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解决棉田使用PE地膜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3种可降解(氧化-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棉花对比试验,设置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3种可降解地膜降解速率及强度不同,当季质量损失率达26.06%~79.96%,降解效果明显;降解诱导期相差15 d左右,具有一定可控性,降解后地膜残片变薄、变脆并紧贴地面,继续起到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棉花地膜覆盖与露地栽培相比,播种后50 d内日平均地温提高2~3℃,单株结铃增加1.3个,铃重增加0.7 g,籽棉产量增加583.5 kg/hm2,达显著水平。可降解地膜覆盖与PE地膜覆盖栽培相比,对土壤温度、水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以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棉花覆盖栽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PBAT与PPC是化学合成型全生物可降解材料,也是目前地膜可降解材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重点探讨PBAT和PPC材料可降解地膜的实际使用效果。设置PBAT-PPC地膜、PBAT-PPC-BioM地膜、传统PE地膜和露地对照NoFilm处理。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地膜处理对地表温度、杂草和豇豆产量的影响,并评估地膜降解性能和最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PBAT-PPC地膜可有效提高5—7月份地表温度0.9ºC,降低7—8月份地表温度0.2~1.6ºC。PBAT-PPC地膜与PBAT-PPC-BioM地膜均能显著提高了豇豆产量,分别较不覆膜对照处理产量提高37%和22%。PBAT-PPC地膜与PE地膜的杂草产量无显著差异,较露地杂草降低45%。试验期内,可降解地膜降解等级达到4~5,满足后期翻耕回田要求。效益分析表明,尽管可降解地膜成本较高,但增产效果显著,整体收益高于无地膜对照,且无环境风险。综上所述,基于PBAT和PPC的可降解地膜性能优异,在豇豆生产中增效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物降解膜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绿色生产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对覆盖生物降解地膜、普通PE地膜、不覆盖地膜处理的玉米出苗率、生育期、生长性状、产量、杂草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覆膜能缩短玉米生育期,覆盖生物降解地膜、普通PE膜分别比不覆盖地膜提前5d、9d,生长势较强,抑制了杂草的生长。覆盖生物降解地膜单产最高,达786.17kg/667m2,分别比普通PE膜与不覆盖地膜高4.3%、27.6%。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生物降解地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即墨市蔬菜科技示范园进行了不同类型降解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的降解效果较好,0.006、0.008、0.010 mm的全生物可降解膜在收获前的降解程度已分别达到5级、4级和3级,而普通PE地膜降解效果只达到了1级。全生物可降解膜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但增温保墒性能较PE膜差。对不同地膜覆盖的地块进行马铃薯产量测定,0.006、0.008、0.010 mm全生物可降解膜及PE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分别增产12.9%、33.3%、33.6%、14.9%。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马铃薯产量,且自身降解程度较快,无需再增加人工清理费用,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综合考虑不同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价格等因素,0.008 mm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更适合青岛地区马铃薯生产使用,对马铃薯有明显增产作用,同时也为残膜污染治理提供替代产品,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地膜的降解特征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即墨市蔬菜科技示范园进行了不同类型降解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的降解效果较好,0.006 mm,0.008 mm,0.010 mm的全生物可 降解膜在收获前的降解程度已分别达到5级,4级和3级,而普通PE地膜降解效果只达到了1级。全生物可降解膜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但增温保墒性能较PE膜差。对不同地膜覆盖的地块进行马铃薯产量测定,0.006 mm,0.008 mm,0.010 mm全生物可降解膜及PE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分别增产12.9%、33.3%、33.6%、14.9%。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马铃薯产量,且自身降解程度较快,无需再增加人工清理费用,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综合考虑不同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价格等因素,0.008mm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更适合青岛地区马铃薯生产使用,对马铃薯有明显增产作用,同时也为残膜污染治理提供替代产品,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在晋东南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实际意义,从土壤保温性、土壤保水性、玉米生育进程与产量、田间降解等方面对3种地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与不覆膜裸地相比,两种降解地膜能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但效果稍逊于普通地膜,两种降解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地膜覆盖可显著加快玉米生育进程和增加玉米产量,降解地膜使生育期缩短4天,普通地膜使生育期缩短了9天,分别增产9.06%、9.72%、14.54%,普通地膜优于可降解地膜的促进效果,但普通地膜与降解地膜产量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地膜降解方面,2种可降解地膜破裂启动期较为一致,发生于覆膜后约40~50天,可基本满足玉米苗期对温度、水分的需要; 覆膜 90~100天后可降解地膜从土壤表面基本消失。以上结果显示,供试的2种可降解地膜不仅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和经济学效果,其降解特性也基本符合玉米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且较普通地膜既省工省时,并可降低环境污染,所以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晋东南玉米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降解地膜与控释肥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更加清洁高效的水稻覆膜栽培技术,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可降解地膜代替常规地膜、一次性施用不同用量的控释氮肥,与"中稻+再生稻"的最佳结合技术。结果表明:覆膜后降解地膜与普通非降解地膜覆对再生稻两季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控释肥一次性基施以150 kg N/hm2处理头季稻产量最高,225 kg N/hm2处理"中稻+再生稻"两季总产最高。因此,水稻覆膜技术与可降解地膜、控释肥以及再生稻技术结合后,是一项清洁、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棉花生产中使用普通农用塑料地膜导致棉田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了不同配方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棉花栽培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比对照降解效果显著,降解1号降解率达74.5%,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速率及强度不同,具有一定可控性。降解后残存地膜碎片化、变薄、变脆并紧贴地表,继续起到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合理设定降解诱导期的降解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棉花生长的影响与普通地膜相当,未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对彩色棉花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水分利用机理,选用7个不同色彩的棉花品种(系),在常规灌溉、胁迫灌溉和生育期不灌溉3种环境条件下,调查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色彩棉花品种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株高、花铃期叶片数、有效果枝数、收获指数、果节数、籽指、茎粗和果茎节间长度减少,衣分增加;灌水量减少一半,参试棉花品种的产量均降低,不灌溉处理的籽棉产量与常规灌溉间差异显著(P<0.05);籽棉产量的降低幅度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棕色棉的减产幅度高于绿色棉。常规灌溉处理下,白色棉花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棕色棉花和绿色棉花,而后二者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棕色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绿色棉花。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指标是:叶片数、单株成铃数、有效果枝数、果节数、株高、收获指数、单铃重、主茎节间长度、茎粗、籽指、衣分。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大蒜生长发育及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降解1号"、"降解2号"、"降解3号"3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不覆膜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降解地膜的保温保墒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之间,株高、植株重量、假茎粗、单叶平均叶面积以及鳞茎鲜重产量差异均不显著,3种降解地膜比较,"降解3号"鳞茎产量较高,为28932.75 kg/hm~2。不覆膜处理由于低温冻害,鳞茎产量为覆膜处理平均产量的17.53%。对比不覆膜处理,不同覆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5 cm和15 cm的土层温度以及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尤其能够显著提高深层土壤温度,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降解性能对比,"降解1号"降解效果最好,至大蒜成熟期,最大拉力和断裂伸长率为0,"降解2号"和"降解3号"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2.83%和360.28%。  相似文献   

11.
可降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可降解膜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7个可降解膜开展田间试验和填埋试验,分析不同覆膜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降解膜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覆膜处理较裸地处理可增产4.35%~14.62%,有4个降解膜较普通地膜增产1.48%~7.01%,但增产效果不显著(P>0.05).在整个生育期地温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降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降解1号”、“降解2号”、“降解3号”3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不覆膜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降解地膜的保温保墒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之间,株高、植株重量、假茎粗、单叶平均叶面积以及鳞茎亩产鲜重差异均不显著,3种降解地膜比较,“降解3号”鳞茎产量较高,为28932.75 kg/hm2不覆膜处理由于低温冻害,鳞茎产量为覆膜处理平均产量的17.53%。对比不覆膜处理,不同覆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5 cm和15 cm的土层温度以及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尤其能够显著提高深层土壤温度,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降解性能对比,“降解1号”降解效果最好,至大蒜成熟期,最大拉力和断裂伸长率为0,“降解2号”和“降解3号”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2.83%和360.28%。  相似文献   

13.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增温、保墒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降低普通地膜对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损害,使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进行田间覆盖试验,研究了几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和增温、保墒性能。结果表明:各降解膜的降解速度和降解程度均不同,顺序为:A>B1>B2>C>CK。A降解最快,失重率最高,达73.71%,暴露部分降解完全;地膜降解前,在提高地温方面均与普通地膜相同,崩解期后保温作用下降甚至消失;由于试验期间高温、多雨,地膜保墒作用不明确。说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的彻底性和降解时间的可控性,为今后应用于作物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物降解地膜对烟区土壤温湿度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烤烟地膜覆盖造成的“白色污染”和揭膜用工问题,通过大田对比试验,进一步探索和验证生物降解地膜和PE地膜对植烟土壤温湿度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烟田垄体保温、增温效果上,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具有PE地膜同等的作用效果,能有效促进烤烟生长和烟叶品质的改善,尤其是烤烟大田生长中后期,生物降解地膜能够起到保湿作用,有利于烤烟上部烟叶充分成熟,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的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生物降解地膜每公顷比对照节约用工60个,纯收入增加5732.25~7431.75元/hm2。综合3种生物降解地膜类型来看,T3(90天开始降解的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在烤烟产量、产值、均价、纯收入等方面是最高的,且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优于对照,是适合永州烟区的生物降解地膜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生物降解膜在烤烟地膜覆盖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减少烤烟地膜覆盖栽培造成的“白色污染”和揭膜用工成本,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测定生物降解膜在田间降解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促进烟株快速还苗,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烟叶产质量。在垄体保温、增温效果上,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无显著差异,均能缩短烤烟还苗期。覆盖生物降解膜比不覆盖地膜上中等烟提高5.82个百分点,每公顷产量增加32.85 kg,产值增加813.75元,与普通膜覆盖相比,上中等烟比例、产量略低但无显著差异,烟叶身份和色度略差,生物降解膜在烟株进入团棵期开始裂解,烟地翻犁前基本降解完成。因此,生物降解膜可在烤烟地膜覆盖中应用,但降解时间与烟叶生育期不完全同步,应进一步改进其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生物降解地膜的控温控水效应及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进行了 4种全生物降解地膜、 普通地膜与不覆盖地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均优于不覆膜处理。生物降解地膜 Q2降解速度过快, 其他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期适宜。生物降解地膜 Q3更利于花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形成, 效果优于普通地膜; Q4 与普通地膜相近, 效果略差于普通地膜; Q1、 Q2 2 种地膜效果差于普通地膜。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期适中, 能达到与普通地膜相似的保温保墒效果, 在提高叶绿素含量, 叶片净光合速率, 延缓叶片衰老方面优于普通地膜处理。Q3、 Q4 2种生物降解地膜能满足花生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温度、 水分的需要, 前期增温保水, 后期降温增渗, 促进光合作用, 并且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减轻对土壤性质的破坏,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旱地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减轻农田白色污染,提高旱作区农作物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在阴山北麓进行了地膜覆盖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温度、水分和旱地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较露地处理地温平均提高了3℃左右,日本降解膜增温作用最为明显。2009年与2010年,日本降解膜处理的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8.19、7.23 kg/(hm2?mm),表现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从生长发育结果来看,日本膜处理的向日葵生育期较露地处理和广东膜处理有所提前,籽实产量等性状指标值与普通地膜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从地膜降解结果来看,广东膜裂解早,增温保墒作用不足;日本膜约90天分解为碎块,此时向日葵已渡过低温期,日本膜增温保墒作用良好,对向日葵增产作用显著,同时生态环保,适宜在该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膜产品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法难以兼顾作物产量、成本、土壤残膜状况、土壤肥力和地膜机械性能等综合因素.笔者采用戒上型隶属函数确定考核指标的隶属度值,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系数,应用综合指数法定量地对以花生覆膜为例的不同地膜产品应用综合效果的评价方法做初步探讨.数据基于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裸地栽培、普通PE地...  相似文献   

19.
在陇东旱塬区正常的土壤环境和气候背景下,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其后茬亚麻的出苗率、密度(幼苗期至成熟期)、株高(枞形期至成熟期)、根部干重(枞形期至始花期)、地上部干重(枞形期至始花期)、果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较覆盖普通白色地膜处理分别降低2.21%、3.39%~3.67%、0.04~2.05cm、0.00~6.33mg/株、8.33~84.67mg/株、0.55粒/果、0.06g和2.66%,有效分茎数、蒴果数则较覆盖白色地膜处理分别增加0.04个/株和0.69果/株。但除地上部在始花期的干重在2种地膜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均在2种地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看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亚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效应多较弱,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当茬口安排趋紧时,对于覆盖了化学除草地膜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其后茬可安排种植亚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