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以紧密结合垦区生产实际需要而成立的垦区专业从事农业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规律、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的公益性研究机构。所内设有植物病理研究室、生物防治研究室、农业昆虫研究室、杂草研究室、植物营养与生态研究室。主要从事有害生物的发生、监测和综合防治研究;生物源有害生物控制制剂的研究;植物健身防病技术研究;植物营养与病害的关系研究;绿色农业适用技术等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忠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有害生物给吴忠市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病害35种,虫害178种,鼠兔害15种,有害植物14种)、发生特点、危害程度等情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柳树丛枝病是目前海东市杨柳科柳属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柳树丛枝病对行道树、园林绿化树危害较重,树木生长受到影响,造成苗木顶梢停止生长,侧梢丛生,进入秋季变成黑褐色,如小鸟巢穴悬挂在枝干上,影响了树木观赏性和市容市貌。为了加强对海东市柳树丛枝病的管理,有效控制其危害和进一步扩散蔓延,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对柳树丛枝病在海东市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认为柳树丛枝病在海东市属于中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石狮市城市森林有害生物的全面调查,共发现了107 种城市森林有害生物。从来源 看,外来有害生物17 种,本土有害生物90 种;从有害生物类群看,其中虫害56 种(其中半翅目25 种、鳞 翅目20 种、鞘翅目3 种、等翅目1 种、双翅目3 种、缨翅目2 种、膜翅目1 种、滑刃目1 种)、病害30 种、有 害植物21 种。通过对各种类型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进行分析,并由此总结出一些防治对策,以期对 今后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栗胴枯病(又称栗干枯病)是世界性栗树病害,南方各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镇安、柞水、商州等县(区)也较普遍。此病严重时,使树皮腐烂,枯枝或全树枯死,以致造成大片栗树死亡,是目前板栗生产上的一种危险性病害,为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6.
李多君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96-197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调查,发现淮南有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合计201种,其中虫害108种、病害50种、有害植物43种。基本掌握了本市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防治对象的分布范围、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经济学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管理学等领域,并与社会发展和经济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也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既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又要重视投入产出比。文章分析了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经济学研究,建立并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决策系统,积极研发高效的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等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蔓延,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业部决定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并于日前发布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方案》。农业部要求,沿海、沿边各省(区、市)按照该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建设方案,切实加强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力度,确保阻截带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其他省(区、市)参照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的基本思路,针对本地区农业有害生物传入、扩散的主要途径,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阻截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杏褪绿卷叶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杏褪绿卷叶病是新疆杏产区首例发现的植原体病害。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病杏树的叶脉、侧芽进行了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观测。结果表明:在发病杏树的叶、芽韧皮部筛管细胞内,观察到大量典型植原体病原,病原大小为250-1000 nm,在健康杏树的叶、芽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未发现上述病原。由此可证实植原体可以引起新疆杏褪绿卷叶病。这是国内对杏褪绿卷叶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我国植物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针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在农业生产的植物保护中做到少用/不用或正确使用农药,增强植物的保健功能?作者认为在植保理念上要有新突破:即变主要针对防治对象--有害生物的杀灭为主要针对保护对象--植物群体的健康,在植保模式上,要有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cologic Pest Management,EPM)取代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并以生态视角讨论了EPM的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综述了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植物内生细菌分布广,种类多,存在于大多数高等植物中,已在生物防治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线虫病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植物内生细菌的防病机理主要通过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和营养物质、产生抗菌活性物质以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等多种作用方式。同时,对植物内生细菌防治植物病害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植物源农药因其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符合现代环保和人们健康的要求而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近几年掀起了一个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的高潮。目前 ,对于植物源农药在植物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已经很深入 ,但在植物病害研究方面尚处初级阶级 ,在药剂的类型、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等方面已有初步进展 ,并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新产品 ,但也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上述诸方面进行阐述 ,并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朱安  李杨  房威  张志转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F0002-F0002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中国森林病虫》进行分类,以明确其学术定位和学科归属。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病虫》2009年刊登的论文70.83%为研究性文献,植物保护类文献达到总文献量的94.95%,林业类文献占80.81%,其余学科文献数量较少,未能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将其同时植物保护类和林业类专业期刊  相似文献   

14.
SCDPM是陕西省小麦、玉米、粟、棉花、油菜病虫害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为植保推广人员设计的。当用户输入简单初始数据后,即可直接获得未来病虫为害程度和何时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共包括1个主程序15个子程序,占用15K,外加数据贮存。经过三年验证后,现已开始投入生产试用。  相似文献   

15.
山毛榉溃疡病(Nectria coccinea var.faginata)是一种国外危害严重的林木病害,受到国际植物保护组织高度关注。按照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对山毛榉溃疡病进行了全面地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山毛榉溃疡病传入我国的风险极大,应加强检疫,严防传入国内。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细菌性病害常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抗构病育种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就目前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植物抗细菌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策略、植物抗细菌基因工程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组织培养为研究植物病害的病程和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资料表明,在不长的历史中,已取得多方面的积极结果。本文对在组织培养特别是愈伤组织培养上表达植物抗病性的方法和影响抗病性表达的诸因素,如组织培养类型、培养基成份、组织培养继代数、愈伤组织质地和大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光照等作了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冒梓维  张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91-13692,13694
针对新农村植物保护工作需要,研制开发了"农业病虫草害图文基础数据库""合肥市农业病虫草害专家管理系统"等网络软件,及植保类图书、课件、视频等植保信息产品,通过因特网等途径提供服务,为基层植保工作者、农技人员、农业企业、知识农民提供病虫草害知识检索和浏览。该系统的知识库高效灵活,软件系统傻瓜易用,服务手段更先进,适宜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和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交互、联结和碰撞,农业逐渐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近年来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得到广泛应用,比传统方法更加迅捷、精确。分别从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提取、病害识别和分类5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植物病害图像识别技术的要点及存在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植物病害识别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植物生防制剂及其使用特点,重点介绍了植物生防制剂菌株的改良途径,对植物诱导抗病性概念、特点、产生机理进行了概述,同时对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