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三日热”或“撮角热”,因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浅谈一下牛流行热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据考证江苏省曾于1955年、1958年、1977年曾流行过类似此病。我们苏州市,据病史资料记载于1955年、1959年、1964年1972年亦发生过类似“牛流行热”,(当时记录为牛流行性感冒。为摸清这次“牛流行热”在苏州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0月30日草拟一个有关“牛流行热”的调查提纲,发给全市22个奶牛场(厂)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3.
茨城病     
本病在1949~1953年牛的“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时,曾称为“牛咽喉头麻痹”或“异型流行性感冒”(简称异型流感)等。当初认为本病的病原与牛流行热相同,但是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病的防治宋文慧(甘肃省徽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742300)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当地群众谓之“麻脚风”,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流行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10月),发病急,传播快,但多为良性经过。以突然高热、咳嗽、流鼻和消...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与牛感冒症状相似,俗称“牛流感”,多呈良性经过,大部分2~3日即可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易引起大群发病,少数病牛会死亡或瘫痪而淘汰,给养牛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流行热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由于临床症状与感冒相似,民间兽医称之为“牛流感”,又因四肢僵硬,走路跛行,当地群众称“撮腿瘟”或“软脚病”。该病发病率高虽然死亡率低,但因大群发病,应引起养殖户和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姚龙涛,费三弟,吴建华,祝连兴(上海市奉贤县畜牧兽医站)牛流行热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呈周期性流行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极少发病。据记载[1],上海地区首次流行牛流行热为1938年8月,以后1949年7月、195...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涕、呼吸促迫、关节疼痛、后躯僵便、跛行,重者卧地不起,当地群众称之为“软脚瘟”、“撮脚瘟”。2004年8~9月份南阳地区奶牛流行热发生大流行,间质性肺气肿病牛较多,易重发,死亡率较高,我们对  相似文献   

9.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牛流行热一得贾敏斋(陕西省宝鸡县固川乡坊塘村721311)“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是用于解表通里,疏风清热,治疗外寒内热诸症的名方。笔者20余年来,用该方加减治疗牛流行热千余例,其中380余例是经他医治疗无效的中后期患牛,皆获...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Boyine epizootic fever)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俗称“牛流感”。是由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的病毒引起,主要是乳牛、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2004年9月2日至9月22日,先从洛阳市东郊、北郊开始,20天内蔓延至洛阳市近郊县偃师县(市)、孟津县、新安县等几个县,对洛阳市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现将有关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农民常称之为“撮角温”。该病多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经2~3天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因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造成相当大的经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1992年以来,作者到驻马店地区汝南、遂平、上蔡?..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或暂时热,也曾误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有的地方称为“僵直症”,在中原地带俗称“撮脚瘟”。它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流诞,呼吸促迫,四肢跛行,后躯僵硬。本病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它应有正确的认识和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也称“三日热”。某奶牛场于1998年曾发现过此病。2004年8-10月份,该奶牛场又发生了类似流行热传染病的情况,现根据笔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兽医医药杂志》1988年第5期登载了胡耀强同志的《国槐枝煎液洗治牛流感瘫痪》一文,读后深为作者就地取材,为养牛户着想的良好医德所感动。但文中有几点不妥之处,现提出与作者商榷。 (一)原文中说“1983年发生牛流感……”,实际上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izootic fevet virus)引起的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或称暂时热(Ephemeral fever)、三日热(Three day fever)。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的水泡病毒属,既不是流感病毒(属于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的诊疗体会陈旭东(甘肃省武山县农牧局,741300)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由于症状与感冒相似,民间兽医称之为“牛流感”;又因病程短,多取良性经过,大部分牛经3天恢复正常,又称为“三日热”,该病虽然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是由一种弹状病毒所致的急性、非接触性、热性传染病,中兽医学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是奶牛、黄牛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此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牛流行热多发生于多雨高温季节,病程一般为3天左右,患过此病的牛可获得免疫力。临床特征是高温、僵硬及跛行。笔者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牛流行热,获得良效,现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因患牛常呈现跛行和脚软难行,故《牛经切要》叫“软脚瘟”。去年七月底至八月中旬,我场附近一大批牛发生了流行热,流行猛烈,发病率达95%以上。经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汤加减治疗牛流行热327例,获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又叫暂时热、三日热,俗称“撮脚瘟”、“僵硬热”等。该病是由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旦发生,传播极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科学防治。1流行病学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蚊、虻、库蠓等吸血昆虫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该病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牛,发病率:奶牛>黄牛>水牛,高产奶牛>青壮年牛>犊牛>老牛。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约经3~5年有一次小流行,6~12年有一次大流行。该病多发生于气候炎热、雨量较多,蚊、虻、库蠓等吸血昆虫肆虐,昼夜温差较大的夏末和秋季,我省8~10月份…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近年来,笔者在收治牛流行热病例的l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特作介绍。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根据临床症状和表现形式,分为呼吸型、运动型和消化型。据调查,近几年牛流行热在闽北地区普遍发生,即使通过疫苗免疫也有零星散发。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急促、目赤流泪、口中流涎、鼻流泡沫状黏液为特征。部分牛只后肢跛行、卧地不起,一般2~3 d就可恢复,临床也称“三日热”。该文主要报道闽北地区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