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蕾铃脱落,在生产上极为普遍,一般脱落率在65%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如果能将脱落率降低到50~60%以下,棉花产量可大大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开花前很少脱落,开花后逐渐增加,盛花期达高峰。从时间上棉花的蕾铃脱落高峰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据统计,这段时间的脱落约占总脱落数的一半。因此,减少这段时间的大量脱落,是棉花增产的一个关键问题。1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1.1生理性脱落肥料不足,N、P、K三要素的比例配合不当,某种养份元素不足或缺乏;水份的过多或过少,光照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脱落。1.2病虫危害影响蕾…  相似文献   

2.
棉花蕾铃脱落与中后期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棉花蕾铃脱落与中后期管理闵友信陈学智朱继鸿刘淑毓秦淑琴伍维模彭祠勇塔里木农垦大学农学系843300棉花蕾铃脱落是生产中一个普遍而严重的现象,南疆地膜棉脱落率也在70%以上,严重的影响了棉花产量。因此,研究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和探讨减少蕾铃脱落途径,对提...  相似文献   

3.
一、棉花蕾铃脱落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棉花生产上蕾铃脱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脱落率一般可达60~70%,严重的可达80%以上。棉花蕾铃脱落,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生理性脱落,一般占总脱落率的50~75%。这是由于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或子房未受精所引起的常见脱落类型。二是外部伤害性脱落,一般占总脱落率的25~50%。这是由于病虫危害、田间管理机械损伤及风害造成的。引起棉花蕾铃脱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然而在生理脱落中,却有共同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在棉花生产中,经常出现蕾铃脱落现象,一般年份蕾铃脱落率为40%~50%,特殊情况下可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棉农收益。近几年,根据山东省泰安地区的生态条件和棉花的生育特点,对蕾铃脱落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导致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环嵌法”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张隽生安徽芜湖农校241000棉花生产中蕾铃脱落问题是当前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之一,蕾铃脱落率在生产中仍有30%左右,高的达50%,严重抑制了棉花产量的提高。为使沿江地区棉花产量上一个新台阶,本校于1979年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6.
在地、县科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应用酶制剂防治蕾铃脱落试验》的课题,经过五年三个点试验,已经告一段落,现将该项试验总结如下: 棉花的蕾铃脱落是生产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脱落率一般在60~70%,严重的高达80%,影响棉花产量。因此,认识蕾铃脱落的原因和研究减少蕾铃脱落的途径,对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棉花蕾铃脱落的机理,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做过研究,曾提出一些假设和学说。例如英国植物  相似文献   

7.
李水荣 《江西棉花》2009,31(2):65-65
棉花是江西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江西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历年来棉花产量提高不快,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棉花蕾铃脱落问题。据统计,正常情况下,一般蕾铃脱落率为70%左右。因此,了解蕾铃脱落规律,寻求减少脱落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棉花蕾铃脱落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一个重大问题,蕾铃脱落率一般为7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因此,认识蕾铃脱落的规律,弄清蕾铃脱落的原因,掌握减少蕾铃脱落的措施,对提高棉花单产非常重要。 1982年6月在望城公社卫东大队五队作了关于蕾铃脱落情况的田间调查。按五点取样,每点固定10株,共调查50株。脱落率的计算是以脱落数除以果节数。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荔县是陕西省的主产棉区,在棉花生产中常出现大量蕾铃脱落的现象,调查显示,2000~2010年棉花生长的后期平均脱落率为58.6%.通过对比,当脱落率超过70%时,棉花皮棉产量低于975 kg/hm2.可见,蕾铃脱落是制约棉花稳产、高效的因子之一.探究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系统地掌握科学植棉技术,并对症施治,是改善棉田小气候环境,加强棉花营养条件,增蕾保铃,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从棉花的蕾铃脱落生理谈棉花的高产稳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生产中,蕾铃的脱落仍是一个大问题。一般蕾铃脱落率常达60~70%。一块丰产棉田,应该“三桃”结得多。但旺长高大的棉花,中下部棉铃大多脱落,即使结到6~6万个棉铃,大部是顶上部的秋桃,棉铃小,霜后花多,产量不高,品质也差。这种棉田,要获得高产,不是简单的一个减少脱落率的问题,而是在于减少中下部蕾铃的脱落,凋整结铃部位。所以,控制棉花前期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毛主席向我们棉花科技战线提出一个艰巨的任务:“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认识蕾铃脱落的规律,找出脱落的原因,提出减少脱落、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棉花生产水平,改进棉花栽培育种技术,发展棉花生理和遗传理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棉花蕾铃脱落研究工作,主要是在1954至1964年进行的。这十年间,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棉花蕾铃脱落加重原因浅析徐京三,陈玉杰山东省潍坊市棉花办公室261041棉花蕾铃脱落是长期以来围绕棉花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经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但在生产中因脱落造成减产的情况仍为常见,尤以生理脱落预防难度较大。1994年,棉花蕾铃脱落在潍坊...  相似文献   

13.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产上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人认为,蕾铃脱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人为的努力虽然可以减轻一些,但收效毕竟有限……。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看法。同样在夏秋阴雨较多的年份,有的棉田脱落严重,有的棉田却脱落很轻;即令在同一块地上,有的棉株脱落严重、结铃少,有的棉株却脱落很轻、结铃很多;这些都说明,棉花的蕾铃脱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要我们处理得正确,脱落可以大大减少。脱落是不良的环境和栽培条件所造成的。只要努力改善棉花的生活条件,使适合它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控制棉花的生育,使适应于某些自然条件,就可以减轻脱落到极少的程度,而使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减少蕾铃脱落,是夺取棉花高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小面积试验产量仅停留在三百斤左右,运城地区大面积还突不破百斤关,在技术上主要是蕾铃脱落问题没有解决。一般在小面积上脱落率为40—50%,大面积上脱落率为70—80%。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一九六四年,我到北京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时,敬爱的周总理也给我提出了研究棉花蕾铃脱落问题的任务。十多年来,我在棉花生产实践中认识了一些问题,摸索了一些措施,但是摸得不透,认识肤浅。我一定要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大好形势下,再接再厉,猛攻蕾铃脱落关,夺取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15.
要夺取棉花高产丰收,征全苗壮苗的些础上,防止蕾铃脱落是个很重要的关键。蕾铃脱落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害虫的为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据我们调查,一般虫害造成的蕾铃脱落可占蕾铃脱落总数的20—30%,严重的达50—60%以上。为害蕾铃造成脱落的棉花害虫在我省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斜纹夜蛾、盲蝽象、玉米蜈和小卷叶虫等。正确识别这些害虫为害蕾铃造成脱落的症状,是对症下药,搞好棉花蕾铃害虫防治的基础。为便于田间调查分析,我试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2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和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艾氟迪作为一种新型的棉花花芽分化促进荆,对棉花的增产效果要好于缩节胺,在棉花初花期、盛花期分别喷施艾氟迪可促使蕾铃增多、延长现蕾时间、促进蕾铃发育、减少蕾铃脱落,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植物器官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自然脱落,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匮现象。棉花蕾铃脱落率一般为60—70%,严重时高达80%。蕾铃脱落是生产实践中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它影响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关于棉花营铃脱落的机理,国内外许多学者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学说和假说。控制器官脱落的激素观念是1933年由Laibach 首先提出来的。后来由La Rue 的具体实验所证实。近年来,控制蕾铃脱落的激素观念已有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讨论。一、生长素与蕾铃脱落许德威等运用生物鉴定法比较受精幼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力地保证一九六零年本省争取大面积单产皮棉二百斤以上,高额丰产田五百斤皮棉。我们科技人员,在省委的领导下,要立大志,下决心,鼓大劲,攀高峯,向自然索取棉花更高产量,必须在植棉技术上,解决重大问题,就是增蕾保铃、解决脱落。(一)我们一定要解决蕾铃脱落棉花蕾铃脱落,是长期以来影响棉花丰产的主要障碍。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羣众生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环境温度与棉花蕾铃脱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红 《江西棉花》1991,(2):30-30,33
当棉花的品种和田块一经确定下来,其籽棉产量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总成铃数和单铃籽棉重。生产实践表明,在一定生产水平下,单铃籽棉重变化相对较小,而单位面积上总成铃数变化则较大。目前大面积生产蕾铃脱落率很高,一般为60~70%,严重的可达80%以上,从而限制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棉花蕾铃脱落与许多因子有关。本文利用在南昌莲塘对沪棉204棉花品种的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是棉花铃蕾期一种主要害虫,棉株受害后造成早期(雨季前)蕾铃脱落现象,使成铃率大减,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根据历年调查,常年被害率在30—50%,蕾铃损失率在30%左右,同时由于虫粪污秽和由虫孔灌进雨水,引起棉铃的腐烂,棉絮变黄,降低棉花品质。因此,在深翻、多肥、密植等高产栽培条件下和减低了苗期病虫害的基础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消灭棉铃虫为害,就成为减少雨季前蕾铃脱落,确保棉花大丰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