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快讯     
玉米价格有进一步下调可能玉米新粮上市后,各产区状况略有不同。关内地区现货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已跌至相对低位,引发了农户对玉米的惜售心理,而且贸易商收购态度也谨慎,用粮企业收购量略有下降。东北产区价格也逐渐下跌,虽然  相似文献   

2.
业界动态     
《科学种养》2015,(1):63-64
<正>玉米价格短期内稳中趋弱短期内国内玉米价格将保持稳中趋弱态势,建议农民朋友应根据自身的存储条件和其他实际情况决定玉米销售策略。缺乏存储条件和需要售粮还贷的农户可采取必要措施加快玉米降水脱粒,在上市高峰来临前选择适当时机出售玉米;存储条件较好的农户也应尽量避开上市高峰,选择价格较高时出售;存放"地趴粮"的农户,应采取措施改善通风条件,防止霉变造成粮食损失。2015年玉米消费需求预计将有一定回暖,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06,(9):2-2
关注一:产区玉米出库积极,短期货源相对充裕我国南方销区由于受到饲料小麦替代影响,饲料企业玉米采购大多放慢。政府制定了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收购资金敞开供应,这使目前关内粮食主产区的部分地区仓容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当前国内玉米购销市场短期货源相对充裕。  相似文献   

4.
<正>阶段性供大于求加剧,临储政策调整引市场观望当前国内玉米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内玉米供应压力大。近年来,我国玉米连年丰收,已超过水稻和小麦,成为国内种植规模最大的粮食作物。2012—2014年我国连续3年启动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1.8亿t,同期竞价销售成交量3 000多万t,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进一步加剧,对玉米价格走势形成了压制。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可谓牛气十足。自去年秋收开始,玉米价格一路飙升,而接连的利好因素出现又不断助推玉米价格上涨。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稳中有升,其他地区玉米价格联动上涨,销区玉米市场行情略显平稳,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双双上涨。  相似文献   

6.
焦善伟 《种业导刊》2013,(11):10-13
进入2013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以震荡偏弱运行为主,市场有效支撑因素乏力,利空占据主导,玉米价格回升拐点较往年延迟且表现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带动产销区玉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涨行情,但主要是优质粮源。后期随着新季玉米的收获上市,在产量不出现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受宏观经济形势、进口玉米将陆续到港、市场供需较为宽松、临储收购政策等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下跌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阳春3月,全国两会顺利召开,会上讨论最多的就是粮食供应、库存和农民增收问题,与"顺价销售"等言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临储玉米泄库在即,关内外玉米市场暗流涌动,价格涨跌互现。其中,华北产区在玉米价格超跌以后出现止跌反弹迹象,东北产区玉米价格高地则出现补跌。伴随着市场反弹行情的展开,暂不可过分乐观,因临储玉米定向销售和拍卖政策尚未  相似文献   

8.
11月19~23日,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市场刚有起色,一场大雪之后,收购市场立即"进一退二".本周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再度提高收购价格,截至周四下午,吉林深加工企业最高收购价已达每吨(下同)1470元,各地收购价格较上周上涨20~30元,新玉米车板价最高已达1550元;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也继续上涨,基本保持在1760~1880元,个别企业降低收购标准,可达1900元;南方销区价格普遍上涨,华东、华南、华西均出现1900~2000元高价;大连港口玉米价格为1630~1650元,较上周上涨近100元,较周初上涨40元,蛇口港一等玉米已经涨至1910元.  相似文献   

9.
进入2013年6月中下旬,产区多地新产小麦陆续上市。在主产区相继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提振下,国内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稳中趋涨;陈麦市场购销清淡,局部价格回落。受不利天气影响,2013年部分产区小麦品质和产量较往年有所下降,加上农户对小麦价格的期望值不断抬高,存在一定惜售心理,对小麦价格底部形成支撑。目前,部分面粉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的同时,更加注重收购小麦的质量。预计后期新麦价格将维持坚挺。  相似文献   

10.
正清明已过,春季肥市逐步进入收尾阶段。尿素需求开始转淡,价格暂时稳定。复合肥方面,以消耗前期库存为主,夏玉米观望气氛仍较浓厚,少量拿货。春季市场扫尾肥价弱稳运行当前,尿素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北方农需基本结束,南方早稻有少量用肥。目前国内需求仍显弱势,工、农业需求支撑有限,短期内,行情稳中偏弱为主。据辽宁省阜新市瑞彤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宫伟介绍,当前辽宁地区尿素市场批发价在1850元/吨左右。  相似文献   

11.
《科学种养》2011,(2):60-60
因天气、运输等因素影响,目前北方产区玉米购销依旧不活跃,玉米收购增量不大,南北港口集港玉米数量不多,市场成交清淡。各地深加工企业开机保持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2.
《科学种养》2010,(12):61-61
由于收获推迟、天气以及农民惜售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今年我国北方产区新玉米上市量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但与之相反的却是下游加工企业和贸易主体对玉米的采购积极性大幅提高,进而造成收购市场上新粮收购难度日渐增大。同时,经过一年的消耗,眼下产区陈玉米已所剩无几,新玉米上市推迟且收购困难的情况也推动了各地陈粮价格的上涨。现综合相关市场资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善伟 《种业导刊》2017,(10):12-16
进入2017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在经历了短期的回落行情之后,受加工补贴政策、拍卖政策、环保督查等影响,二季度后玉米价格在逐渐上涨的大趋势下震荡调整,阶段性、区域性行情表现突出.新的市场年度即将开始,在新季玉米产量预期下降、而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的格局下,在国家继续推进“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的政策基调下,在“去库存”政策仍将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的形势下,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总体将以平稳偏弱为主,大幅度涨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习银生 《种业导刊》2006,(10):13-15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玉米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由于玉米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玉米作为加工原料的经济性能也在不断扩张。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了持续升温的局面,国外市场也处于上升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此做一简略分析。1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分析1.1市场价格持续上扬,逼近几年来最高价位今年上半年,由于市场看好玉米深加工前景,玉米成为期货炒作热点,现货市场上多元主体竞相收购,推动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扬。分阶段来看,一季度小幅攀升,…  相似文献   

15.
市场瞭望     
2011年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稳定新年伊始,国内玉米市场基本维持稳定,局部地区价格略有波动。市场整体表现观望气氛浓厚,购销相对清淡。东北地区玉米市场购销稳定;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小幅波动;华东市场玉米价格小幅上涨;平稳为主的市场主基调  相似文献   

16.
《科学种养》2010,(4):61-61
春节过后,预计在3月上旬至4月底,各地贸易商参与市场收购的行为将逐渐增多,随着采购量的增加,玉米水分的降低,玉米价格基本触底反弹。另外,伴临着春耕的到来,农民为了采购农资,可能会适量出售部分玉米,也更吻合了抢购潮的到来,此阶段玉米价格稳步上涨。从区域分析,东北地区将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7.
2023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在供应总体充足、下游饲用及深加工需求持续疲软影响下,价格呈现震荡下跌再反弹走势,但价格回升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玉米流通粮源供给不断趋紧,用粮企业在刚需情况下因到货不足而被动提价;同时,贸易商持粮成本不断增加,普遍存在惜售挺价心态,也对二季度以来价格走强形成较强支撑。后期随着新季玉米陆续收获上市,加之饲用小麦占比增加,供给形势好转叠加下游需求回升预期不高,国内玉米市场仍将保持供强需弱格局。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正>时下已经是9月,新玉米马上就要上市,而实行了8年的临储收购也将不再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内外甚至是国内外,普遍看空新玉米上市之后的价格。有众多机构纷纷预测,玉米价格到底会下跌多少,有人说会跌到1.4元/kg,也有人说有可能跌到1.2元/kg,可谓众说纷纭。作为玉米市场改革的第一年,很多人心里都没底。临储玉米收购退出市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库存陈玉米抛售、多变天气对产量威胁等因素对玉米市场究竟影响几何?眼下玉米丰收在望,玉米种植大省将面临怎  相似文献   

19.
焦善伟 《种业导刊》2016,(10):10-13
随着2016年产新季玉米由南到北陆续上市,国内玉米市场看空心态升级.新增产量依然庞大,去库存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供应压力有增无减;在宏观经济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饲料需求及深加工用粮预计增幅有限,市场需求难以明显回升;新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将推动后期国内玉米价格走势进一步向反映供需关系靠拢,市场各参与主体也将重新经历一轮心态调整和价格重新估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玉米价格波动将会放大,市场购销行为将表现得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谷贱伤农,2015年的玉米行情的确伤了不少农户的心啊!那么问题来了,玉米价格到底为什么那么低?原因一:临储拍卖成交惨淡去库存化迫在眉睫2008年国家玉米收储机制开始实施,每年的临储底价及收储量呈现递增趋势,在保障农户利益的同时,其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2015年度更是以8 279万t的临储玉米收购量收尾,2013/14年度收储总量也是高达6 919万t。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