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续第7期第19页)在害虫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有计划地释放适当数量饲养的昆虫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从而限制害虫种群的发展。技术产品生物导弹("百米"系列毒·蜂杀虫卡)、胡瓜钝绥螨等捕食螨。防治对象灰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以及茶跗线螨等螨害。生物导弹投放技术预测茶毛虫、灰茶尺蠖等害虫的产卵始盛期,选择合适的天气投放生物导  相似文献   

2.
正(续第5期第17页)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利用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烟碱、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苦皮藤素、藜芦碱和苦参碱等植物性杀虫活性成分防治害虫。技术产品目前已登记的用于茶树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有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等制剂。防治对象灰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害虫。  相似文献   

3.
正(续第3期第13页)一、生态调控技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构建茶园生物链和茶园天敌的栖息繁殖场所,增加茶园有益天敌种群数量的技术措施。技术产品以"遮阴乔木+天敌蜜源植物+天敌储蓄植物+害虫趋避植物"优化生态环境。防治对象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等茶树害虫。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并推广茶尺蠖的绿色防控防治措施,对铜仁市茶园中主要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绿色防控,通过连续2年针对铜仁市茶尺蠖发生规律的试验研究,基本探明了使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对茶灰尺蠖成虫防治捕杀的时间节点、技术要点、用量等技术措施。使用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田间效果进行药效药剂筛选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生物农药茶核·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对茶尺蠖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防治成本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考虑,优于传统的化学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对茶灰尺蠖成虫防治捕杀的时间节点是2月下旬捕杀越冬代成虫,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园茶尺蠖害虫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较强的植物源类农药和生物类农药可以替代目前茶园普遍使用的化学农药,以减少茶叶农残,提升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及持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园第1代茶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6、5×106、7×106和9×10"6PIB·mL-1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6%、92.3%、94.8%和97.0%.对第2代茶毛虫的持续防治效果分别达78.7%、83.6%、91.3%和94.9%;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与茶毛虫发病死亡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茶毛虫发病死亡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茶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主要是生产茶叶,茶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茶树害虫茶毛虫和茶尺蠖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叶产业是镇安县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叶基地5.6万亩,为了指导茶农进行茶叶生产,现将茶毛虫与茶尺蠖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茶毛虫茶毛虫又叫茶辣子、摆头虫等,是我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Eo 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并进行了高效毒株的筛选。结果表明,Eo NPV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致病力最强,2×104~2×108PIB·m L-1处理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82.7%~100%;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LC50值为2.32×106PIB·m L-1(饲毒后9 d);对不同代别灰茶尺蠖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别,以第2代为最高。从用灰茶尺蠖连续增殖5代的病毒样品中,筛选出高效毒株QF4,该毒株对灰茶尺蠖致死率比原始毒株提高51.5%,致死中时间缩短1.5 d。研究表明,应用Eo NPV防治灰茶尺蠖最适宜在第2代1龄期施用;QF4可作为病毒生产用毒株。  相似文献   

8.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成叶的比例,并进行人工摘除成叶模拟茶毛虫取食成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468.9mg,第1、2、3代幼虫取食嫩叶占取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23%、58.96%、64.92%;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年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91400、320700、163900头hm-2;每公顷年产干茶150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73100、256600、131100头hm-2.  相似文献   

9.
要做好越冬代卵块密度调查、卵块孵化进度和寄生率调查、幼虫发育进度虫口调查和田间发蛾进度调查。幼虫在2龄前,可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和0.5%苦参碱水剂等生物农药防治是有效防治茶毛虫的重要措施,也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凌云白毫茶主要病害、虫害及防治技术,包括炭疽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饼病、茶小绿叶蝉、茶毛虫等,并分析了防治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山区茶叶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山区茶树上的3种主要害虫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发生消长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各项技术措施的配套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茶毛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茶毛虫是我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成叶的比例,并进行人工摘除成叶模拟茶毛虫取食成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468.9mg,第1、2、3代幼虫取食嫩叶占取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23%、58.96%、64.92%;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年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  相似文献   

13.
在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开展害虫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主要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茶尺蠖、茶蚜、茶毛虫、茶芽枯病、茶橙瘿螨、茶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几种云南省大叶茶常见的病虫害,并从物理、化学、农业、生物4个方面介绍了大叶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周洋宇  杨长柱 《农技服务》2010,27(7):864-864
介绍了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茶毛虫、茶卷叶蛾等害虫对茶树的为害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霍山县茶树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山县茶叶资源丰富,种植面积达8000多公顷,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茶树害虫以茶毛虫、茶蚕、茶假眼小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等为主,间隙性重发。1茶毛虫1.1发生与危害茶毛虫在霍山县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危害期在5月下旬至6月,第2代幼虫危害期在7~9月。以卵在茶树中、下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德江县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毛虫是我国茶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毒毛虫、茶毒蛾、痒辣子。主要对茶叶的生长有严重害处,还会危害柑桔、山茶、油茶等。茶毛虫在中国各个产茶的省份每年均有分布,在德江县也不例外。本文重点介绍德江县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以便为控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好书推荐     
正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茶树病虫害原色图谱及绿色防控技术》一书,从3个方面对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探索湖南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路径,即以生态调控为基础、轻控轻防为原则、应急防控为辅助、区域统防统治为手段。二是完成了灰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角胸叶甲、茶丽纹象甲、茶炭  相似文献   

19.
好书推荐     
<正>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茶树病虫害原色图谱及绿色防控技术》一书,从3个方面对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探索湖南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路径,即以生态调控为基础、轻控轻防为原则、应急防控为辅助、区域统防统治为手段。二是完成了灰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角胸叶甲、茶丽纹象甲、茶炭疽  相似文献   

20.
10%硫肟醚菊酯水乳剂防治茶树害虫药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0%硫肟醚菊酯水乳剂在湖南进行了防治茶叶茶尺蠖、茶毛虫、小录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硫肟醚菊酯水乳剂是防治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其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为60ml/667m^2(即900m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