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大豆生长中后期,根系吸肥随着植株生长发育向土壤深层推移,即大豆生育前期主要吸收土壤上层的养分,生育后期主要吸收耕层以下的养分,而耕层以下土壤中养分转化释放能力远低于耕层以上,从而导致大豆在生育中后期的需肥高峰期与土壤供肥能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并且大豆根系尤其侧根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中,到生育中后期易出现营养不足而早衰,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大豆生育后期的养分由根系从耕层以下土壤中吸收,而耕层以下土壤中养分转化释放能力远低于耕层,这就导致大豆需肥高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针对以上问题在大豆初花期采用全方位二次追肥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生育后期根外施肥增产效果明显,这可能与大豆吸肥特性及土壤供肥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豆生育后期根外喷肥增产效果显著,与大豆吸肥特点及土壤供肥规律有关。大豆根系吸肥随植株生长发育向土壤深层推移,即大豆生育前期主要吸收土壤上层的养分,生育后期主要吸收耕层以下土壤中的养分。据测试,大豆根系对10厘米深养分吸收占总量的百分率为: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省沂南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采用旋耕机械进行土壤耕作,而多年旋耕的结果是耕层变浅,犁底层上升。据调查大部分农田耕层厚度为13~15cm,耕层下面形成了比较坚硬的犁底层,严重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下扎,大幅缩小了根系吸收养分的范围,制约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通过土壤改良培肥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可以提高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对增加作物产量,改良土壤结构有着无可替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呈现出吸收肥水能力衰退等现象,根外喷肥能起到补充肥料、增加养分供应、促进水稻增产增收的作用,本文针对宁河土壤供肥特点,提出了几种根外喷肥方法。  相似文献   

6.
1“垄三”栽培技术要点 1.1增产机理 1.1.1垄底深松及垄沟深松改善了土壤耕层构造,扩大了土壤生态容量,深松打破了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增进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进而协调了土壤肥力因素,较好地满足大豆生育对养分的要求,有利于在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大豆根瘤的形成,为大豆根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聂督  丁玉川 《现代农业科技》2011,(6):293-294,297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镁肥对不同土壤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镁和氧化镁肥对大豆植株地上部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对根系的影响相对较小。2种镁肥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效果表现各异,在褐土和褐土性土上施用硫酸镁肥对植株地上部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明显,而氧化镁肥在石灰性褐土上施用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基础上,在褐土和褐土性土上施用适量的硫酸镁或在石灰性褐土上施用适量的氧化镁对大豆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技术模式特点是选用优质品种,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垄上双条精播,分层深施底肥. 增产原因: ①垄底深松及垄沟深松:改善了土壤耕层构造,扩大了土壤生态容量,深松打破了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增进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进而协调了土壤肥力因素,较好地满足大豆生育对养分的要求,有利于在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大豆根瘤的形成,为大豆根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大豆与玉米、谷子不同作物的田间对比法和室内培养液栽培法相结合,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主要从土壤物理角度探讨了大豆肥田的机制.结果表明,种植大豆当年,大豆与对照作物相比,只减轻了耕层土壤中氮的消耗,并未增加土壤含氮量;大豆生育期间,其根系的分泌物和脱落物以及死亡的根系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可起到胶结剂的作用,改善了土壤颗粒的表面性质,在根系穿插、挤压作用的动力下,有助于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耕层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形态及其分布有较大的改善,协调了土壤三相比例,耕层土壤的导水、蓄水和通气状况增强,调节了土壤肥力,认为大豆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则有一个吸肥过程,不能及时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的急需。通过喷施叶面肥补充养分,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仍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类及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类及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因通过土壤施肥需要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的  相似文献   

15.
土壤物理性状严重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影响吸收水分、养分及根系伸展及吸收能力,还影响耕作消耗的能量和耕作质量。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可通过合理耕作和培肥完成,以调节耕层构造,保护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6.
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物理性状严重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影响吸收水分、养分及根系伸展与吸收能力,还影响耕作消耗的能量和耕作质量。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可通过合理耕作和培肥完成,以调节耕层构造,保护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7.
<正>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的种类及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茬大豆减产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茬不但造成大豆减产,而且影响大豆品质。本文就重茬导致营养元素亏缺、重茬导致孢囊线虫病等病虫害加重、重茬导致根系吸收土壤养分能力弱化、重茬导致耕层土壤性状恶化等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轮作、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应用平衡施肥技术、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减缓重茬危害的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任俊香 《河南农业》2011,(12):23-23
根外追肥,又叫叶面喷肥,就是把肥液喷洒到作物的茎叶上,利用茎叶吸收养分的功能进行补充施肥。小麦的生育进入中后期后,植株逐渐由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根系逐渐衰老。吸收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脱肥早衰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是种需肥水平较高作物,每生产100千克大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1.8~10.1千克,磷1.8~3千克,钾2.9~3千克。大豆的需肥特点大豆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特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