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重组自交系籼稻中-156/谷梅2号304份株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营造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以“穗穗芽率”及“粒穗芽率”为指标,筛选易发生穗芽与不易发生穗芽的极端材料,比较研究重组自交系亲本与各供试株系籽粒在穗芽发生期间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母本谷梅2号比父本中-156易穗芽,在正常成熟过程中籽粒内源GA1含量水平高于中-156,ABA含量水平低于中-156;谷梅2号籽粒淀粉酶活性也高于中-156。花后15 d至完熟的籽粒灌浆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谷梅2号及易穗芽的株系籽粒内源GA1随雨日渐增,增幅高于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同时其淀粉酶活性回升,在正常成熟过程中花后15 d后籽粒中淀粉酶活性与日渐降,但其幅度远高于父本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这种变化可能是易穗芽的亲本与株系对高温、高湿敏感诱发穗上发芽的主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唐建成 《中国种业》2003,(11):36-37
杂交稻种子由于现有母本无休眠性,颖壳闭合不严,包颈,穗部湿度较大,以及残留赤霉素促进发芽的作用,一旦遇上天气不良,穗芽现象严重,往往造成制种户和种子公司的巨大损失。1穗芽种子死亡的原因1.1机械损伤和黑根霉感染穗芽种子包括穗上萌动和发芽的种子,以突破颖壳为度,其中发芽种子数量较少,大部分为萌动种子,两者数量大约为1:5~6。萌动种子晒干后几乎跟正常种子无异,但仔细观察可见胚部颖壳裂开。发芽种子大部分通过精选被淘汰掉了,萌动种子仍保留在商品种子中。通常把原有部分穗芽的种子统称穗芽种子,本文为区别起见称为含穗芽种子。1.1.…  相似文献   

3.
穗萌抑制剂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杂交稻种子生产上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收获季节母本株穗大量发芽(穗芽),一般年份穗发芽率为5%左右,若成熟期间遇阴雨天气则更为严重。为此,1992年我们应用浙农大研制的穗萌抑制剂进行了抑制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在汕优63夏季制种田内进行,小区面积0.01亩,随机区组排列,重复2次,药剂用浙农大研制的穗萌抑制剂粉剂。 1.2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穗芽种子死亡原因及其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成  廖建华 《种子》2004,23(1):51-52
为探讨杂交稻穗芽种子死亡的原因,本文对杂交稻含穗芽种子贮藏的时间、含水量、浸种温度、浸种时间等进行了对比试验,并提出了含穗芽种子的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穗萌动种子变质的研究浙江省瑞安市种子公司(325000)吴陈济,戈加欣在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杂交水稻制种往往因后期无法躲避台风久雨的侵袭而造成大量种子穗发芽。据观察,穗萌动种子一般年景达10%左右,最好年景也在3%以上,严重年份达40%以上。穗...  相似文献   

6.
外源ABA对杂交水稻制种F1穗芽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穗芽”是我国发展杂交稻的技术难点之一, 至今尚无有效控制措施。 据研究外源ABA对杂交水稻制种F1种子穗芽抑制效应显著。 实验结果表明, 于齐穗后施用ABA抑制穗芽的作用有效浓度为75 mg/L, 施用剂量(有效成分a. i.)为0.38 mg/hill; 在本试验条件下, 外源ABA对杂交稻制种F1种子、 不育系繁种种子以及常规稻种子均有抑  相似文献   

7.
“穗芽”是我国发展杂交稻的技术难点之一,至今尚无有效控制措施。据研究外源ABA对杂 交水稻制种F_1种子穗芽抑制效应显著。实验结果表明,于齐穗后施用ABA抑制穗芽的作用有效浓度 为75mg/L,施用剂量(有效成分a.i.)为 0.38mg/hill;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ABA对杂交稻制种F_1 种子、不育系繁种种子以及常规稻种子均有抑制穗芽的作用。此外,杂交水稻制种田为调花期与增穗 使用外源GA_3,抽穗期间雨日多寡等影响外源ABA抑制穗芽的效果。外源ABA处理过的种子经贮 藏,未发现其种子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林国荣  赖元洪 《种子》1999,(4):70-72
选用聚乙烯薄膜小包装袋包装9种不同含水量杂交稻种子,进行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期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有效地解除穗萌抑制剂对种子发芽的抑制在冬季小包装的杂交稻种子,其种子能保持种用价值的期限与包装时种子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包装时含水量高,种子活力下降快,则贮存期短;含水量为10.2%-10.9%的袋装种子经一年贮存发芽率可保持93.0%-94.15%,含水量13.5%的袋装种子经8个月贮存芽率可保  相似文献   

9.
机械清选对杂交稻种子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浙江省瑞安市种子公司戈加欣,陈肖荣,吴陈济通常,杂交稻种子批的成分要比常规稻复杂得多。尤其是其特有的穗发芽种子(芽谷、萌谷)、自然开颖、谷粒黑粉病等籽粒的存在,影响了种子品质。倘若沿用农家木制手摇风车进行风选,企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制繁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密度的提高,在母本成熟后期穗上萌动和穗发芽现象呈加重趋势,一般年份在50%左右,若遇连阴雨天气,穗发芽率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种子质量和商品性,制约了种子产业化进程。为摸清杂交水稻不育系穗上萌动和发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我们组织进……  相似文献   

11.
控制和提高杂交稻种子发芽率的技术措施福建省寿宁县种子公司(355500)叶大文1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下降的原因1.1收获前病害。杂交稻制种田在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由于受高温、高湿及肥水管理不当等不良条件的影响,易产生谷粒瘟和黑粉病。据调查,一般谷粒瘟...  相似文献   

12.
穗萌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及其解除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平华  滕振勇 《种子》1999,(4):69-70
利用赤霉素,硝酸钾溶液处理受穗萌抑制剂负效影响的杂交稻种子,进行发芽跟踪试验 。结果发现:赤霉素溶液能有效地解除穗萌抑制剂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且龙特甫A种子经85天,威20A种子经70天能自然解除抑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严重芽谷稻种的经验和体会江苏省淮阴市种子公司罗德祥,顾忠仪,王云秋种子生产常常会遭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我市1992年繁殖的杂交稻不育系珍汕97A,在收获前遇到5天的连阴雨,导致严重的穗上发芽。抽样检验芽稻率平均达12.50%,发芽率仅75...  相似文献   

14.
张传贤  吴晓宏 《种子》1990,(4):45-47
汕优系统组合在我国杂稻生产中占很大比重,目前推广面积达一亿亩左右,占杂交稻面积的60%以上。宁波等地区珍汕97A 是主要的不育系,但它在成熟过程中遇雨而穗上发芽的现象十分显著。这些地区珍汕97A 一般年份芽谷率10%左右,轻年也有2~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子的储存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子的芽率是种子生产企业的一大关键指标,而豆种的芽率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豆种的储存条件.由于豆类作物内含较高的油分和蛋白质,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种子容易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而影响到种子生活力及发芽率,因此采取何种储存方式,直接影响到大豆种子芽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如果遇高温多雨天气,则容易引发种子穗上发芽。由于机械精选成本高、效果不理想,而盐选法清选水稻芽谷种子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显著。其在水稻种子收获不好的年份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少种子企业的损失。对盐选法清选水稻芽谷种子的方法及注意问题进行了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期播种,对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穗期耐寒性鉴定,同时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两系杂交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穗期遇上连续3d以上低于23℃的低温天气,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与对照汕优63结实率开始下降,但仍均达75.0%以上;穗期遇上连续3d以上低于20℃的低温天气,则影响较大,各参试组合穗抽不起来或结实率极低。不同播期处理对两优培九、金两优36的生育特性有一定影响,对5个参试组合的产量性状都有较大影响,播种愈迟,产量愈低。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从扬花到成熟期常遇到高温、多雨天气,容易引发黑粉病和穗上发芽。芽谷率高的种子发芽率低,而且浸种催芽过程中易发酸发臭,影响整个种子的发芽。采用比重式精选机精选种子损耗率大,而且效果也不大理想。为此,我们尝试用盐水漂选技术。室内实...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浸种预处理对含芽谷杂交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不同芽谷率的杂交稻协优10、S10、协优63、Ⅱ优10作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浸种预处理(0h、6h、12h、24h、48h以及间歇浸种)后,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短时间浸种(12h)、间歇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发芽势提高2~8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2.7~8.8。  相似文献   

20.
在高粱制种生产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不同自然灾害的发生,经常出现种子芽率降低的现象。千阳县种子公司多年来高粱种子芽率一直不高,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年抗四高粱种子平均芽率下降2.27%,抗七下降21.66%;2001年抗四下降9.78%。芽率的下降直接影响种子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