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因子对冬虫夏草真菌产生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冬虫夏草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及不同光照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的研究,发现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麦麸培养基、小麦培养基产生分生孢子较多.同时温度在15~18℃,完全黑暗条件下分生孢子产生较多.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培养基对滑菇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菇在PDA培养基上极易产生分生孢子;28℃的高温下也易产生分生孢子;适当加些麸皮可有效抑制滑菇分生孢子的产生。在适合于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内,较低温度对分生孢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甜瓜蔓枯病菌子实体法分离及A型菌株产孢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甜瓜蔓枯病菌(Didymellabryoniae)组织分离法中枯萎病菌污染和单孢分离法操作复杂的问题,采用挑取单个子实体分离纯化获得甜瓜蔓枯病菌A型菌株。该菌株在12h荧光/12h黑暗的常规光照条件下,不能形成分生孢子器,但经过一定时间的暗处理和间歇紫外灯(12h紫外灯/12h黑暗)照射后则能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对产孢量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A型菌株产生分生孢子的最佳条件为:7d暗培养和4d间歇紫外灯处理的光照条件下,只含有磷酸二氢氨的马铃薯平板培养基,25℃时产生的分生孢子量最多。  相似文献   

4.
羊肚菌(Morchella spp.)成功实现大田栽培后,其栽培过程中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形成菌霜。纯培养条件下羊肚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及萌发成为研究重点。为实现羊肚菌分生孢子的室内获取,通过模拟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室外栽培条件,从培养容器、培养基组分、覆盖物种类、覆盖厚度及覆盖时间这5个方面研究六妹羊肚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室内条件。结果显示:用六棱形玻璃罐头瓶(底径7.6 cm,口径6.6 cm,高9.8cm,容积280mL)为容器,以体积比1︰1的土壤(含水量20%)和PDA为培养基,接种六妹羊肚菌菌丝块20d后,在菌落表面覆盖厚度为1.5cm的无菌湿润河沙,可在室内获得分生孢子,每平方厘米分生孢子产量为(2.37±0.63)×106个。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测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对Phyllostictacitrichinaensis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琯溪蜜柚叶汁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40℃时停止生长;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9,最适生长pH值为5~6,14天后在pH值7~9的O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会产生黄色素;分生孢子在25℃、pH值4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但萌发率低于45%;12小时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  相似文献   

6.
合欢枯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基种类、温度、光照、pH、微量元素及不同氮源和碳源等方面对合欢枯萎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25~35℃,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该菌的致死温度为60℃;菌丝在pH 6~12之间均能生长,以pH 6时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黑暗条件有利于病菌产孢;病菌对蔗糖和可溶性淀粉利用较好,对硝酸钠和硝酸钙利用较好;微量元素中硫酸锰有利于菌丝生长,硫酸亚铁能够较好地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甜瓜蔓枯病在甜瓜设施栽培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从田间发病甜瓜植株根茎部获得分离物, 经培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证实致病菌是甜瓜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在温度25℃、相对湿度90%、光照度3000 lx条件下,蔓枯病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不能形成分生孢子器,在KCl、甜瓜(或黄瓜)茎叶煎汁、琼脂和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能形成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琯溪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及寄主范围,为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P.citriasiana分生孢子在疏水性基层表面及不同萌发条件下的萌发率差异;分析菌丝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差异;并采用人工刺伤接种法测定菌丝对28份芸香科植物的致病性。【结果】P.citriasiana分生孢子在水溶液和1%葡萄糖溶液中24 h的萌发率低(8.3%和25.3%),而48 h的萌发率高(52.7%和61.4%)。0.7 mol·L-1Na Cl溶液对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72 h的萌发率仅为16.4%。菌丝在2%山梨醇燕麦培养基(SOA)生长最快,菌落直径达4.9 cm(9 d),在燕麦培养基基(OA)、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和完全培养基(CM)上的生长速率次之。菌丝在25~30℃、黑暗或光照(24 h·d-1)条件下生长快,而在温度≤20℃或≥35℃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或停止生长。菌丝或分生孢子悬浮液经55℃水浴处理15 min后,均失活。人工接种试验表明,P.citriasiana除侵染‘琯溪蜜柚’外,还可侵染柚类的‘龙柚1号’‘龙柚2号’和‘坪山柚’,柠檬类的‘费米耐劳白花2号’柠檬、‘五峰2号’柠檬和‘海南药用’柠檬以及葡萄柚。【结论】连续阴雨天气和25~30℃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果园中P.citriasiana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以及病原菌的侵染和传播。在自然条件下部分柚类、柠檬类植物以及葡萄柚是P.citriasiana的潜在寄主,有待进一步的田间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9.
大蒜白腐病菌产毒素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林青  程智慧 《园艺学报》2008,35(6):841-846
采用大蒜幼苗根系生长抑制率生物检测法,研究了该病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液pH、光照和振荡培养等条件下粗毒素的活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蒜白腐病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Fries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为18.0 ℃,培养基pH值为5.0,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梨轮纹病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梨轮纹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菌株间的致病力、菌丝日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不同,生长速率最大的菌株为P-16,生长速率最小的菌株为P-10,差异较大。菌株P-16致病力最强,菌株P-10致病力最弱。菌株P-7、P-13、P-16产孢量较大,P-4、P-10、P-19无分生孢子器产生;病原菌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佳产孢温度为25℃,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28℃;在日光灯、黑光灯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黑暗条件下病原菌生长较慢;病原菌产孢在黑光灯条件下最好;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9,产孢最适pH值为6~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9;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2℃(10min)或57℃(15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min)或55℃(15min)。  相似文献   

11.
大樱桃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腐病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严重发生,对大樱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从温度、光照、pH以及营养条件几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樱桃褐腐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25℃、pH 6.0及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最佳条件为PDA、木糖、NH4H2PO4、25℃、pH 6.0;分生孢子在可溶性淀粉、NH4H2PO4、25℃、pH 7.0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12.
研究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探索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樟芝的固态发酵和人工栽培奠定基础。采用木屑培养基和PDA培养基,研究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配方、含水量、p H值及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杂木屑和麦皮(或稻草粉)为主料的培养基可培养出生长良好的樟芝菌丝;菌丝生长适宜的PDA培养基p H值为4~8;在木屑培养基中添加3%~5%的过磷酸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长势较好,分生孢子较多。探明了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和p H值,发现暗培养更有利于樟芝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梨树煤污病主要为害叶片与果实,使叶片光合功能下降,导致树势衰弱,影响花芽的形成,同时影响果实外观,降低果实品质。根据本地防治煤污病的经验,简介如下:1症状梨树煤污病在叶片与果实表皮上产生菌丝层即黑霉层,像一层煤烟附在表面。2病原菌煤污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错综分枝,有许多褐色厚壁孢子。菌丝几乎全表生,形成薄膜,上面生有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3发病规律病菌在枝条上越冬,春末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通过风雨,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生长期中光照条件差与湿度大是主要发病条…  相似文献   

14.
桃褐腐病是桃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导致桃果经济损失严重。本文对不同产区桃褐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来源不同产区的桃褐腐菌株总体在PDA培养基、25℃、pH值6.0~7.0及每天光照12h条件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淀粉和牛肉浸膏。褐腐菌株分生孢子平均在25℃、pH值7.0及每天光照12h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不同产区褐腐菌株间存在生物学差异,表明病菌存在丰富的生理生化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光照、pH值等环境条件对桃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对乳酸菌在脱脂乳和桔汁、桔皮汁等培养基及不同发酵温度、时间和菌种条件下,产酸和菌数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乳酸菌在柑桔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湖北地区荸荠秆枯病的发生规律,研究了其对不同理化环境和营养条件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荸荠秆枯病菌( 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菌丝最适宜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生长,最适宜在绿豆汁培养基(MBA)上产孢.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有效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以控制凋萎病对杨梅的危害。【方法】研究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及营养溶液对凋萎病菌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培养2、4、6、12和24 h后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2个凋萎病菌菌株分生孢子侵染杨梅后5、7、9、11、13和15 d后的影响。【结果】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凋萎病菌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都有着显著性的影响。20~30℃和25~35℃分别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相对湿度等于或者高于60%时分生孢子培养48 h萌发率接近或者超过50%,最适合侵染的相对湿度是60%~80%。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在水里都能萌发,但是萌发率较低,0.1%(w)浓度的葡萄糖、马铃薯煎汁、蔗糖、硝酸钾、磷酸二氢钾内分生孢子都能较好地萌发。【结论】杨梅凋萎病菌能够在大范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完成萌发和侵染,并且分生孢子可以利用多种营养萌发。  相似文献   

18.
温湿度对番茄叶霉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栽培的重要病害,有关此病的生态研究。特别是温度及湿度对发病影响的研究比较落后。笔者试图通过对保护地内部气象条件的控制来减少叶霉病的发生,为此,研究了温度、湿度与涉及此病发生蔓延的菌落发育、分生孢子形成、分生孢子发芽、病菌侵入叶片等的关系,并就温湿度条件不同的小型温室的发病情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室内试验结果 1.菌落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使用CF5,9,56,66四种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研究了菌落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菌株有同样发育趋势,菌株间无显著差异,菌落在5-27℃范围内发育,高于30…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在中国新发现的梨梢枯病病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pullulans)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和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明确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条件,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该病原菌进行9种杀菌剂的毒力筛选。结果表明:梨梢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适温度为20 ℃,温度高于35 ℃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甘露醇和酵母粉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可在pH 4~10条件下生长,pH 5为生长最适pH;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菌落会形成明显的轮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9 ℃。该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 <0.01 mg·L-1;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敏感性次之,其0.01 mg·L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研究中经常要收集分生孢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0.5%吐温80水溶液刮洗20支左右母种斜面进行收集。该法浪费母种,易污染,且收集的分生孢子量不多。笔者在多年实验中,找到一种收集分生孢子行之有效的方法:先将1支母种斜面的分生孢子接种在1个培养皿培养基上,涂抹均匀,培养2~3天后可见有大量分生孢子产生,然后再用0.5吐温80水溶液刮洗培养皿内的分生孢子即可。此法操作更简单,用1个培养皿收集的分生孢子量比用传统法刮洗20支母种试管的收集量还要多,且不易污染。收集分生孢子的一种好方法@孟祥贤$湖南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