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为筛选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有效药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采用室内和田间药效方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温室白粉虱卵、若虫和成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单用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5%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混用对卵和若虫的防效高达  相似文献   

2.
药剂混配对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杀毒力,LC50为0.9877 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质量比1:1混配也显示了较突出的触杀效果,LC50为1.2145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效,10天内防效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若虫也显示了较好的防效,10天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10%阿维·甲虫肼等6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抗药性问题逐年加重,容易爆发成灾,有必要开展研究控制其危害蔓延。试验选用6种药剂对单季稻二化螟进行防治,在危害稳定期调查各个处理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药剂。结果表明:10%阿维·甲虫肼悬浮剂1.2 L/hm~2对二化螟防效最好,5%丁虫腈乳油1.5 L/hm~2、5%阿维·丁虫腈乳油0.75 L/hm~2、5%阿维菌素微乳剂0.75 L/hm~2、40%三唑磷乳油0.975 L/hm~2防效一般,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150 g/hm~2防效最差。试验筛选出了10%阿维·甲虫肼,可临时替代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  相似文献   

5.
虫杀净防治茶树主要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杀净是由植物源药剂与拟除虫菊脂复配而成的广谱、高效、低毒杀虫剂,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多种作物的鳞翅目、同翅目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00-2003年作者进行了3.2%虫杀净EC防治茶树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蚜等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探索试验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广东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12日上午在福州市晋安区创新村茶树地,通过进行不同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12%甲维·唑虫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1天,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唑虫酰胺悬浮剂30g/667m2处理防效86.98%、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唑虫酰胺悬浮剂40g/667m~2处理防效90.08%,防效优于对照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20g/667m~2处理防效83.23%、1%甲氨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笔者以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为试验药剂,在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133.3 mg/kg的试验药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4.08%和74.5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中133.3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6.7 mg/kg的吡唑醚菌酯乳油和丙环唑乳油;而200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可达79.68%和79.93%。说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江苏省阜宁县小麦上穗蚜发生较重,给小麦丰产丰收造成一定威胁。为筛选出防治麦穗蚜安全高效的药剂,阜宁县植保植检站选取11种杀虫剂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设11个药剂处理,分别为每亩用200克/升丁硫克百威乳油50毫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克、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毫升、10%醚菊酯悬浮剂100毫升、30%吡蚜·哌虫啶悬浮剂20毫升、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毫升、25%噻嗪酮可湿性粉  相似文献   

9.
<正>为筛选出对稻田养鱼安全、能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验证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3%苦参碱水剂、30%茶皂素水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广西三江县植保植检站于2018年6月开展了这4种药剂防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为指导农户科学用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孵化盛期,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l/ha、100亿孢子/mL  相似文献   

10.
<正>稻水象甲登记防治药剂。截至2014年7月31日,在我国登记防治稻水象甲并在有效期内的主要药剂品种如下:1.单剂:氯虫苯甲酰胺(200克/升悬浮剂)、醚菊酯(10%悬浮剂、30%悬浮剂、4%油剂)、三唑磷(20%、30%、40%乳油)、水胺硫磷(35%乳油)、丁硫克百威(5%颗粒剂)等。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亦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49-252
为寻找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高效且对家蚕Bombyx mori相对安全的杀虫剂品种,以此指导桑园科学合理用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4种常用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两者之间的毒力选择性。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顺序依次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甲氧虫酰肼〉多杀菌素〉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虫腈〉毒死蜱〉虫酰肼〉阿维菌素〉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对家蚕的毒性顺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虫酰肼〉灭多威〉氟虫腈〉丙溴磷〉甲氧虫酰肼〉溴虫腈。供试杀虫剂中以溴虫腈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最高,其毒力选择性比值(家蚕LC50/斜纹夜蛾LC50)为36.26;其次为茚虫威,毒力选择性比值为5.56;阿维菌素的毒力选择性比值最低。由此认为,溴虫腈是适合防治桑园斜纹夜蛾且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配套栽培措施对商薯9号产量及杂草防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生长发育和杂草防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除草剂、无地膜覆盖处理相比,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有一定的积极效应,而在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处理中,50%乙草胺乳油×黑色地膜处理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33%二甲戊乐灵乳油配套透明地膜或黑色地膜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最低,33%二甲戊乐灵乳油除草效果不佳;50%乙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薯块干物率最高,蔓茎干物率、T/R值最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及商品薯率最高;除草剂与地膜覆盖对甘薯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杂草防控、薯块品质等因素,生产上应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透明地膜配套栽培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9号杂草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种芽孢杆菌菌剂和对照(CK)处理,研究芽孢杆菌菌剂对甘薯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加4种不同类型芽孢杆菌菌剂均能增加甘薯产量和品质。在移栽后142d,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甘薯的增产幅度最大,4种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产幅度为4.6%~25.4%;在整个生长期,甘薯淀粉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移栽后113d淀粉积累量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2.9%~16.4%,增幅最大的是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甘薯可溶性糖积累量呈先减少后增加变化趋势,并在移栽后142d达到最大值,4种菌剂处理相比CK处理增幅为3.2%~34.2%,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甘薯胡萝卜素积累量与粗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并在移栽后90d达到最大值,在移栽后142d其增幅分别为6.1%~29.5%和2.8%~14.5%,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最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施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对几类新型杀虫剂的早期抗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变桃  沈晋良 《棉花学报》2008,20(5):359-363
 用浸叶法测定了江苏和河南等地甜菜夜蛾种群对几种作用方式新颖的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溴虫腈、虫酰肼、甲氧虫酰肼及呋喃虫酰肼的敏感性,尽管大多数种群对这些杀虫剂处于敏感阶段,但首次监测到江宁和射阳两个种群已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10.4和14.2倍),另一个丰县种群对茚虫威也具有低水平的抗性(6.8倍)。测定结果可以为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不同分隔方式及不同供磷水平,即0、35、70、105、140 kg P2O5 hm-2对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阐明两种套作模式下种间相互作用及玉米磷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2种套作体系中无论施磷与否,玉米均表现出套作优势(Acs>0,NCRcs>1),且玉米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的竞争能力强于玉米/甘薯模式,大豆和甘薯处于套作劣势,两种模式均促进了玉米磷素积累和产量的提高,施磷70 kg hm-2时,与根系分隔相比,不分隔时玉米磷素积累和产量在玉米/大豆、玉米/甘薯中分别提高了17.05%、5.62%和16.84%、7.17%,磷素当季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1%。种植模式和施磷水平互作效应显著,两种模式均以105 kg hm-2处理玉米茎、叶和穗磷素积累和产量较高,且玉米/大豆套作大于玉米/甘薯套作,说明玉米/大豆模式更有利于玉米磷素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评价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叶面喷雾法测定20%氟虫双酰胺WDG和24%虫酰肼SC及其混剂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和盛蛾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 20~3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施用24%虫酰肼SC 80~16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79%以下,极显著低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在二化螟盛蛾期施用24%虫酰肼SC 100~16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3%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24%虫酰肼SC 22.5 g a.i./hm2+40 g a.i./hm2和20 g a.i./hm2+10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1%以上;在二化螟盛蛾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 + 24%虫酰肼SC 22.5 g a.i./hm2 + 40 g a.i./hm2、20 g a.i./hm2 + 100 g a.i./hm2、10 g a.i./hm2+80 g a.i./hm2和7.5 g a.i./hm2+12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5%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同时,这些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为此,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持效期长,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7.
成虫取食主要取决于气味诱导和对物体性状的偏好,为了解小象甲对不同品种甘薯气味的选择性与品种抗虫的相关性;选取14个甘薯品种,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小象甲对14个甘薯品种进行气味选择试验,并计算各品种的抗性。结果显示,小象甲对14个不同品种甘薯的反应率、诱集率以及选择系数都具有差异显著性,小象甲对14个甘薯品种的反应率在0.3~1之间,不同品种对甘薯小象甲的诱集率在0.2~0.9556之间,小象甲对不同甘薯品种之间的选择系数在-0.03~0.91之间,其中‘鄂薯15’选择系数最小为-0.03,表现为最抗小象甲;‘鄂薯6号’和‘商薯19’的选择系数最大且都为0.91,表现为最感小象甲。本研究为甘薯小象甲的防治奠定了基础,对今后完善抗甘薯小象甲品种的鉴定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常用杀虫剂对新入侵害虫螺旋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螺旋粉虱是新入侵中国海南的危性害虫,为迅速压低虫口密度,进而将其逐步扑灭,开展了螺旋粉虱的药剂防治研究;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480g/L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5%功夫水乳剂、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等常用杀虫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敌杀死乳油的防效在94.09%~100%之间,2.5%功夫水乳剂的防效在91.72%~100%之间,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的防效在32.24%~70.96%之间,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11.54%~21.54%之间;因此,2.5%敌杀死乳油和2.5%功夫水乳剂是防治时可供选用的良好药剂,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螺旋粉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不适用于螺旋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六种新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评价了六种新农药对单季稻主害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5天,5%甲维盐11.25 g(有效含量/公顷,下同)、10%阿维?氟虫双酰胺60 mL和24%氰氟虫腙216 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在95%以上,32%丙溴?氟铃脲288 mL、20%氯虫苯甲酰胺30 mL和14.5%甲维?毒死蜱211.5 mL的防效在73.5%-83.1%。药后12天,丙溴?氟铃脲和氰氟虫腙的防效为74.1%~82.7%,阿维?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为62.9%~65.6%,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防效在50%以下。药后31天,除丙溴?氟铃脲和氯虫苯甲酰胺还有40%防效外,其它药剂无防效。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虫双酰胺的保叶效果最好,药后5-12天为68.5%~78%,显著高于甲维盐、丙溴?氟铃脲和甲维?毒死蜱(53.3%~69.9%)。药后31天甲维盐和甲维?毒死蜱的保叶效果差在26%以下,其它药剂仍有45%-62%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