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闽_(20)闽_(79)闽_(81)闽_(7415)四个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桐口油茶林场对油茶30个优株无性系经九年观察测定,方差分析结果:油茶闽20闽79闽81闽7415四个无性系均达到或超过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评选标准,确定为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在省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油桐为异花授粉的木本油料树种,实生繁殖后代变异性大,因此,开展优树选择,进行引种评比试验,选出高产无性系,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80个无性系计37.5亩的试验林,经5年定株测定,筛选出8个优良无性系。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选自广西、四川、湖北、浙江及湖南5省(区)的大米桐、小米桐、五爪桐、寿桃桐等80个优树。试区位于东径110°46′、北纬29°41′的石门县商溪乡头到水村,气候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福建是我国油桐南缘产区。本课题组油桐引种试验自1979年开始,数年来先后自川、浙、皖、桂、黔、云、鄂、湘、苏、豫、赣等十一个省区引进三年桐、千年桐的各地方品种类型计74个,在我省闽侯县桐口林场建立了油桐试验基地,总面积180亩,其中包括三年桐实生品种园及无性系品种园,共引进省内外品种家系21个、无性系18个。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板栗优良无性选育”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杭州市板栗的品种质量,在桐庐县进行选优,并收集浙江省板栗主要产区优良单株,又从山东省烟台地区引进品种共65个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经过8年努力,从桐庐县优选的22个无性系中选育出2个优良无性系“桐选32号”、“桐选43号”;从全省参试的31个无性系中重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江山1号”、“三门4号”从山东烟台地区引入的12个无性系中,筛选出“石丰”、“金丰”2个无性系。这6个优良无性系,比本省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省沿海3种立地上对10个泡桐无性系进行了生长的遗传稳定性与适应性研究,选出了1个优良无性系。该无性系稳定性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兰才民桐和苏桐70相比,其材积增长分别达到56.7%和38.0%。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苏桐3号无性系,生长量显著超过对照兰考桐及苏桐70无性系,4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兰考桐增产10.6%,16.5%,56.7%;比苏桐70无性系增产5.6%,9.2%,38%。胶合板栽培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值分别增加61.4%和41.0%。丛枝病发病率与感病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并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千年桐抗枯萎病性状进行研究表明,千年桐是枯萎病的高抗物种。其抗性与其根部表皮细胞和木栓层较厚、单宁和钾含量较高及过氧化氢酶和多元酚氧化酶活性较强有关。以千年桐作砧木,三年桐优株无性系作接穗嫁接的桐林,不仅能保持高度的抗病性,而且生长快、结实早、盛果期长,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林科所从1978年开始,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和实生选种方法,从12个杂交组合和8株泡桐优树的天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陕桐一号和陕桐二号两个优良无性系。通过造林对比和区域栽培试验表明:这两个优良无性系生长快、干形好,材积生长量比对照种兰考泡桐分别大61.6%和42.9%;适应范围广,在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地区,都具有速生特性;抗性较强,丛枝病的自然发病率比对照低20—40%左右,受大袋蛾危害亦较轻,陕桐二号还有一定的抗盐性。现已用陕桐一号和陕桐二号营造农桐间作示范林1万余亩,栽植5万多株,均生长良好。该项成果已于10月中旬由陕西省林业厅主持通过鉴定,认为具有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千年桐在北缘产区,由实生造林发展为无性栽培的途径。通过有性起源的优株无性系化,无性系测定,在13个无性系间选育出浙皱-7号、浙皱-9号、浙皱-8号3个高产优良无性系,表现出早实丰产特点,其中浙皱-7号达到了最高产量的水平。通过研究与生产检验,证明了千年桐高产无性系选择育种程序是科学的、可行的。试验采用边测定、边示范,逐步推广的技术路线,应用快速育苗繁殖技术,使高产无性系推广面积达53 960亩。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杭州市板栗的品种质量,在桐庐县进行选优,并收集浙江省板栗主要产区优良单株,又从山东省烟台地区引进品种共“个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经过8年努力,从桐庐县优选的22个无性系中选育出2个优良无性系“桐选32号”、“桐造43号”;从全省参试的31个无性系中筛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江山1号”、“三门4号”;从山东烟台地区引入的12个无性系中,筛选出“石丰”、“金丰”2个无性系。这6个优良无性系,比本省正在推广的“毛板红”、“上虞魁栗”初期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石丰”、“三门4号”合糖量特高,糯性好,是糖炒栗子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1.
在三种不同温度下,进行了三种不同来源桐根的发芽、生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无性系)的生根和萌芽能力差异显著。树龄1~4年的桐根之间生根和萌芽能力差异不显著,但和5年以上的则差异显著,说明4~5年是生根和萌芽能力迅速降低的过度年龄。生根和萌芽能力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萌芽能力不仅体现在萌芽数量,而且体现在萌芽速度上。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菏泽地区筛选出的05号、04号2个泡桐优良无性系,经在菏泽、成武、定陶等县选点试验证明,5年生其材积增益分别为11.1%~29.7%和30.5%~72.6%,其丛枝病发病率分别降低11.1%~32.0%和21.0%~22.0%,物理力学性质也较优于一般无性系号,并具有枝叶稀疏,透光度大等特点,适于农桐间作。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所与崇左油桐试验站合作,经过11年试验,于1975年选育成功的桂皱27号、桂皱1号、桂皱2号、桂皱6号四个皱桐(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 Wics)高产无性系(以下简称高产桐),已在广西50个县(市)推广,截止目前,共栽嫁接苗270万株,长势良好、已  相似文献   

14.
采用Tai模型分析了毛白33号等9个泡桐无性系苗期的遗传稳定性,用方差分析法对桐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生长,无性系效应,环境效应,G×E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估测了各无性和纱的表型稳定性,遗传稳定性和生态适应用性,并对各无性系苗期适生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泡桐优良无性系陕桐一号和陕桐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0年的人工有性杂交和实生选种研究,选育出了陕酮一号和陕桐二号两个泡桐优良无性系。其材积生长比兰考泡桐分别快61.6%和42.9%;丛枝病发病率比兰考桐低20—40%左右,受大袋蛾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同工酶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预测杂种优势、鉴定品种类型和无性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试验通过对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的不同品种(类型)、不同器官组织及千年桐(Aleuritesmontana) 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品种(类型) 及不同器官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异同,拟为油桐良种选育和品种分类等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分析样品均采自本院泮母岗林场油桐园。样品包括:1.少花吊桐的当年生叶片、叶柄、茎和1-2年生的毛细根;2.桃形桐、少花吊桐、满天星、丛生吊桐、浙  相似文献   

17.
在1月17日省科委召开的陕西省科技转化工作会议上,公布了1996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省林科所的“油松三水平遗传变异、配合选择及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技术研究”获一等奖,“陕桐3号、陕桐4号泡桐  相似文献   

18.
油桐是我国重要特用经济林木之一,桐油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资。过去长期以来都采用种子直播造林,品种混杂,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少数地方虽采用过嫁接繁殖,但选育成优良无性系则少。千年桐是我区栽培油桐中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桂南各地。它比三年桐更适于桂南气候土壤条件,生长旺盛,单株产量高,结果寿命长,未发现枯萎病。其缺点是直播造林通常  相似文献   

19.
农谚说:“桐大不如桐二,桐二不如桐三,桐老三,撑破天。”它肯定了泡桐平茬后能长出高大主干。但平茬后泡桐的当年高、径生长量能否赶上同一条件下未平茬泡桐的总生长量,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1983年我们在杨陵区五泉公社毕公大队进行了泡桐平茬与未平茬的对比试验。一、试验方法试验区设在毕公大队三队毛泡桐×白花泡桐无性系一年生留床苗圃地,面积4460米~2,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试验苗木共615株,株行距为2×2米。采用平茬与不平茬两种处理,完全随机区组排列,6个小区,3次重复,每小区有苗98~106株。试  相似文献   

20.
泡桐杂种无性系速生性状早期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1个泡桐杂种无性系4年生林分的树高,胸径进行了秩次相关分析。对8个毛泡桐×白花桐无性系1年生苗的7个性状(苗高、地径、平均节长度、1.3米以上连续5个节的长度、叶柄长、叶片长、叶最大宽)进行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并与4年生树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树高生长不稳定,胸径生长较稳定,叶柄长与4年生树高相关系数达到可靠水平(r=0.411);并且叶柄长度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都较大,因此在杂种苗选择时,考虑叶柄长度及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