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6-2013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时间序列上,2006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市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随时间演进,市际间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均呈现缩小的趋势.2)空间格局上,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呈现出由低水平不均衡格局向高水平均衡格局演进的趋势;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随时间演变,外围地区与中心基本公共服务梯度差异逐渐缩小;全局趋势上呈现出明显的自东北向西南衰减的梯度格局特征,与京津冀经济空间格局基本吻合.3)区域经济基础、城镇化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政策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治理的工作重心。文中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了相对贫困指标体系,使用A-F法对甘肃省陇南市相对贫困状况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从单维测度结果来看,陇南市相对贫困农户与非相对贫困农户在各个资本维度被剥夺程度差距明显,其中金融资本被剥夺程度差距最大,社会资本被剥夺程度差距最小。2)从多维相对贫困测度结果来看,不同程度相对贫困农户致贫原因存在明显差异。3)相对贫困的单维测度和多维测度均显示,相对贫困农户自然资本、金融资本被剥夺问题较为严重,其他维度资本被剥夺程度相对较轻。4)随着维度指标被剥夺水平临界值K的上升,陇南市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与多维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剥夺份额呈上升趋势。5)在不同K值下生计资本的平均贡献率排序为:自然资本(30.86%)﹥金融资本(27.42%)﹥人力资本(18.21%)﹥物质资本(14.81%)﹥社会资本(5.56%)。陇南市政府未来可围绕相对贫困农户发展所需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再造来完善贫困治理政策,同时应当防范精神贫困导致物质贫困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要素市场扭曲下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空间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要素市场扭曲阻碍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这一假设,文中利用包含距离函数的SFA模型与反事实计量的方法,对2008-2013年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测度其提升空间.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水资源利用的无效率;如果可以消除地区间的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差异,可以提升我国10%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减少经济活动中500亿m3的水资源损失.因此进一步推动我国的要素市场市场化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目标是在一个区域内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同。在中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测度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均衡差异性,有利于管理者深入掌握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差距,进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为解决已有研究的不足,利用2007~2016十年数据,通过"阈值-绿值"二步方法,首先,测度了生态文明阈值,据此判定全国及其省域是否"入门"(进入生态文明阶段,下同);其次,测度了已"入门"区域生态文明绿值,并对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判定;最后,根据绿值测度了已"入门"区域生态与产业的均衡系数。研究表明:1)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均衡性逐渐向好但均衡水平仍然不高;2)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存在"U形"变化趋势。创新在于:建立了绿值模型来测度生态与产业的均衡性,进而辨析了已"入门"省域生态与产业的均衡等级。  相似文献   

5.
赤峰市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度测定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模型,并对赤峰市2000—2004年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中国生态效率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生态效率全局及局域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2004~2012年中国生态效率呈现"W"型的波动中缓慢上升态势,中国生态效率均值为0.546,处于较低水平,30个省市中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福建、广东、浙江7个省的生态效率一直处于有效前沿,中南部省份的生态效率增长幅度较大,而位于西北部省份的生态效率增长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2)从全局来看,中国生态效率相似水平的区域在空间上表现出波动性的集聚现象,从局域来看,由于受到东部高生态效率区的积极辐射作用,中国生态效率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原有的区域极化形势得到改善、区域差异性得到缩小。  相似文献   

7.
文中基于GEE云平台计算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分析了兰州市近40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兰州市RSEI在0.28~0.46之间波动上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6-1998年、1999-2012年和2013-2021年,各阶段RSEI的年增长率分别为0.25%、0.78%和0.18%,表明近40年来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呈阶段性改善状态。2)空间上,2013-2021年兰州市南部的山地森林带和自然保护地RSEI明显增加,而北部兰州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黄土丘陵地带的裸地和草地有所退化,1986-2012年与之相反。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RSEI变化趋势不一致,但耕地RSEI持续变好,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RSEI变化的贡献率为90%,其中绿化覆盖面积是主要贡献因子。综上,人类活动对近40年来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交通运输流在2005-2013年间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城市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相关测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交通运输流发展重心向东移动后持续西移,发展空间收缩后扩张,发展轴线顺时针偏转后逆时针偏转,南北方向收缩,东西方向扩张,表明国际市场的萧条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作用开始显现;从发展密集性变化看,2008年密集性增速迅猛,2012年后明显降低,说明靠投资带动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可持续,这种"假性"提升必定会转入中低速度;我国交通运输流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较低,同时各类集聚区规模随着国家投资及地区战略的实施发生着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84份农户调查数据,从资源环境治理视角构建解释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框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因素,评价资源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实施前后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的绩效,并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资源环境治理、农户收入结构、生产投入、技术进步等变量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效应分解表明,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显著为负(-12.97%),表明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实施并不一定促进农户扩大种植面积,但通过土壤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业自然灾害补贴、农业发展基金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农户种植行为,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1982-2004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总产值)及其影响因素如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灌溉条件、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近20多年来各因素对兰州市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影响和作用,对促进兰州市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番茄碱对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ycle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cAMP-PDE)是激素的第二信使,它对于维持细胞内cAMP和cGMP的浓度相对恒定上起重要作用[1].番茄碱是存在于番茄植物中的甾体生物碱糖苷,是番茄生长过程中的次生物质,能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2].我们曾研究了番茄碱对人红细胞膜上Ca2 -Mg2 -ATPase及Na -K -ATPase的影响,提示番茄碱的作用与钙调蛋白的作用有关[3,4].因此作者从激素的第二信使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入手探讨番茄碱对cAMP-PDE活性的影响,以获得对依赖和不依赖CaM的cAMP-PDE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番茄碱的杀虫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气象灾害对新疆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了大量的资料论证了气象灾害是新疆主要的自然灾害,同时,阐明了气象灾害是制约新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以及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荒漠化系统中人文作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的速度很快,已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地球动力学原理分析和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建立了GIS技术支持下人为作用对荒漠化影响的通用数学模型,并以松嫩平原西南部为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表明所提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不育技术控制长爪沙鼠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爪沙鼠对混合不育剂EP-1的摄食系数为0.87,适口性良好。在野外投饵试验中,其洞口密度和洞系密度比对照组下降,表明该药对长爪沙鼠有毒杀作用。成幼比从0.6∶1降至0.45∶1。表明该药控制长爪沙鼠繁殖的效果显著。本试验还对该药对长爪沙鼠的生理作用作了测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进一步观察研究湘北地区三代三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提出和实施了在湘北三代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开展"两查两定”,科学用药的具体措施.提出查水稻生育期定防治对象田及其方法,试验指出防治三化螟使用单剂比复配制剂效果好,认为粗水喷雾或泼浇是水稻后期施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develop a pheromone‐trap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sweet potato weevil, 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 in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am., fields in four states: Florida, Louisiana, North Carolina, and Texas. The present studies examined the attractiveness of sex pheromone synthesized by two sources (USDA and AgriSense) and pheromone of different purities (75–99%) to weevils in the field. In all but one trial, weevil count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raps baited with pheromone from the two sources for each of two doses (10 and 100 μg). Percentages of weevils caught per replicate per sample date were not consiste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urity (significant in four of 10 trials); however, slope estimates were steeper in regions with lower trap counts (North Carolina and Louisiana) than in those with higher trap counts (Florida). Because the pheromone will be used to monitor weevils In both weevil‐free and weevil‐infested regions, the use of pheromone with a purity level >99% is most appropri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data in pheromone‐trap monitoring programmes for this weevil worldwid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连续干旱对土壤干层深度及植物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以绥德县为基点,分析研究了陕北1997-2001年连续五年,由于降水总量少,有效性差,气候变暖,以及沙尘暴频率加快,使年内时段干旱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经济损失大,成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造成草地,农耕地0-100cm以内土壤含水量均低于4.2%(干土重),林地0-180cm内仅3.6%,刺槐林地0-500cm平均仅4.2%,其直接后果是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化日益严重,导致群落衰败以致大片死亡,但还有些植物经过灾变的考验,表现出高度抗旱耐高温特性,为我们以后防旱抗旱,退耕还林(草)及作物布局对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涪江中游沿岸部分平坝和丘陵台地进行小麦条锈病抽样定点调查,对调查地与河沿不同距离的条锈病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初步表明,局部地形、地貌与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病情指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河谷平坝地区距河沿越远条锈病越轻,距河沿每隔500m,条锈病病情指数降低2.6%~3.21%;在丘陵坡台地随海拔的升高,距河沿越远条锈病也有逐渐减轻的趋势,即距河沿每隔500m,条锈病病情指数降低2.69%~4.39%。  相似文献   

19.
20.
阜康绿洲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近30 a阜康绿洲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阜康绿洲气温具有显著的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加约0.6 ℃,对年气温变暖贡献最大的是春冬两季,分别升高1.2 ℃和1.3 ℃;阜康绿洲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升高,最低平均气温增幅达0.7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不论是年还是季节的日照时数均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并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蒸发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90年代比70年代蒸发量下降约537.9 mm,夏季是年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季节;降水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90年代比70年代降水增加约60.54 mm,春夏两季是年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