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从应用角度,以沙糖橘为材料,研究3%碳酸氢钠、1%水杨酸钠、0.1%防腐剂A及复合B处理对柑橘酸腐病发病率及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糖橘贮藏期极易腐烂,酸腐病率高,不同防腐处理能降低沙糖橘贮藏期酸腐病发病率,0.1%防腐剂A控病效果最佳;三者复合能协同增效,复合B组在第30天发病率较0.1%防腐剂A组降低50%。复合B处理提高了对沙糖橘酸腐病的控病效果,增加沙糖橘果实的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类黄酮含量,推迟果实贮藏后期总酚、类黄酮含量峰值,保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为延长沙糖橘货架期提供条件,达到对采后沙糖橘的防腐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垂柳形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树冠分格法系统研究了红富士苹果采用垂柳形树形整形后的树体光照分布状况,光照分布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垂柳形苹果树冠内光照分布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相对光强递减,水平方向分布从树冠内膛到外围差异较小,无效光区和高光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仅占20.56%,其树形在相对光照方面优于其他树形。处于不同叶幕部位的叶片,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比叶重与光照分布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一致性,说明光照分布对树体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比叶重的影响较大。果实品质垂直和水平分布也与光照垂直和水平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树冠中、上层和中、外部为高品质分布区;果实质量、果实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在同一树冠的不同部位最大差异幅度分别达到81.31%、2.25%、13.79%、36.69%、174.12%、230.04%、22.49%和140.68%,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对果实着色方面影响也较大。本研究中,垂柳式苹果树形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可达到15.61%和24.18%,果实品质与着色均优于其他树形。  相似文献   

3.
以丰收560、京采8号、Cap、Saopolo和Jua 5个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采收时期,通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品种番茄及采收时期的品质差异性,以期为番茄品质分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Saopolo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8.92%、7.35%、0.66%和4.57 mg/g,均显著高于除Jua外的其他品种;丰收560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最低,分别为3.64%、2.04%;不同采收时期的番茄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VC含量和a*值等果实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L*值、硬度和感官品质等差异较小。综上,在番茄品质分级时,可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L*值、硬度和感官品质作为分级指标,以减少采收时期对品质分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机种植中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有机种植中蔬菜的肥料施用管理水平,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JF0、JF1、JF2、JF3)对北京郊区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前期生长指标包括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JF1与JF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和JF3处理,增幅为6.0%~6.9%;3个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是4.39%、1.55%、0.33%,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是9.52 kg/kg、4.49 kg/kg、-0.19 kg/kg;JF1处理下氮素在果实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肥处理果实品质(Vc、可溶性糖、硝酸盐和总酸度)与对照相比,没有大幅度增加或降低,不同采收期如盛果期与初果期相比果实品质有所改善,其中Vc增幅49.3%~70.8%,硝酸盐降幅64.3%~78.6%,可溶性糖增幅36.5%~46.0%,总酸度增幅35.1%~68.3%。因此,结合当地土壤条件,低量施肥即52.5 t/hm2时,番茄能获得较高产量并且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以"檀香"橄榄果实为试材,研究7个采收期(从9月7日到12月7日按节气采果,分别为采收期Ⅰ、Ⅱ、Ⅲ、Ⅳ、Ⅴ、Ⅵ、Ⅶ)对鲜食橄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采收期Ⅰ~采收期Ⅵ的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含量、果肉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下降,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值增加,果实食用品质提高;但采收期Ⅶ(过熟)的橄榄果实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果实食用品质下降;因此认为,采收期显著影响鲜食橄榄果实品质,且以采收期Ⅵ(完熟,小雪节气采收)的橄榄果实鲜食品质最佳。同时发现,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糖酸比值、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可作为确定鲜食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及采收期Ⅰ~采收期Ⅵ成熟度的参数,为量化衡量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和成熟度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面喷施矿质营养剂对龙眼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促进龙眼果实发育和提高果实品质为目的,在龙眼果实发育中后期(6~7月),树冠分别喷施6种不同组合的矿质营养剂3次。结果表明:营养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龙眼果实品质。其中,所有处理的果实果型大小及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大部分处理的Vc含量也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1和处理4能显著地提高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处理3能比较全面地改善龙眼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7.
紫果黑蕊猕猴桃营养品质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促进高品质彩色猕猴桃的选育和开发,本研究以秦岭地区野生的紫果型黒蕊猕猴桃为材料,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采集不同果色时期(绿色、浅紫色、紫色和深紫色)的猕猴桃果实,对其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探寻果实营养品质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紫果黑蕊猕猴桃果实随着成熟,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深紫色,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加,各时期含量差异显著且两两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和Vc含量逐渐降低,两者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该紫果黒蕊猕猴桃果实成熟度越高,紫色特征越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可滴定酸含量越低,但同时Vc含量也越低。  相似文献   

8.
硅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硅、钙肥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幼果期与膨大期喷施果蔬钙肥和硅肥外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影响较小。在各处理中,幼果期和膨大期树冠喷施果蔬钙肥,同时配合土施硅肥的处理对于提高果实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单果重、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51%、10.97%、51.61%和8.05%,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于提高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既能提高果品产量,又能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种养结合梨园土壤有机质、酶活性及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水’梨为试材,研究分析了梨园“草-鹅-果”种养结合模式和传统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能提高梨果实单果重,增加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个采样时期的土壤酶活性各有不同。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单果重比清耕梨园增加9.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分别增加4.1%和14.7%,果实可溶性酸和硬度分别下降7.1%和3.7%。  相似文献   

10.
长枝修剪对NJC19黄桃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续2年对NJC19黄桃进行长枝修剪试验,对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短枝修剪技术相比,经过长枝修剪后的树体叶面积增大,净光合速率提高;徒长枝比例降低,优质果枝率增加;一年生枝条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提高,树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得到提高,果实着色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讨不套袋与套袋对苹果品质影响的机理,以8年生‘富士’苹果(‘天红2号’/‘M26’/八棱海棠)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套袋密度处理(不套袋、套袋1/3的果实、套袋1/2的果实、套袋2/3的果实、套袋所有果实),所用果袋为小林果袋(双层纸袋,内红外棕),研究不同套袋密度对果实套袋前(6月19日)、套袋后2天(6月21日)、套袋中(8月22日和9月27日)、摘袋后2天(10月9日)和采收后1天(11月3日)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不仅降低了苹果树冠层内的光照强度,而且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而随着套袋密度的增加,苹果树冠层内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尤其是在8月和9月。5个处理的冠层光强、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片比重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果实套袋导致叶片光合性能下降。套袋苹果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导度的降低引起的,这可能与光照强度降低有关;而在9月光合速率的降低还可能与高温弱光,套袋苹果叶片出现非气孔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收期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为生产中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冠’梨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时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硬度,并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糖酸组成和含量,分析‘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果实发育106天开始,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硬度呈显著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于果实发育137天时达到高峰;Vc含量变化较小,仅在120天时显著较高;在近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中糖以果糖为主,占70.09%~84.00%,以果实发育137天时最高;果实中酸以苹果酸为主,苹果酸占酸总量的93.05%~97.28%,苹果酸D占苹果酸的82.92%~91.84%。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发育天数延长,果酸含量下降,采收越晚糖酸比越高。‘黄冠’梨果实发育130~137天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Vc含量都较高,糖酸比和果肉硬度适宜,以获得‘黄冠’梨最佳品质为目标的适宜的采收期为8月8—15日。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最适宜于甘肃省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的光温管理方式,以2年生‘黄金芽’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单一棚膜(T1)、单一遮阳网(T2)、棚膜+遮阳网(T3)3种不同的光温管理方式对‘黄金芽’夏梢生长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无棚膜无遮阳网(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遮荫提高了‘黄金芽’叶片的初始荧光(F0);遮荫显著提高了‘黄金芽’叶片最大荧光产量(Fm);遮荫显著提高了13:00和15:00‘黄金芽’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T3显著提高了13:00和15:00的‘黄金芽’叶片的光下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遮荫显著降低了11:00、13:00和15:00时‘黄金芽’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T2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在15:00时显著低于CK;T1和CK对‘黄金芽’造成13:00和15:00时的光抑制,但未破坏PSⅡ反应中心。甘肃省文县碧口镇‘黄金芽’在三伏天遮荫可以提高其Fv/Fm,同时降低qP;全光照会导致13:00和15:00时‘黄金芽’PSⅡ反应中心失活而出现光抑制,需进行适度遮荫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阳光’樱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提高贵阳樱花移植容器苗生长质量,以泥炭、珍珠岩、蛭石、黄泥土为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置4种混合基质,以黄泥土作为对照,选择35 cm× 35 cm×30 cm的无纺布袋作为育苗容器,对引进贵阳的一年生‘阳光’樱嫁接苗进行实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阳光’樱对不同基质生长、生理的响应,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基质较黄泥土的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土壤养分保肥持续能力强,有利于植物苗高、地径、生物量的积累;混合基质能够促进‘阳光’樱光合色素形成,提升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累积,其生理指标均优于黄泥土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阳光’樱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实际光量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之间相关性较强。综合试验显示,T4处理(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土=3:2:1:1)为最佳基质配比,是引种‘阳光’樱花容器苗的最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用气温资料确定桃树需热量和需冷量的途径,本文根据2006—2021年宁波市‘湖景蜜露’初花期和同期气温小时资料,应用变异系数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桃树需冷量和需热量。结果表明:宁波市‘湖景蜜露’需冷量为740 h(7.5℃模型),需热量为200℃·d(下限温度为4.5℃)。应用确定的‘湖景蜜露’需热量和需冷量计算了2006—2018年‘湖景蜜露’初花期,拟合值和实际值之间的R2、RMSE分别为0.4639、7.9天(n=13),相关系数(0.6811)通过了显著水平0.05的检验;2019—2021年独立样本检验的RMSE为2.6天,拟合和独立样本检验效果均较好。本文应用气温资料和落叶果树花期资料为确定需冷量和需热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分析结果为‘湖景蜜露’促成栽培和初花期动态预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139天,“稻+鲫+螺”模式总产量达9937.5 kg/hm2,比“稻+鲫”模式高出7.72%,比“稻+螺”模式低7.67%,总利润分别比“稻+鲫”和“稻+螺”模式高出25.83%和77.91%;其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稻+螺”模式。“稻+鲫+螺”生态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成效,但还需要优化水产动物放养的协同比例和管理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田多品种混养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7.
旨在明确褐飞虱取食危害胁迫下,云南元阳哈尼族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化学防御生理特征。以‘月亮谷’,‘TN1’及‘RHT’稻株为材料,褐飞虱取食胁迫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稻株内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褐飞虱取食胁迫3~96 h后,‘月亮谷’稻株内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下降42.85%(P<0.05,下同);H2O2平均含量增加9.39%;MDA平均含量增加10.77%;多酚氧化酶(PPO)平均活性增加49.96%;过氧化物酶(POD)平均活性下降14.75%。褐飞虱取食胁迫后,云南元阳哈尼族地方水稻品种‘月亮谷’植株内可溶性糖、丙二醛、过氧化氢和主要防御酶较感虫品种‘TN1’反应敏感,且与抗虫品种‘RHT’反应相近。本研究表明,云南哈尼族地方水稻品种‘月亮谷’可作为良好的抗褐飞虱育种材料应用于水稻育种或作为抗性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复合保鲜处理对‘夏黑’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探索适合‘夏黑’葡萄的保鲜技术。以‘夏黑’葡萄为试材,用不同的保鲜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1-甲基环丙烯(1-MCP)]和PP透气保鲜袋对材料进行8个组合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4穗,将处理后的‘夏黑’葡萄每3穗为一箱置于低温(0±1)℃、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中贮藏。以失重率、落果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花色苷含量和果梗中叶绿素含量等作为测定指标,分析‘夏黑’葡萄在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贮藏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穗的失重率、落果率、腐烂率、可溶性糖和花色苷的含量不断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持续下降,可滴定酸和MDA的含量先增加再降低。不同复合保鲜处理中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但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P透气保鲜袋+1-MCP+Na2S2O5的复合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在贮藏112天后,PP透气保鲜袋+1-MCP+Na2S2O5的复合处理的‘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15.18°Brix左右,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同时其MDA、可溶性糖及花色苷的含量优于对照,说明这种复合处理的方式既可以保持果实色泽,又可以减缓葡萄果实的受自由基伤害的程度。因此PP透气保鲜袋+1-MCP+Na2S2O5的复合配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持‘夏黑’葡萄果实品质,使其在贮藏112天后仍具有商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不同品种番石榴果实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番石榴果实,以鲜果为对照,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6种番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抗坏血酸、单宁、总酚、类黄酮等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发现,与鲜果相比,干燥得到的6个品种番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  相似文献   

20.
对烤烟新品种‘渝金香1号’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改进以及卷烟配方应用提供依据。取重庆市巫山县烟区的‘渝金香1号’以及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K326’(对照)中部C3F等级烟叶,经蒸馏萃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致香成分及含量。试验检测出70种致香物质或潜香物质成分;‘渝金香1号’萜烯类、醛、酮类物质的含量稍低于对照品种‘云烟87’和‘K326’;氮杂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稍高于‘云烟87’和‘K326’;醇类、酯类和酸类物质低于‘云烟87’,高于‘K326’;致香物质占测出致香或潜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为23.48%,高于‘云烟87’(22.74%)和‘K326’(17.98%),有利于在陈化过程中快速降解生成致香成分;新植二烯与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低于‘云烟87’和‘K326’,对于降低烟气的刺激性、协调吃味有利;植物呋喃类含量与新植二烯含量的比例高于‘云烟87’和‘K326’,类胡萝卜素重要致香降解产物总量比‘云烟87’和‘K326’分别高5.92%和5.22%,叶面分泌物降解产物或衍生物总量(34.310 µg/g)高于对照品种‘云烟87’(32.996 µg/g)和‘K326’(32.490 µg/g),有利于彰显‘渝金香1号’烤后烟叶的香气特征。‘渝金香1号’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比例较协调,香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