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敌草隆和二甲戊灵对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采用不同剂量的敌草隆水分散粒剂、二甲戊灵乳油及其混剂进行土壤封闭,药后15 d、30 d、45 d调查棉田杂草数量,并在药后45 d测定杂草地上部干物质质量,计算株防效和鲜物质质量防效。结果表明,敌草隆和二甲戊灵混用对棉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其中敌草隆按照750~1 050 g·hm-2(有效成分,下同)与148.5~297.0 g·hm-2的二甲戊灵混配,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鲜物质质量防效分别达到93.1%~100.0%和87.6%~97.7%,优于敌草隆和二甲戊灵单独使用。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建议2种药剂按上述剂量混配使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机载红外相机监测脱叶剂对棉花冠层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置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300 g·hm-2(有效成分,下同)+40%乙烯剂利1.8 L·hm-2(有效成分,下同)、50%噻苯隆300 g·hm-2+专用助剂225 mL·hm-2+40%乙烯利1.8 L·hm-2、54%噻苯敌草隆243 g·hm-2(有效成分,下同)+40%乙烯剂1.8 L·hm-2、54%噻苯敌草隆243 g·hm-2+专用助剂225 mL·hm-2+40%乙烯利1.8 L·hm-2 4种脱叶处理,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利用机载热红外相机在地面上方60 m处采集棉花冠层热红外图像,使用红外温度探头采集各处理棉花上部叶片的温度数据。结果表明:脱叶剂施用后1 d,棉花冠层表面温度和叶片温度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中午前后是监测棉花冠层温度的最佳时段;随着脱叶剂喷施后时间的增加,处理组与对照组冠层温度差先逐渐增大,后趋于平稳;外界环境温度高时,处理组与对照组冠层温差增幅快。利用机载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监测脱叶剂对棉花冠层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田旋花的防除效果,明确脱叶剂混配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棉花收获期开展第二次叶面喷施脱叶剂(540 g·L-1噻苯·敌草隆)时加入41%(质量分数)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的效果试验,以常规喷施脱叶剂为对照。结果表明:第二次药后7 d,处理对田旋花株防效为40.14%,药后15 d株防效在80.15%;药后15 d,处理和对照的棉花铃重、衣分无显著差异,棉纤维的马克隆值、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第二次喷施脱叶剂噻苯·敌草隆时加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对田旋花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机直播水稻田高效安全的封闭除草剂,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时期应用含有乙氧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对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发现,播种时同步喷施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能够有效抑制机直播稻田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且对水稻出苗安全。机直播后10 d或15 d施用对阔叶草防效下降,但播种15 d后撒施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97.5 g/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密度防效达到90%以上。表明采用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防除机直播稻田阔叶草,越早施药效果越好。但如果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错过施药窗口期时,撒施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97.5 g/hm2或喷施30%氰氟草酯112.5 g/hm2+30%五氟·乙氧90 g/hm2也可以防控绝大部分直播田杂草。  相似文献   

5.
探讨适合新疆阿克苏地区长绒棉脱叶剂的喷施次数和剂量,使棉铃提早成熟、集中吐絮,实现机采的目的。选用长绒棉品种新78,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不同时间喷施不同剂量的脱吐隆(540 g·L-1噻苯·敌草隆悬浮剂),并复配40%(质量分数,下同)乙烯利水剂,以清水为对照,探索脱叶剂对长绒棉的脱叶催熟效果及其对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2(每666.7 m2一次性施用脱吐隆15 mL+40%乙烯利水剂100 mL)和T5(施用2次,第1次和第2次每666.7 m2分别用脱吐隆12 mL+40%乙烯利水剂30 mL和脱吐隆8 mL+40%乙烯利水剂70 mL)处理下长绒棉脱叶率和吐絮率较高,T2和T4(施用2次,第1次和第2次每666.7 m2分别用脱吐隆10 mL+40%乙烯利水剂30 mL和脱吐隆5 mL+40%乙烯利水剂70 mL)处理下籽棉产量较高,每666.7 m2分别为360.77 kg和364.33 kg,且T2和T4处理下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成熟系数总体优于其他处理,短纤维率低。综上,T2和T4处理均可使长绒棉获得较优产量和品质,但从节约成本和节省劳动力方面考虑,每666.7 m2可一次性喷施脱吐隆15 mL+40%乙烯利水剂100 mL。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棉花化学打顶剂,筛选适于棉花的化学打顶剂配方,选择杀菌剂戊唑醇、除草剂二甲戊灵和抑芽剂氟节胺3种药剂,于2020年在河南安阳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研究其化学打顶效果。结果表明: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SC)258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EC)990 g·hm-2+25%(质量分数,下同)氟节胺SC 300 g·hm-2混配处理抑制棉花株高和增产效果最佳,可以达到人工打顶的效果;其次为430 g·L-1戊唑醇SC 516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处理;而330 g·L-1二甲戊灵EC 1 485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处理和25%氟节胺SC 500 g·hm-2单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产量,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远不及人工打顶,仍须优化配方和确定合适剂量。因此,在本研究区宜用430 g·L-1戊唑醇SC 258 g·hm-2+330 g·L-1二甲戊灵EC 990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或430 g·L-1戊唑醇SC 516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进行棉花化学打顶来代替传统人工打顶。  相似文献   

7.
以非抗除草剂棉花品种豫068为材料,选用4种市场常见茎叶除草剂,设6个药剂处理(乙草胺90%乳油、异丙草莠40%悬乳剂、草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乙氧氟草醚20%乳油、乙氧氟草醚+乙草胺、乙氧氟草醚+草甘膦)和1个清水对照,在棉花苗期四叶一心期定向喷施,研究其对棉苗安全性及对杂草防效。结果表明:6个药剂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期较长,而且对棉花安全。草甘膦异丙胺盐41%(质量分数,下同)水剂1 35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的杂草防效最好,可作为棉花茎叶期的理想除草剂。乙氧氟草醚36 g·hm-2 +乙草胺380 g·hm-2和乙氧氟草醚20%乳油36 g·hm-2 +草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680 g·hm-2处理对棉田杂草的总防效也较好,可作为辅助除草剂。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施药液量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丰3WQF120-12型植保无人机喷施540 g·L-1“棉海”悬浮剂和40%(质量分数)乙烯利水剂,设计不同施药液量处理,研究植保无人机不同施药液量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第1次施药后5~7 d,不同无人机处理的脱叶率随施药液量提高而上升,施药液量为22.5 L·hm-2时脱叶效果最佳;(2)从第2次药后13 d(第1次药后20 d)的脱叶效果来看,第2次施药液量为22.5 L·hm-2时脱叶效果最好,脱叶率在92.70%~97.02%,脱叶效果优于第2次施药量为15 L·hm-2和18 L·hm-2的处理;(3)植保无人机采用3种施药量喷施脱叶剂对棉花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和棉花纤维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植保无人机喷施棉花脱叶剂施药液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5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和天津市静海区研究了地点、播期和品种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设置了50%噻苯隆(450 g·hm-2)和40%乙烯利(1500 mL·hm-2)混用及高(2700 mL·hm-2)、低(1800 mL·hm-2)剂量50%噻苯·乙烯利悬浮剂共3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剂的脱叶效果显著,不同条件下各处理药后18~20 d的脱叶率均达到90%以上,满足机械采收的要求;但催熟效果有限,同期的平均吐絮率仅比对照高5百分点。自然脱叶率和吐絮率越低,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催熟的效果越明显。脱叶催熟处理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长度及强度,但显著降低了纤维整齐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吡虫啉在新疆地区环境和农业条件下合理、科学的应用方法,测定了70%(质量分数)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并进行了其对田间棉蚜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在用药量(有效成分,下同)10.50~47.25 g·hm-2范围内,吡虫啉的靶向原始沉积量为0.53~1.99 mg·kg-1,施药后的第7天,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18~0.53 mg·kg-1,消解率在65.9%~75.7%。棉花叶片中吡虫啉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3.17~3.85 d。防效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剂量处理对棉蚜虫的校正防效显著高于低剂量;施药后3 d,药剂各处理的校正防效均达到最大;药后7 d,21.0~47.25 g·hm-2剂量处理的校正防效仍超过85%。叶片中吡虫啉的残留量(x)与防效(y)存在正相关关系,线性方程为y =8.07x + 54.11,R2=0.886 8。建议在本地区应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蚜的安全有效用药量为21.0~31.5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