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建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充实期相关性状的关系。【方法】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长城799和农大364)为试验材料,于授粉后3,5,7,10,15,20,25,30,35,40,45,50,55,60 d取果穗中部籽粒,观测胚乳细胞数目、单粒质量、灌浆速率、淀粉含量、籽粒淀粉磷酸化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动态,并分析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与籽粒灌浆期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随着灌浆期的延长,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数、单粒质量、淀粉含量均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胚乳细胞数在授粉后20 d基本稳定。胚乳细胞数与单粒质量、淀粉含量和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充实期的生理状态影响着籽粒灌浆,淀粉磷酸化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在灌浆期呈现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时间因品种而异,紧凑型玉米酶活性最高点出现时间要晚于平展型玉米;籽粒胚乳细胞数与这两种酶活性均呈显著相关。【结论】玉米籽粒中胚乳细胞数与胚乳细胞的充实状态、籽粒单粒质量、灌浆速率、淀粉含量、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要提高玉米产量,应在灌浆前期提高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和灌浆速率,保证光合产物快速充分地运送到籽粒中去,使籽粒淀粉积累达到最佳状态,进而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2.
3.
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其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扬麦158、铁杆小麦为研究材料,于1991 ̄1994年研究了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与籽粒形态发育和粒重的关系,小麦籽粒胚乳细胞数在花后14d基本决定,增殖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决定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其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扬麦158、铁杆小麦为研究材料,于1991~1994年研究了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其与籽粒形态发育和粒重的关系,小麦籽粒胚乳细胞数在花后14d基本决定,增殖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决定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籽粒胚乳细胞数目、胚乳细胞充实度(单个细胞重量)与粒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60**和0.6972*。粒位间胚乳细胞数顺序,4粒小穗为2>3>1>4,3粒小穗为2>1>3。强势粒胚乳细胞起始生长势、细胞最大分裂速率、胚乳细胞分裂各时期新增比率均高于弱势粒,且活跃分裂期较长,胚乳细胞数较弱势粒多,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对粒重的影响最大,单个胚乳细胞重量次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大田种植的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费玉3号和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农大108为试材,研究高淀粉玉米籽粒在不同生育期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浆期的延长,不同品种玉米粒重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呈"S"形曲线增长,玉米籽粒胚乳细胞数在授粉后20 d基本稳定,细胞增殖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模拟,决定系数达极显著水平。胚乳细胞数与玉米粒重、籽粒淀粉含量、淀粉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籽粒胚乳细胞平均增殖速率(Gmean)的大小、最大增殖速率出现的日期(TmaxG)和最大增殖速率(Gmax)的大小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粒重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镉胁迫对水稻颖果胚乳细胞增殖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盆栽试验研究了镉(Cd)胁迫对扬稻6号和武运粳7号颖果充实过程中颖果胚乳细胞增殖速度和粒重的影响.结果显示,①Cd胁迫降低水稻颖果含水率、呼吸活性和ATP含量,缩短维持上述生理活性的天数;②降低颖果胚乳细胞分裂的速度,缩短颖果胚乳细胞分裂的天数;③颖果灌浆速度减慢,鲜重和干重增加速率减缓,灌浆的天数变短,最终成熟颖果粒重降低.Cd胁迫降低颖果呼吸活性和能量物质,从而降低颖果的代谢活性和时间,一方面降低贮藏物质合成的能力,另一方面降低胚乳细胞的分裂能力,从而降低库容量,最终引起接纳同化物的量减少是Cd胁迫降低颖果粒重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显微解剖和组织化学的方法,系统观察了夏玉米籽粒(颖果)发育过程中淀粉的分布与消长,结果表明:在成熟胚囊至原胚期,子房柄、子房壁、卵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合子、原胚及游离核胚乳中存在许多小球形淀粉粒,处于不断积累同时又不断被利用的状态,是碳水化合物的暂时性贮藏形式,对籽粒的器官建成起重要的营养作用。胚器官分化期,胚和胚乳中开始形成淀粉粒,随籽粒发育,其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加,直到籽粒完全成熟。这些淀粉粒是碳水化合物的永久性贮藏形式,积累的先后顺序及充分程度与籽粒重量、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冀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与籽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殖动态可用Richards曲线方程拟合,不同品种间胚乳细胞数有明显差异,第30天时,表现为郑单958>先玉335>张玉117>长城799;第50天时,单籽粒质量表现为郑单958>先玉335>长城799>张玉11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同一品种籽粒质量主要与胚乳细胞数有关,胚乳细胞数目、单个细胞质量与籽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胚乳细胞数对籽粒质量影响最大,单个胚乳细胞质量次之;而不同品种籽粒质量除了决定于胚乳细胞数和单个细胞质量外,还决定于物质充实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两系杂交稻组合培两优E32和培两优500为材料,探讨水稻籽粒胚乳内源激素与粒重的关系.结果发现,籽粒胚乳内源IAA,GA3,Z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生育期延长先升后降,ABA则相反.灌浆前期较高的ABA/IAA值有利于籽粒灌浆,增加粒重,灌浆后期高ABA/AA值则不利于籽粒充实.多元同归分析表明,内源IAA,ABA,GA3和z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互作效应,其中IAA和ABA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粒重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方法]以高油115玉米作为对照,对微胚乳玉米胚和非胚部位中淀粉的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微胚乳玉米胚部位的淀粉积累速度稍低于高油115,非胚部位的淀粉积累速度则远低于高油115,收获时高油115的淀粉百分含量达微胚乳玉米的3.4—4.5倍。高油115收获时的胚淀粉重比只有3%-4%,而微胚乳玉米中胚淀粉重比可达16%-22%。此外,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淀粉积累速度不尽一致,收获时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的淀粉含量也具有较大差异。[结论]微胚乳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缓慢。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对粤晶丝苗2号、粤农丝苗、合美占3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早造和晚造两次不同氮肥梯度随机区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拔节孕穗期时最高,且其随着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在乳熟期达到最低值;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乳熟期降至最低;齐穗期的穗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到20%,而乳熟期的穗干物质量将近占总干物质量的43%;早造和晚造水稻的结实率差异极显著,总干重差异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差异不显著;齐穗期以后,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干物重呈负相关,而叶干重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密切相关,总干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水稻干物重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粒型粳稻品种产量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8个不同粒型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优质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这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粒型品种的成粒率较高,每穗成粒数较多,产量高于长粒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成粒率对其他米质性状无明显负作用,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米质,使高产和优质在较高的水平上统一起来。粒长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辽宁的自然条件下,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谷粒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穗型水稻产量与群体生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穗倾角穴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雪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穗型的群体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较高,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和成熟期干物重较高,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的百分比也较高,半弯曲穗型上述方面介于二者之间。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和弯曲穗型的颖花/叶值相近,说明三者单位叶面积所负担的颖花数差异不大。就粒重/叶而言,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直立穗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比叶重大的品种,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衰减缓慢,具有一定的群体叶面积,对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粒重及品质影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探讨玉米花后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重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普通玉米泰玉2号为材料,大田条件下分别于授粉后1—14d(S1)、15—28d(S2)及29—42d(S3)遮光55%,以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玉米作为对照(S0),对不同遮光处理下玉米粒重、品质、胚乳细胞增殖变化及穗轴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对小穗柄维管束截面积、胚乳细胞及胚乳传递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各时期遮光使籽粒重量、淀粉含量、胚乳细胞数量和体积降低,籽粒胚/胚乳比、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升高。遮光延迟了淀粉粒的发育,降低了胚乳细胞的充实度;前期遮光籽粒胚乳细胞数目最少,中期遮光淀粉粒体积最小,胚乳细胞的充实状态最差。遮光后穗轴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小穗柄维管束截面积无明显变化;遮光使胚乳细胞中蛋白质体增多,胚乳传递细胞变小,传递细胞壁内突变稀、变短,不同层次间连接程度下降,养分传输能力降低,胚乳传递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结论】花后不同时期遮光改变了玉米籽粒品质,系籽粒中胚比重增加及胚乳细胞内含物比例变化所致。遮光后胚乳传递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及较低的线粒体数量限制了养分的传输,"流"不畅是生育后期遮光玉米粒重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小麦穗部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及粒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3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的影响效应。【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各处理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小穗平均单粒重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粒位的粒重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结实小穗越多、各小穗结实粒数或单粒重差异越小,空间分布模拟曲线的弧度越平缓。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主茎穗和分蘖穗的结实小穗数与小穗结实粒数,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且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增加幅度较大;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小麦不同粒位的单粒重,以第3、4粒位提高幅度较大。【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不同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7.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