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阿拉尔灌区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根据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1989~1996年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逐日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建立了其与其它气象要素、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关系。利用这些相关关系进行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估算,方法简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计算逐日潜在腾发量的BP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新疆阿瓦提县气象站1992~200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日和逐月潜在腾发量,分析其变化特性,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计算逐日潜在腾发量的经验模型,探讨各输入因子对模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简单易行,精度较高,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受作物本身生理机制以及近地层气象因子非线性、非平稳化随机变化的影响,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时序过程具有周期特性。基于此,根据小波分析原理,以韶山灌区30年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时间序列为样本,研究了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时序过程的多时间尺度特征,为该地区作物需水预测、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北方湿地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沼泽植被盖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盖度对湿地实际腾发与潜在腾发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盖度最高为95%,最低为5%~10%.植被盖度在70%以上的沼泽占总沼泽数的75%;植被盖度在50%以下的沼泽只占总数的12%.在考虑盖度影响的情况下,实际腾发量大于当地潜在腾发量的沼泽占总数的82%;实际腾发量为潜在腾发量2倍以上的沼泽占总数的58%.  相似文献   

5.
叶尔羌河绿洲潜在腾发量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根据叶尔羌河绿洲莎车气象站1993-199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日潜在腾发量,对其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水量平衡方程,同时将降雨和蒸腾视为随机变量,提出了水稻的灌溉制度模型。要考虑随机降雨和腾发量的影响,需首先对以往的降雨和腾发系列进行分析,以期对末来的降雨和腾发量进行预报,再根据此预报值确定水稻在末来时段的需水量。分别根据降雨和腾发系列的特点,用统计方法对二者进行数据处理。本文的模型在应用于所研究的灌区时结果令人满意。在雨季,即使灌溉系统以较高的概率水平运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用水。  相似文献   

7.
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受地区间气象、地形和地貌时空异质性的影响,不同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公式适用性各不相同。以湖南省83个站点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为样本,论述了Penm an-Monte ith公式和FAO-Monte ith修正式主要方程、参数以及适用范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根据生育期作物需水特点,运用标准化的Penm an-Monte ith公式计算南方地区参照作物潜在腾发量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SEBAL模型在估算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腾发量时的适用性。【方法】基于2015年作物生育期内的Landsat8遥感影像,建立SEBAL模型,估算腾发量,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与水量平衡法估算得到腾发量进行了验证及评价,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日腾发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出"山峰型"变化趋势。SEBAL模型腾发量估算值与水量平衡法估算值相比,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6.053%;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的日腾发量与水量平衡法估算值相差7.682%,都在10%以内,达到了精度要求,且SEBAL模型估算腾发量的精度高于Penman-Monteith公式。日腾发量与NDVI和地表温度相关性显著,由二者建立了最优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论】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利用SEBAL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出土右旗的腾发量,且NDVI和地表温度对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准确计算是确定农田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比较了神经网络模型和经验公式计算腾发量的精度以及如何使用最少的气象数据实现最优的腾发量计算问题。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比经验公式的计算精度要高。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用最少气象数据实现最优腾发量计算是可行的,但输入参数类型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选择。在半湿润地区最佳网络输入为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外太空辐射,在气候湿润地区最佳网络输入为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经验相对湿度和外太空辐射。因此,在缺少气象资料时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模型代替经验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节约大量的灌溉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考虑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基础上,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设定了不同的最佳土壤湿度;同时通过天气环境参数来预测作物的腾发量;最后根据土壤湿度、作物腾发量以及作物的生长阶段来模糊决策作物的灌水量。结果表明在考虑土壤、作物和大气的综合作用下,根据多因素对作物灌水量进行模糊智能决策,比根据单一参数预测作物的灌水量,预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疆地矿局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 1 991~ 1 997年气象观测资料 ,应用修正的彭曼公式计算了新疆天山北麓平原区的日、月、年潜在蒸发量 ,分析了潜在蒸发量的年变化、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特征 ,确定了潜在蒸发量与 2 0 cm蒸发器水面蒸发量间的相关方程 ,为计算潜在蒸发量提供了 1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麦地蒸散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蒸发桶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裸地蒸发和麦地蒸散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了裸地蒸发与麦地蒸散的关系;论述了蒸散日变化的一些特征;分析了蒸散与辐射、气温的关系,并对蒸散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建立了蒸散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参考作物蒸散,研究了日尺度参考作物蒸散(ET0d)和日内小时尺度参考作物蒸散之和(ET0dh)的关系。结果表明,ET0d和ET0dh以及实际日尺度和日内小时尺度作物系数均显著线性相关;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日尺度和小时尺度参考作物蒸散估算方法可用于作物系数的作物蒸散时间尺度转换。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区域尺度蒸散发计算、作物分布识别及估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基于遥感信息的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回顾总结了遥感蒸散发模型、瞬时蒸散发升尺度方法、日蒸散发插值方法、作物分布识别方法及作物估产模型的研究进展,评述了遥感蒸散发及作物估产结果在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相关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适合非均匀下垫面特点且具有较强物理基础的灌区遥感蒸散发模型、日蒸散发插值中灌溉或降雨引起土壤含水量突变情况的处理、农田蒸散发中灌溉水有效消耗量的准确估算、能适应复杂种植结构并且适用于多年的作物分布遥感识别模型以及精度较高且可操作性强的遥感估产模型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吉兰泰及周边地区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吉兰泰为对象,利用MODIS数据通过SEBAL模型估算了研究区2017年植被生长季5—10月的日蒸散发,并分析了蒸散发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生长季日平均蒸散量整体趋势呈单峰型分布趋势,日均蒸散量最大值在7月(3.98 mm),最小值在10月(1.11 mm);②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东南部蒸散发最高,东北部蒸散发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蒸散发值由大到小分别为林地、耕地、草地、戈壁、沙漠;各土地利用类型蒸散发量的时间动态表现一致,呈生长期>生长初期>生长后期;③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与蒸散发正相关,风速以及地表温度与蒸散发负相关。【结论】SEBAL模型估算的蒸散发与P-M作物系数法的蒸散发进行对比,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表明SEBAL模型对本研究区蒸散发的估算是可靠的。研究区靠近山地的蒸散发大于荒漠区的蒸散发。在植被生长季中生长初期的蒸散发受温度和风速影响最大,生长期和生长后期的蒸散发受地表温度和高程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田间蒸发蒸腾与棵间蒸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10-2011年的大型称量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问蒸发器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冬小麦田间蒸散和棵闽蒸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蒸发蒸腾量为360.974mm,抽穗-灌浆期蒸发蒸腾量达到最大为84.706mm,日均蒸发蒸腾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双峰变化,2个峰值处于播种-分蘖、抽穗-灌浆期;冬小麦的棵间蒸发量达到了115.8...  相似文献   

17.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新疆吐哈盆地葡萄园的蒸散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园水热平衡各分量的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潜热、感热和土壤热通量都随净辐射的增减而增减,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大小各异,潜热通量占净辐射能量支出的大部分,其变化规律与净辐射的日变化规律一致性最好,土壤热通量变化很平缓,趋势与净辐射基本相同,但滞后净辐射2~3h。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葡萄蒸散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蒸散从早晨8:00以后出现,迅速增加,到中午13:00-15:00达到峰值,随后蒸散速率迅速下降;葡萄生长期内耗水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果粒膨大期耗水强度最大为8.78mm/d,葡萄整个生长期内的日均蒸发蒸腾量为5.58mm,蒸发蒸腾总量为1 228.45mm。  相似文献   

18.
芦苇群落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芦苇湿地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并准确估算蒸发蒸腾量,对湿地水资源评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2005年盘锦芦苇湿地监测站的小气候梯度系统和涡动相关系统的监测数据,结合芦苇生理生态特性的观测,分析芦苇群落的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主导影响因子,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梯度法对芦苇群落的日蒸发蒸腾过程进行模拟,并与涡动相关系统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芦苇群落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过程表现为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从相关分析结果看,气象因素和芦苇生理生态特性对芦苇蒸发蒸腾的影响显著,其中辐射强度、相对湿度、温度、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是芦苇群落蒸发蒸腾的主导影响因子;从计算蒸发蒸腾量的两种方法与涡动数据的比较结果看,梯度法更适合芦苇群落蒸发蒸腾量的模拟,可为芦苇湿地蒸发蒸腾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