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江西省部分地区生猪高热病发病情况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反复持续高温、潮热气候的影响,近期江西省部分地区生猪不同程度地发生以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根据调查,本次疫情主要集中发生在农村散养户和中、小型养猪专业户。这种以高热不退为主的“猪高热病”主要由猪瘟与猪弓形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其中一种或多种并发引起,多数病程长达7d以上或连绵不断或反复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养…  相似文献   

2.
应用蟾酥巧治生猪高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5月底开始,我市的猪暴发"高热病",大部分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从一开始发生"高热病",各种药物在临床上较难控制,增加冶疗成本,且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即使治好也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5月底开始,我市的猪暴发"高热病",大部分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从一开始发生"高热病",各种药物在临床上较难控制,增加治疗成本,且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即使治好也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1 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 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体温升高,发生所谓的“高热病”。多家实验室从不同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的病料中能够分离到多种病原,如病毒、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  相似文献   

5.
发生猪高热病应如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雄 《养猪》2006,(6):25-26
2006年5月份至今,我国华东、中南、华北等地区部分猪场的猪群发生了以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后期下痢,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猪高热综合征),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50%,甚至9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猪界谈“热”色变,许多地区的猪场业主和技术人员处于极度恐慌状态。由于大部分猪场的病猪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防治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当猪场发生猪高热病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消毒猪高热病主要由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饲料》2006,(12):29-29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的生猪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以体温升高40.5℃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多数病程长达7天以上或连绵不断或反复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65%和20%以上,给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监管,消毒灭源”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至8月,我省部分地区生猪出现以高热、不食为主要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病",发病率最高达95%,死亡率5~30%不等,给我省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我省猪病的流行发展规律,有效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作者等人从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对"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病”是近几年来猪群流行发生的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防治猪“高热病”对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该病的特点及防控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村养殖技术》2007,(1):28-29
2006年5月以来在我国南方多个省市发生了猪“高热病”。猪高热病首先在散养户中发病并流传,一般猪感染后5~7d发病,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6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猪高热病临床症状初期主要表现为持续4~10d的41~42℃高热,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与流感症状类似,而后期症状则与蓝耳病类似。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主要病理变化病死猪剖检病变呈多样性。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脏水肿,呈斑驳状到褐色大理石样病变;肺间质增宽,间质性肺炎病变明显。淋巴结明显肿大。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质脆;个别猪有消化道病变。对于已感染发病的猪只,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目前猪高热病疫情仍未平息并逐渐扩散和蔓延。至今病因没有定论,是多病原多层感染还是新的病毒引起该病认识不一。农业部对该疫情很重视,专门出台了《猪“高热病”处理技术规范》,科研单位和专家也正在加倍努力研究。我们相信很快就会有控制和防治该病的办法。 在该病未明了的这段时间我们该怎么做,怎样去养猪,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为此我们走访了业界专家和基层兽医。他们一致认为养殖场(户)一定要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猪“高热病”处理技术规范》预防、控制该病。加强环境消毒,加强饲料营养,加强人员和车辆进出及消毒控制,搞好常规免疫,搞好猪舍卫生和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增强猪群自身抵抗疫病能力,做好前期药物预防工作是减少损失的关键。 在此我们把《猪“高热病”处理技术规范》全文登载,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根据自身情况在严格执行此规范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有临床防治经验的兽医预防方案,尽快控制疫情的蔓延,把损失尽量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初~9月底,双峰县部分猪场生猪不同程度地发生以体温升高(达41℃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该病发病率、死亡  相似文献   

11.
猪高热病俗称"猪高热综合征",发病特征为高热不退(体温40~42℃)、呼吸急促、全身皮肤发红或发紫。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多发于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发病率达50%以上,高者达80%~90%,死亡率为20%~100%,可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具大的经济损失[1-3]。  相似文献   

12.
《湖南畜牧兽医》2006,(6):41-43
为科学防控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多种病原菌感染及继发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农业部组织专家制定了《猪“高热病”处置技术规范》(暂行)。本刊特此刊登,以期帮助和指导当地开展疫病诊断、疫情报告、处置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蔡雪辉 《今日畜牧兽医》2009,(10):13-14,I0002
1“猪高热病”一个心痛的话题 2006年~2007年在全国爆发了一种猪病~被俗称为“猪高热病”。其来势之猛,损失之大,历史罕见。造成近万头猪只死亡,其经济损失巨大。许多中小养猪企业因此破产倒闭,也是导致当时肉价飙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董春江 《北方牧业》2009,(15):16-16,18
2006年夏季"猪高热病"首先从江西、安徽、江苏暴发,逐步向山东、河南发展推进,8月份入侵河北、华北。给我国各地养猪同仁带来极大经济损失,使其谈猪色变。2007年,在全国各地相继不同程度发生高热病。2008年7~8月,江苏的宿迁、淮安;安徽的阜阳等地又发生了高热病,9月侵入河南、山东、河北,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6月份开始,海南省临高县,安徽的阜阳、广德、朗溪、宜城,江苏的金坛、宿迁,浙江的金华、重庆的永川、江津、河川、潼南等地(市)县再次连片发生"高热病"。发病地区的许多猪场、养殖户的部分母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成暴发猪高热病,发病率80%以上,死亡率高达30%~90%。目前河北地区虽然只有零星的高热病出现,但从高热病的流行规律看,华北地区预防该病迫在眉睫。为了使广大猪场和养猪朋友了解疾病的最新动态,积极采取措施,减小损失,本刊特请董春江老师将本次发病地区发病症状、特点及病因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以便防范、防治、防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市猪不同程度的发生了以持续高热、皮肤发红或耳、腹等部位皮肤发紫为主要症状的“高热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临床往往治疗效果不佳。由于该病的发生,给我市养殖户及规模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使得不少养殖户失去了对养殖业的信心。通过对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分析,对猪的“高热病”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有效的控制了该病的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市猪不同程度的发生了以持续高热、皮肤发红或耳、腹等部位皮肤发紫为主要症状的“高热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临床往往治疗效果不佳。由于该病的发生,给我市养殖户及规模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使得不少养殖户失去了对养殖业的信心。通过对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分析,对猪的“高热病”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有效的控制了该病的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17.
谢怀根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2):160-161
猪“高热病”是近年出现的对养猪业危害巨大的传染病。为了查清猪“高热病”的病因,对江苏省南通市15个发病猪场(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解剖,并且采集了病料供实验室检测。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南通市猪“高热病”病料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Nsp2变异株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阳性率达到33.3%。结果表明,PRRSV Nsp2变异株是猪“高热病”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高热病”的一个重要病原就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该病来势迅猛,给那些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免疫不健全的猪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进人2008年6月份以后,由于天气炎热潮湿.猪的应激反应比较大.猪病的发生呈上升的趋势。症状与2006年的“高热病”近似。为了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人们的养殖信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蓝耳病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蓝耳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9.
《兽药市场指南》2010,(7):43-47
猪高热病自2006年在我国发生以来,一直时有发生,2007年农业部证实了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引发的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但是由于基层工作者对高热病的名称更为熟知,为此,我们还暂称“高热病”。进入2010年夏季以来,编者不断接到各地发生高热病的消息,湖南网友“我行我素”表示,南方高热病发生严重;广西的邓先生也表示,当地的猪高热病发病率较高,每天都奔波于此;而湖南某企业的技术经理也反应南方的高热病“来势凶猛”。可能和气候有关,目前北方的猪病还较平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南方各省发生以发热,体表皮肤发红,不食,流鼻涕,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以来,疫情逐步波及全国各地,大部分猪场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50%,甚至9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猪业谈“热”色变,许多养殖户和技术人员处于极度恐慌状态。很多农户还在观望,害怕高热病再来,心有疑虑,下不了决心引种补栏,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