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实施松毛虫可持续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影响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和长期防治实践证明:只有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才能做到经济、安全、持久、有效地控制松毛虫危害。实施可持续策略,必须转变观念,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由重“除治”向“防治”转变;在治理策略上,必须由治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在措施上,要从以化防为主,向以生防为主转变。为此,必须遵循做好监测工作,采取以预防主为,以营林措施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科学地采取生物、化学、物理防治等相辅相成的系统综合措施,才能较持久地控制虫灾。  相似文献   

2.
实施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可持续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影响该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和15a多治理实践证明:只有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才能做到符合生态学原则、经济、安全、持久、有效地控制小蠹虫危害。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和防治措施上必须转变观念。在防治措施上,要强调因时因地制宜,实施区别对待、分类施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逐步增加松林的生物多样性,使其结构趋向合理,从而达到松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平衡发展,较持久地控制小蠹危害。  相似文献   

3.
根据影响该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和 15a多治理实践证明 :只有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 ,才能做到符合生态学原则 ,经济、安全、持久、有效地控制小蠹虫危害。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在治理策略和防治措施上必须转变观念。在防治措施上 ,要强调因时因地制宜 ,实施区别对待、分类施治的原则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逐渐增加松林的生物多样性 ,使其结构趋向合理 ,从而达到松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平衡发展 ,较持久地控制小蠹危害  相似文献   

4.
森林病虫害防治只有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由化学防治为主向生物防治为主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治标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局面。现就如何实现上述“四个转变”谈些看法。一、在防治观念上,要转到落实“四个转变”上来当前,全国林业六大工程是新世纪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森防工作的核心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担负着提高森林质量,保护造林绿化成果,为林业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在防治观念上,必须突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可持续控灾作为病虫…  相似文献   

5.
实施华山松木蠢象可持续控制策略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影响华山松木蠹象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大发生的规律以及对华山松木蠹象生态系统的分析和 5年多治理实践证明 :只有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和技术 ,才能经济、安全、持久地控制木蠹象危害。在治理措施上 ,要以林业技术防治为基础 ,生物防治为主导 ,多种治理技术协调配合。实施“抓源头治理”、“因时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分类施治”和“多种治理技术协调组装”的策略。通过综合促进松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平衡发展 ,较持久地控制虫危害  相似文献   

6.
“生物导弹”学名“松质·赤眼蜂杀虫卡,为了对马尾松主虫进行可持续控制,在荆门市利用“生物导弹”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8天后,平均出蜂率达到90.8%;48天后,防效最佳,平均防效达到86.9%.  相似文献   

7.
对滦平县丁营飞播区1987--1990年油松毛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对1999年丁营飞播区再次暴发油松毛虫灾害,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后对松毛虫种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松毛虫可持续控制,关键是对播区油松毛虫防治起始指标的准确确定,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达到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改善,松毛虫种群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森防工作“四个转变”,力争2001年有新突破,玉林市森防站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上,重点抓了从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转变。玉林市历年来有使用生物农药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传统,白僵菌防治作业面积一般达到年防治作业面积的90%以上。但因受气候和白僵菌自身生理特性的影响,白僵菌使用一般只限于越冬代和第一代松毛虫防治使用,第2~4代由于气温高、湿度低,防治效果较差,只能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化学农药防治虽然能收到较好的当前防治效果,但常常会出现虫死光、天敌灭、生态受损、虫灾不断…  相似文献   

9.
许春 《林业建设》2012,(2):51-55
松毛虫是森林害虫中发生量大、为害面广的主要森林害虫,是世界性害虫,主要为害云南松、马尾松、云南油衫等,是大桥乡云南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少。被松毛虫为害着的林区,很难以控制其扩散与蔓延,灾情严重区域似火烧过一样,称为"无烟火灾"。防治上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性技术措施,突出战略性防治、生物性因素控制和技术性的组装运用,科学设计,高效运作,辅以人为因素调整,使松毛虫发生逐步向动态平衡方向转化,在治理上逐步从被动防灾向主动性控灾方向转变。根据松毛虫综合管理的指导方针,采取"因地制宜、统筹全局、合理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次推进"的防治策略,从几方面进行有效预防和防治,以促进大桥乡云南松能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既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和可持续控制的基本方针,又要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实现由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转变。枞阳县在2007年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中,施用灭幼脲Ⅲ号进行防控,防治面积达1600余亩。为探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成效,现将施药后的防治效果调查综述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用药剂为25%灭幼脲Ⅲ胶悬剂;使用机动喷雾机。2.调查样地。在喷药区内设固定标准地小班5个,每块标准地0.5亩,各小班内抽取固定样株20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