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北省油茬棉发展研究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0年以来,湖北省油茬棉迅速发展,打破了以麦茬棉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逐步形成了以油茬棉为主的棉花生产格局。介绍了油茬棉发展现状与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植棉区油后直播棉的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洞庭湖植棉区棉花生产现状的研究,具体分析了油后直播棉的发展基础、关键技术以及生产优势,认为棉花油后直播将是该植棉区未来棉花主要的种植方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亚  何录秋  周虹 《江西棉花》2009,31(4):56-58
调查了湖南洞庭湖周边油棉连作区,分析了影响棉花生长劳力紧张、虫害发生提前、秋桃比例大的不利因素。针对其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和棉农的耕种习惯,提出了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搭配;适时播种促早发;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早管促早发;科学采收5项相应的措施,使油后棉获得高产,以确保棉花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种植区域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施肥、免定苗与整枝、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与打顶、灌溉、脱叶催熟与采收、秸秆处理等方面,对湘西北油后直播棉“三免三减”(免耕、免定苗、免整枝,减少施肥、化学调控、采摘次数)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该技术在湖南省桃源县的试验示范效果。结果表明,在稳定棉花产量的情况下,“三免三减”栽培技术能减少劳动力和部分生产资料投入,从而增加植棉效益,为湘西北乃至长江流域棉区油后直播棉轻简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有利于促进该区域棉花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原棉供需矛盾突出,亟需构建更为稳定、安全的棉花生产格局,以提高原棉综合产能,缓和原棉供需矛盾,促进棉花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发展。经多方调研“取经”、科学分析棉花生产形势,湖南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探索出“政府-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棉花产业发展新模式,多措并举稳定恢复当地棉花生产。结合棉花生产形势分析,主要介绍了湖南省稳定恢复棉花生产的策略、采取的行动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生产成本升高、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山东植棉面积大幅下滑。为保障山东棉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经多年科研攻关,创建了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通过降低物化成本和人工投入提高植棉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出蒜(麦)后直播短季棉以及花椒间作蒜后直播短季棉的“三元”种植等高效种植模式;改革优化棉作制度,发展出黄河三角洲无膜短季棉、棉花花生宽幅间作定向轮作、饲草棉花两熟等新的棉作模式。同时,还帮建和扶持了一批涉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不仅成为当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成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桥头堡。以上技术进展和举措为山东棉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湖南棉田综合效益、创新棉田种植模式,建立了棉花-荷兰豆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从茬口相接、品种选择、直播技术、肥料运筹、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秸秆还田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应用该技术可在保证棉花和荷兰豆稳产的前提下,简化管理、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促进该地棉田生产方式的变革及棉花生产向多元化、轻简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赣北棉区棉花施肥存在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用量不断增加、养分施用不平衡、且单一施用化学肥料和氮肥不合理施用现状,通过多年实践的摸索,总结出针对赣北油棉套栽田“施足基肥、看苗追肥,根外巧喷肥”的棉花施肥要点,是经济合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施肥技术,为棉花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建强 《北方水稻》2006,(Z1):151-152
阐述了河北衡水湖湿地的概貌,介绍了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阐明了衡水市政府对衡水湖湿地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在辽宁省中部夏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辽宁省中部地区在小麦,马铃薯收获后,一般以种黑龙江省的大豆品种为好。为了克服引种的盲目性,作者从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引进14个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获得了可靠的数据。这对于辽宁省今后从黑龙江省引种大豆品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茶业的历史 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相对丰富的光热及水资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解决黑龙江大豆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大豆产业形势及现状,为解决黑龙江省大豆存在的“市场不认可,工厂不收购,国库容不下,农民卖豆难”等问题,提出了对产区大豆加工企业给予补贴,改储豆为储油等一系列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生态农业是湖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介绍了发展湖南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建议,即: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环保立法与宣传.普及生态意识;进一步强化生态农业的试点工作;加大现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和培育的力度;增加投入,提高效益,进一步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聚类分析和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年辽宁省区试的27个水稻新品种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品种间差异较大,是今后水稻品质育种的重点。在选出的7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垩白、精米率、糙米率、胶稠度以及直链淀粉为影响水稻品种品质的主要因子,水稻品质育种首先应注意垩白和碾米品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目前水资源紧缺、分布不均,水污染较重,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重偏大,且节水意识不强,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这些问题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探讨了适合辽宁省农业节水的方式、技术,并预测农业节水趋势,为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 II)组配成66个组合,考查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分为5类,第I类主要为春性材料,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II、III、V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SR的分子遗传距离与大多数性状F1表现及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利用SSR预测杂种优势效果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林省1923-2005年育成的30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材料,通过2005和2006两年田间试验在R2﹑R4和R6期对叶部性状演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8226;hm-2增加到2005年的2305.545 kg&;#8226;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8226;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8226;hm-2;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目﹑长宽比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小叶面积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降低;新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在生殖生长期均大于老品种,尤其在后期有较长的绿叶期;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R2和R4期与单株叶片数目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在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考虑作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茶叶标准化工作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是我国产茶大省,茶叶品质优良,茶类齐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福建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不断增加,生产加工技术不断进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2008年,全省茶叶总产量24.52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9.8%,居全国第1位;其中乌龙茶产量12.6万t,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5.7%;茶园面积260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0.5%,居全国第2位;毛茶产值70亿元,居全国第2位;茶叶单产99kg/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2%,居全国第1位;茶叶出口创汇6773万美元,居全国第3位。此外,福建在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对台茶叶交流与合作、茶叶品牌创建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茶叶生产已成为福建省茶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多元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