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寻找有效防控苹果白粉病的措施,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调查苹果园内白粉病的发生时期、为害程度。通过田间防治试验,对生物制剂、诱抗剂和高效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苹果白粉病春季于4—5月发病,秋季于9月左右发病;且‘华硕’发病较‘富士’重。防治苹果白粉病,生防制剂8%嘧啶核苷酸类抗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75.27%),其次是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2.09%。3种诱抗剂对苹果白粉病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50μg/m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达66.85%;草酸仅高浓度处理的防治效果超过50%;5%氨基寡糖素水剂2000倍处理效果与50μg/mL水杨酸处理效果接近,为65.26%。供试的5种常用化学制剂中,50%丙环唑乳油防治白粉病效果最好(98.59%),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2.80%),5%己唑醇悬浮剂、30%啶氧菌酯悬浮剂和40%腈菌唑悬浮剂防治效果也均在80%以上。试验结果可对后期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集成与示范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筛选出对棚室栽培的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选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连续喷药2次,间隔期7天,在喷药后3天、5天和7天后分别对草莓叶片和果实进行了防  相似文献   

3.
<正>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燕麦白粉病生防药剂,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选取3种类型的7个生防药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乡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天,生防药剂防效普遍不及化学药剂三唑酮和腈菌唑,仅有苦参碱和大黄素甲醚防效较好,分别为85.01%和83.93%;第2次施药后7天,各生防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  相似文献   

4.
<正>一、试验目的明确试验药剂30%己唑醇·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施药时期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以便为该产品的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二、试验条件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12.5%阿扎霉素水剂不同质量浓度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2.5%阿扎霉素水剂500~1000倍,在大白菜播种后5天第一次用药,之后每间隔7天施药1次,共施药3次,温室盆栽试验最高防治效果为87.58%,田间试验最高防治效果为80.62%,与对照药剂500g/L氟啶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为寻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替代药剂,笔者选用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与常规药剂品种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田块常年霜霉病发生较重。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设3个浓度处理,分别为12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对照药剂处理为10%氰霜唑悬浮剂2500倍液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用水量均为100公斤。在葡萄幼果期首次施药,隔10天一次,连续喷施4次。第三次施药后14天调查各处理防效,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和1500倍液相近,分别为88.54%、  相似文献   

7.
筛选防治瓜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明确吡唑萘菌胺及混剂对苦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瓜类白粉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用药方案。参考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30—2000进行连续3年田间药效试验。11.2%吡唑萘菌胺EC 67.2 g(a.i.)/hm2(制剂600 mL/hm2)、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 87~261 g(a.i.)/hm2(制剂300~900 m L/hm2)在白粉病初发时兑水675 L/hm2喷雾施药,根据不同作物及病害发展情况,连续施用2~4次,施药间隔期7~14天,防效可达80%以上,持效期可达10~14天,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醚菌酯·啶酰菌胺SC、10%苯醚甲环唑WG、25%三唑酮WP或12.5%腈菌唑EC的常规用量。11.2%吡唑萘菌胺EC和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对苦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安全高效,增产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发登记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据《农药电子手册》,目前登记用于稻曲病防治的药剂中,单剂有络氨铜、琥珀胶肥酸铜、松脂酸铜等铜制剂,三苯基乙酸锡等锡制剂,己唑醇、三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复配剂有井冈霉素与蜡质芽孢杆菌(10%井·蜡芽悬浮剂)、三唑酮(15.5%井·酮可湿性粉剂)、烯唑醇(12%井·烯唑可湿性粉剂)、腈菌唑(8.5%腈菌·井可湿性粉剂)、氧化亚铜(42%井·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的复配剂,三唑酮与多菌灵(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三苯基乙酸锡(20%苯乙锡·酮可湿性粉剂)、氧化亚铜(28%酮·氧亚铜可湿性粉剂)的复配剂等。其中井冈霉素与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为纯…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及2种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戊菌唑水乳剂)对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防治效果最好,为87.8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00.35 mg/L防效次之,但也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86.00 mg/L防效最差,仅为73.65%。因此,生产上可以采用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来防治菊花白粉病。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黄瓜白粉病,开展了30%戊唑醇·嘧菌酯悬浮剂、250g/l戊唑醇悬浮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醇·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35g/667m2、45g/667m2时,第1次药后7d,防效分别为73.72%、78.30%,第2次药后10d,防效分别为70.45%、75.20%。推荐生产上使用制剂量为35~45g/667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3株枯草芽孢杆菌对‘云烟87’白粉病的防效,以枯草芽孢杆菌制得的悬浮剂、菌悬液和低毒化学农药为试验材料,开展其对白粉病防效的研究。室内结果表明,YWF-19-0068、YWF-19-0070、YWF-19-0071生防制剂10倍液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70.49%、61.15%、69.71%,50倍菌悬液对白粉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达56.92%、56.92%、58.46%。室外结果表明,3株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不同剂量用药10天后,50倍液的大田防效最优,分别可达46.85%、65.50%、51.70%;选取YWF-19-0070菌株悬浮制剂分别在甲基硫菌灵全量和半量用药一次后,每隔3天使用一次,最后一次用药10天后,甲基硫菌灵全量处理的防效达77.73%以上;甲基硫菌灵半量处理的防效达60.23%以上。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白粉病苗圃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田间筛选出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新药剂,对咪鲜胺、氟硅唑、十三吗啉、三唑酮、硫磺粉等5种杀菌剂在发病苗圃进行常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天,95%硫磺粉可湿性粉剂最好,防效达到83.0%,与其他4种药剂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性;75%十三吗啉乳油次之,防效达到60.2%;40%氟硅唑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45%咪鲜胺微乳剂的防效较差,防效均在50%以下。药后30天,防效最好的仍是95%硫磺粉粉剂,防效为84.1%,其次是75%十三吗啉乳油,防效为78.2%,40%氟硅唑乳油的防效为69.1%,3种药剂无极显著差异,防效最差的是45%咪鲜胺微乳剂为33.0%。初步结论表明,95%硫磺粉可湿性粉剂仍为苗圃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较好药剂,75%十三吗啉乳油和40%氟硅唑乳油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氟吡菌酰胺防治瓜类及草莓白粉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彦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281-284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白粉病化学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药后7天和14天,氟吡菌酰胺防治甜瓜上白粉病的效果最高,防效均在95%以上。与之相比较,防治黄瓜上白粉病和草莓上的白粉病效果稍低,其防效也在90%以上。研究表明,氟吡菌酰胺防治白粉病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是防治黄瓜、甜瓜、草莓白粉病的一种新型良好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设施草莓白粉病抗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设施内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时期、品种抗性做了观察,结果表明,2-3月,草莓白粉病在叶片上发生一般,进入4月,白粉病明显加重,至5月上旬叶片发病达到高峰。同时看出3月之前,果实发病较轻,进入4月后果实发病明显加重。19个草莓品种中,8个高抗、5个抗病、3个感病、3个高感,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病差异性。对9种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药剂的防效在80%以上,控制病害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生物诱抗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及对诱导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生物诱抗剂(Biological Resistance Inducer ,BRI)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抗性相关诱导酶的影响,进行了盆栽接种和诱导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施用诱抗剂浓度越高和次数越多,防病效果越好。喷施诱抗剂10μg/mL、20μg/mL和100μg/mL 24h后,接种病菌72h后,防病效果分别达59.91%、85.02%和89.43%;每隔24h喷施100μg/mL1次、2次、3次和4次,72h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0.32%、98.23%、98.30%和100.00%。诱抗剂提高了黄瓜叶片中的POD、SOD、PAL和CAT等防御相关酶活性,至第5-7天仍然持很高水平,其中PAL活性至第9天仍达空白对照的4.37倍。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科学使用小型植保无人机防控小麦病害提供指导。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 180 g/hm2、19%啶氧·丙环唑SC 199.50 g/hm2和 23%醚菌·氟环唑 SC 103.50 g/hm2添加增效剂迈飞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分别为77.88%、74.23%和 73.26%。42%苯菌酮 SC 189.00 g/hm2、430 g/L戊唑醇悬浮剂SC 129.00 g/hm2、75%肟菌·戊唑醇 WG 202.50 g/hm2和 40%腈菌唑 WP 120.00 g/hm2添加增效剂迈飞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在60.90%~65.72%之间。7 种药剂均可用于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为了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探讨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NKG-1对番茄白粉病防病和促生的双重作用。试验采用灌根法研究了不同菌体密度的NKG-1对番茄的促生效果,采用喷雾法研究了NKG-1对番茄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KG-1菌体密度在1×10~7cfu/mL~1×10~9cfu/mL间对植株促生效果最明显,根长最大较对照提高55.01%,鲜重最大较对照提高35.62%。保护地番茄促生试验表明,植株坐果数较对照提高28.57%,冠幅周径提高16.72%。保护地番茄白粉病防治试验表明,在白粉病发生前预防性喷施NKG-1对番茄白粉病防效达87.55%,白粉病发生后喷施NKG-1治疗效果为47.74%。综上所述,NKG-1对番茄有良好的防病促生作用,且对白粉病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治疗效果,该研究为菌株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葡萄园施用土壤消毒剂1号对产量及防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葡萄产量以及控制土壤障碍因子的发生,采用土壤消毒剂1号在葡萄园进行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消毒剂1号450~900 kg/hm2结合施45%葡萄专用肥750 kg/hm2,比不施土壤消毒剂1号对照(施45%复合肥750 kg/hm2)提高葡萄产量20.7%~28.6%,提高经济效益19.8%~28.6%;有效防治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危害。4个不同量处理比对照处理减少的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危害率分别为73.7%、78.9%、78.9%和78.9%,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同时更进一步表明,以750 kg/hm2施用量对葡萄产量和经济效益及防病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