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1985~1986年,我们进行了苹果桃小食心虫蛀果与虫果关系的观察。观察方法是在7月初一代桃小食心虫蛀果盛期,准确标记桃小已蛀入果的果数,标记后半月内未进行树上防治,采收前期,剖检全部标记果,记载实际虫果数。为避免少数二代虫果  相似文献   

2.
桃小是桃小食心虫的简称,又名桃蛀果蛾、桃蛀虫,属于鳞翅目蛀果蛾科.此虫是苹果果实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部分苹果园桃小为害逐年加重,造成大量落果和"虫眼果",严重影响了苹果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陕北枣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枣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枣蛆,钻心虫,枣实虫,桃蛀果蛾等。为世界性害虫之一,我国大部分枣区均有发生,北方枣区发生较严重。枣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果危害,把虫粪留在果内,枣核周围形成"豆沙馅";发生严重时,被害枣果  相似文献   

4.
桃小是桃小食心虫的简称,又名桃蛀果蛾、桃蛀虫,属于鳞翅目蛀果蛾科。此虫是苹果果实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部分苹果园桃小为害逐年加重,造成大量落果和“虫眼果”,严重影响了苹果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枣桃小食心虫,别名桃蛀果蛾、枣蛆、钻心虫、枣实虫等,简称桃小。属鳞翅目果蛀蛾科。广泛分布于我国北纬31°以北、东经102°以东的北方果区。寄生植物有苹果、梨、花红、海棠、山楂、桃、李、杏、枣等。以幼虫蛀害果实。在枣产区普遍发生,尤其大枣产区危害严重,一般虫果率50%~70%,危害严重时虫果率高达90%以上。蛀果幼虫绕核串食,虫粪留在果内,不堪食用,严重影响枣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经济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又叫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简称“梨小”,是近几年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幼虫为害果多从萼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果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即腐烂,且渐扩大,俗称“黑膏药”。  相似文献   

7.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椎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别名苹果食心虫、桃小实蛾、桃蛀虫、桃蛀果蛾,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蛀果类害虫。此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普遍。寄主植物有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枣等,其中苹果、梨、枣、山楂受害最重,在管理粗放的果园,虫果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免套袋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发生动态,探讨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7—2018年,在山东威海文登区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2018年系统调查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和脱果率,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结果】桃小食心虫在威海一年发生2代,越冬代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蛀果高峰期在7月,最高蛀果率为44.4%,幼虫脱果高峰期在8月,最高脱果率为26.4%。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溴氰虫酰胺30 mg·kg~(-1)和四唑虫酰胺40 mg·kg~(-1)对桃小食心虫的幼虫蛀果防治效果低于高效氯氰菊酯22.5 mg·kg~(-1),但幼虫脱果防治效果与高效氯氰菊酯相近。【结论】在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可轮换使用双酰胺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保证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娜 《河北果树》2014,(3):44-45
<正>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桃蛀果蛾,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桃小食心虫广泛分布于河北等地,在华北的枣和苹果产区危害最重。除危害枣树外,还可危害苹果、梨、桃、山楂等。幼虫在枣果内核周围蛀食,被害果内充满虫粪,提前变红、脱落,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曹娟 《河北果树》2010,(1):31-31,35
<正>1危害状梨小食心虫又名东方果蛀、桃折心虫,以幼虫主要蛀食梨、桃、苹果的果实和桃的新梢。幼虫蛀果多从萼洼处蛀入,直接蛀到果心,在蛀孔处有虫粪排出,  相似文献   

11.
1为害情况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钻心虫等。为世界性害虫,我国大部分枣区都有发生,北方枣区发生较严重,是枣、苹果、桃、杏和山楂等多种果树的主要蛀果害虫。为害严重的枣园,虫果率高达90%以上。被害枣果提前变红,过早脱落,果内堆积虫粪,不能食用,失去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陇东枣园桃小食心虫发生危害现状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陇东枣产区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及特点、发生规律及习性和危害程度等。3年调查研究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陇东枣产区均有桃小食心虫发生,主要以第1代幼虫为害,危害程度因枣园地形、管理水平、树龄不同而差异较大,川水地枣园危害重,虫果率为41.30%~45.00%,旱原地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5.80%~12.00%;管理粗放的枣园危害重,虫果率为33.00%~45.00%,管理较好的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8.00%~11.00%;老枣园危害严重,虫果率为45.00%~59.00%,新枣园危害轻,虫果率为7.00%~11.00%。针对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情况,总结提出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梨小食心虫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梢虫,俗称"黑膏药",是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害虫。主要危害桃、苹果、梨、李、樱桃、山楂等,是陕西关中桃产区常见害虫之一。1发生与危害幼虫多从果实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多无虫粪。幼虫蛀  相似文献   

14.
桃小食心虫为鳞翅目果蛀蛾科害虫,简称桃小,又名枣蛆,在枣产区普遍发生,以幼虫蛀果为害,把虫粪留存在枣核周围,形成"豆沙馅".发生严重时,虫果率高达50% ~70%,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影响枣树产量和枣果品质.  相似文献   

15.
乐斯本地面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普兰店市是辽南著名苹果产区,有苹果树2万hm2,年产量约45万t.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由于对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得当,所以桃小食心长期未对苹果造成危害.近几年由于天气连续干旱,桃小食心虫出土期很不整齐,加上忽视树下防治,受市场经济冲击,果价低,卖果难,果农管树积极性不高,导致这几年桃小食心虫大发生,全市桃小食心虫的虫果率1999年为10%~15%、2000年为15%~20%,有的果园虫果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心虫,以幼虫主要蛀食梨、桃、苹果的果实和桃的新梢。2008年我县梨小食心虫严重发生,特别是对桃园危害严重,60%以上桃园受害。受害桃梢萎蔫枯干,影响桃树生长;果实受害,虫果率高,造成严重落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到果农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桃小食心虫(Carpasinaniponensis)简称桃小,俗称枣蛆,属鳞翅目,蛀果蝇科。除为害枣树外,还为害苹果、梨、山楂、桃、李、杏等。在枣产区普遍发生,尤其大枣产区为害严重,一般虫果率在50-70%,严重影响枣的品质和产量。一、为害状桃小为害枣果症状和为害苹果、梨等大不相同。第一代蛀果期在7月(为青果期),多从果实顶部蛀人。蛀孔处留一褐色小点,并稍凹陷,幼虫蛀入果心,在枣核周围蛀食果肉,边吃边排泄,核周围都是虫粪,虫果外形无明显变化。后期虫枣出现片红,并稍凹陷皱缩。老幼虫多从此处蛀一侧孔脱出,有的虫枣皱缩脱落。第二代为害枣果多在8-9…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是为害山楂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我省山楂“桃小”普遍发生较重,据我们1982~1983年在盖县、营口县、海城、鞍山郊区、辽阳县等地调查,虫果率一般为50~60%,严重园达90%以上,被害果充满虫粪,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防治“桃小”工作是山楂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熊岳地区苹果的桃小食心虫虫果率逐年上升,大量苹果失掉商品价值。采取有效防治手段降低虫果率,是苹果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钻心虫,蛆窟窿、枣实虫等,是枣区为害枣果的主要害虫之一。果实一般受害率在24%~53%,严重的达75%。幼果前期受害早落,后期受害则虫粪堆积果内,不能食用。现将几年的观察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