.7%;刺网作业投入的网具数、船数、功率、作业天数、吨位和网具规格,对该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有较重要的影响;相同的调查样本和数据,决策分析取向不同,计量结果亦有不同,比较、决策参考意义也不相同;CPUE与DEA法的计量,采用投入网具数和作业天数计量要比采用投入功率和作业天数合理些。但采用DEA法,更能综合反映多种投入要素下刺网作业捕捞能力变化的信息,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闽东海区流刺网渔业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000-2001年对闽东地区流刺网渔业的社会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闽东海区流刺网渔业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控制内湾,沿岸海域小网目流刺网作业的数量规模;调整近海捕捞结构,优化捕捞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先扶持,达量发展近海和外海大中型流刺网作业管渔业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研究,对日本资源管理型渔业体系下的典型作业方式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典型作业方式准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对围网、底拖网、刺网和流网、定置网及鱿钓等5种日本渔业主要作业方式的管理措施体系进行了分类和介绍,认为日本的渔业管理通过不同层级的权限许可,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属性差异采取区域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恢复渔业资源为目标,逐步推进从总可捕量管理制度向捕捞努力量控制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海洋渔具渔法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海洋捕捞产量的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5种主要渔具渔法的产量与海洋捕捞总产量的关联度,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5种主要渔具渔法产量的权重。结果表明,海洋捕捞产量与定置网、拖网的产量的关联度高,与围网、钓具和流刺网的产量关联度低;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产量的计算权重分别约为23.3%、16.1%、31.1%、20.4%、9.1%。对辽宁省渔具渔法产量结构调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依据对虾流网捕捞原理,设计了与捕捞作业同步的试验和调查方法,就取得的资料归纳出与各级流网船相匹配的最佳网列长度和网片高度分别为:59kW以上渔船网列长6000m,高9m;29kW渔船网列长4000m,高8m;15kW渔船网列长3000m,高7m;9kW渔船网列长2000m,高7m。这项研究成果为制定渤海对虾流网渔业管理细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1-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及相关调查资料,应用DEA法,分析了全省海洋捕捞作业及五种主要作业捕捞“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结果表明:1981~2003年全省海洋捕捞作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范围为61.8%~100%,平均为76.4%,综合“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0年以来,全省灯光围网和张网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比较好,其次为刺网和底拖网作业,钓具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较差;渔获选择性低的底拖网和张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保持平稳上升,渔获选择性高或较高的刺网、钓具和灯光围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则呈波动式上升或处于波动状态;各种投入因子对不同作业类型的捕捞”技术效率”的约束力各不相同,主动性较大的底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对渔船功率的依赖程度相当大,而主动性较小的刺网、钓具作业和被动性的张网作业,对网(钓)具使用数量的依赖度较大;作业天数对五种作业类型的“技术效率”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