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目前到了番茄地的准备时期,6、7月份高温季节正是焖棚的最佳时间,建议农民应抓紧高温时期对田块进行消毒杀菌,防止番茄移栽后土传病害的大面积暴发。近年来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增长,番茄地连作情况比较普遍,连作带来的土传病害时有发生。例如枯萎病、蔓枯病、立枯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都是在土壤中越冬,常年种植会导致病原基数增大,如防治不到位,病害则会连年加重。土传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应以防为主,治为辅,才能有效减少损失。一、药剂琳琅满目,选花眼在田间调查采访中,番茄大棚种植户多次提到目前药剂种类繁多,选择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通过荣宝土壤消毒剂在甜玉米、番茄、辣椒等作物上施用的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施用荣宝土壤消毒后,甜玉米产量比对照提高产量增产19.9%,增效10.9%;番茄产量比对照提高产量20.1%,增效17.5%;辣椒产量比对照提高15.5%%,增效13.8%%。经试验得出:荣宝土壤消毒剂在设施农业大棚种植的土壤中施用效更好,具有防止土传病的危害和治理土壤障碍因子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土壤改良剂对设施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用土壤改良剂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石灰氮、福气多、阿维菌素和基质)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品质及产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有效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拮抗菌数量,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在番茄生长后期较中期有所降低;基质栽培处理的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产量最高,分别为8.75mg/100g,78.60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2.85%~3.29%;对照、基质栽培和阿维菌素处理糖酸比分别为7.57,6.91,7.70,口感最好;产量以基质栽培处理为最高,达139 059.30 kg/hm2,较对照增产21.18%。综合考虑口感品质和产量,初步明确了基质栽培番茄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4.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设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影响温室大棚栽培技术的发展,而采取无土栽培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无土栽培技术具有成本低、容易操作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可以在番茄种植中应用,能够保证番茄的产量与质量。主要阐述了设施农业发展中的无土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棚栽培多数是长年连作,密闭条件好,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问题就更加明显。实验证明藻类植物地木耳可在大棚中生存。通过在大棚种植的蔬菜旁种植地木耳,可使大棚土壤和蔬菜中农药含量降低,降低幅度约为59%。  相似文献   

6.
大棚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番茄栽培摆脱气候、土壤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也能促进种植收益的提升。应用大棚番茄无土栽培技术对相关的设施和技术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大棚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蔬菜种植模式对涂地土壤性状及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蔬菜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蔬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障碍发生的影响,在浙东滨海涂地区按蔬菜种植年限(5~10年和10~20年)和种植模式(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露天蔬菜、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和常年大棚蔬菜)分组鉴定土壤质量与蔬菜地连作障碍,并与长期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农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蔬菜后,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与长期种植水稻的用地相比,露天蔬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和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但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则可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种植蔬菜后,土壤酸度增加,有机碳下降,磷素、氮素、有效钾和盐分明显增加,对大棚蔬菜地的影响比露天蔬菜地更为明显。土壤中磷素、氮素、有效钾的积累和土壤酸化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种植蔬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研究区内蔬菜地连作障碍类型主要有病害、地下虫害、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缺素等,其发生比例随蔬菜种植年限明显增加,由低至高依次为: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地<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地<露天蔬菜地<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地<常年大棚蔬菜地。研究认为,蔬菜与水稻轮作可减少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设施土壤环境质量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石羊河流域设施蔬菜连作土壤质量安全隐患问题,通过对建棚3~14年设施的土壤采样检测,并将各项指标与露地农田相比较,总体表现是随设施建棚年限、栽培频度增加,土壤养分、重金属、盐分等指标呈明显增涨趋势,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均出现明显的累积,分别比露地农田高出35.8%、77.7%、140%和87.4%;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分别比露地农田分别高出542%、245%和67.4%。其中土壤盐分及重金属砷、汞的残留呈现明显的累积趋势,分别高出露地农田400%、309%、871%,但尚未超出相关指标范围。  相似文献   

9.
正黄瓜枯萎病是大棚黄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黄瓜生产影响较大。一般新棚发病率为5%~10%,多年种植的老棚发病率在30%以上,防治不利可导致大棚黄瓜大面积死秧,造成严重减产。因为黄瓜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且大棚种植多为常年连作,病菌在土壤中逐年积累,再加上目前还没有高抗枯萎病的品种和特效的防治药剂,所以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上常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棚栽培多数是长年连作,密闭条件好,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问题就更加明显。实验证明藻类植物地木耳可在大棚中生存。通过在大棚种植的蔬菜旁种植地木耳,可使大棚土壤和蔬菜中农药含量降低.降低幅度约为59%。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作物生长受阻、品质不高的问题,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硅(无机硅和有机硅)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但无机硅(ISi)处理优于有机硅(OSi)处理。与对照相比,ISi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茎粗和单果重分别增加6.03%~9.53%、8.74%~12.97%和35.06%,OSi处理分别增加5.60%~6.17%、5.35%~8.81%和26.37%;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改善番茄品质,但OSi处理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I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1.03%和15.82%,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1.40%和11.05%;O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4.29%和23.91%,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3.66%和25.8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化水处理技术对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矿质养分、生物酶活性、物理结构等土壤理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减缓保护地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进程及土壤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磁化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洛城镇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和尖椒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设置磁化水灌溉处理,以非磁化水灌溉处理为对照,测定0~15cm土层中土壤全量养分、有效性养分和交换性养分含量、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颗粒以及pH等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磁化水灌溉提高了尖椒果实中维生素C、花青素、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比例分别为1.76~46.85%;降低了果实中有机酸含量。(2)磁化水灌溉处理促进了Fe、Cu、N和P在叶片中的累积,其含量高于果实,而Mn和Zn含量则略低于果实中含量;Fe含量提高比例最高,在叶片和果实中平均值为57.20%,其次为全磷含量,平均值为53.49%;且磁化水灌溉处理尖椒果实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非磁化水灌溉处理。(3)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中N、P、Mn和Zn等元素全量含量降低,为2.04%~20.61%;Fe和Cu等元素全量含量提高为4.64%-6.48%;土壤交换性K、Na和Ca等离子含量降低,为2.15%~4.95%,而交换性Mg离子含量则提高;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等有效性养分含量提高。(4)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生物酶活性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为0.27%~24.75%。(5)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黏粒和粉粒等细小颗粒含量增加,而砂粒含量则有所下降。[结论]综上所述,磁化水处理技术有利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对土壤有效性养分累积和供应强度以及土壤生物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尖椒果实的鲜食品质;并通过调整交换性离子含量和组成以及土壤pH的调节,减缓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牧草最优种植模式,为退化农田地力提升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敖汉苜蓿和老芒麦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种植模式:单播敖汉苜蓿(Ms)、单播老芒麦(Es)和混播牧草(敖汉苜蓿+老芒麦,In),以休闲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先降后升;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上升。与CK比较,第1年,各种植模式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Ms和In提高了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第2年,Ms、Es和In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20.91%~40.05%,速效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显著降低32.19%~39.65%;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减施化肥配施生物菌肥和黄腐酸对番茄生长发育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番茄‘园艺50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CK处理为常规施肥、基肥减40%处理为基肥施用化肥减40%、追肥减20%处理为追施水溶肥减20%、追肥减40%处理为追施水溶肥减40%,空白处理为不施用任何肥料5个处理。结果表明:番茄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低,CK、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间不显著。基肥减施40%处理对番茄茎粗影响不大。叶节数和果穗数CK、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减施提高了番茄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利用率以基肥减40%最高,与追肥减20%差异不显著。肥料偏生产力以基肥减40%最高分别比CK、追肥减20%、追肥减40%高17.1%、9.4%和16.4%。产量以CK处理较高,但与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黄腐酸的条件下,减少基施化肥40%或者减少追肥20%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旨在确定枯草芽孢杆菌262XY2´菌肥的最佳施用浓度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番茄和枯草芽孢杆菌262XY2´菌肥为试材,以形态观察和分光光度计测定等方法测定番茄生长与生理指标。结果显示0.5%~2%菌肥处理的生长生理指标最佳。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地下部鲜干质量、壮苗指数、生长函数、根冠比、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值分别比CK高11.115%、14.589%、35.616%、91.704%、49.369%、48.330%、86.634%、85.714%、71.429%、50.000%、59.164%、86.887%、156.827%、10.589%、7.035%和54.294%,-20℃和40℃处理后相对电导率最低值分别比CK低6.483%和3.116%。施用0.5%~2%枯草芽孢杆菌262XY2´菌肥可促进番茄生长,其中0.5%菌肥处理组对番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富有机质土壤栽培方式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田园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以农业废弃物腐熟麦秸与腐熟大粪干及洁净土壤等为主要原料配置而成的富有机质土壤限根和非限根栽培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有机质土壤非限根栽培的大白菜生长势好,根系活力强,叶绿素含量高,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对照提高了20.68%;亚硝酸盐未检出,硝酸盐含量降低了359mg/kg,降幅达38.26%,富有机质土壤非限根栽培还明显增加了大白菜叶球的干物质含量,增幅为17.2 %;与对照相比, 富有机质土壤非限根栽培的大白菜的粗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4.9%、0.9 %和2.44 %。表明富有机质土壤非限根栽培方式对提高白菜产量及改善营养品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徽省设施番茄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以安徽省芜湖县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探讨水肥一体化措施下减量施肥对番茄产量、产值、品质、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区域设施番茄合理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与菜农习惯水肥管理相比,水肥一体氮肥减量20%-40%或氮磷钾肥各减量20%都能够提高番茄产量、产值和利润;影响番茄品质因子较多,在本试验施肥量下,水肥一体减量施肥番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Vc含量增高,适当减少肥料用量有利于番茄红素含量的提高,减肥幅度过大,番茄红素含量下降;水肥一体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综合番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 N 240kg/hm2、P2O5 144 kg/hm2、K2O 240 kg/hm2 是较为合适的用量。笔者认为,尽管优化施肥、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但设施番茄的氮肥利用率仍较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仍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西瓜土壤可溶性盐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取样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续种植不同年限(0年-6年)西瓜的设施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及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种植0年的麦地土壤相比,设施西瓜土壤pH显著降低(P < 0.0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 < 0.01);电导率显著增加且随着设施西瓜种植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趋势(R2 = 0.90,P < 0.01)。设施西瓜土壤可溶性盐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NO3-为主。随着设施西瓜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西瓜土壤可溶性盐总量显著增加(R2 = 0.93, P < 0.01),增加的可溶性盐主要为Ca2+、K+、NO3-和Cl-,分配比例分别为31.3%、10.1%、23.6%和15.0%。相关分析表明,供试的设施西瓜土壤速效磷、速效钾与盐基离子Na+、K+、SO42- 和Mg2+含量显著相关(P<0.05),土壤电导率(EC)与土壤可溶性盐总量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东部大棚滴灌番茄水分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黄土高原东部进行了4种覆盖方式试验——地膜半覆盖(FH)、地膜全覆盖(FW)、秸秆全覆盖(SW)、秸秆地膜覆盖(SF),以不覆盖(CK)为对照。结果表明,SW和SF处理可分别显著提高番茄收获后0~120cm土层贮水量13.67%和28.49%,分别显著降低耗水量5.39%和14.84%。FH处理可显著降低番茄收获后0~120cm土层贮水量21.34%,显著提高耗水量8.35%。不同覆盖方式可显著增加番茄产量22.83%~50.35%,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9.83%~67.65%,显著增加番茄产量收入和纯收益。SF处理比其他处理显著提高番茄水分利用效率15.19%~29.13%。FH处理较其他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收入和纯收益。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铅镉污染土壤中香椿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木本蔬菜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为试材,以重金属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及背景土壤为栽培基质,进行了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单施有机肥(WM)及有机无机肥配施(1/2NPK+1/2WM)对香椿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影响的研究。香椿在叶片掉落前采集其顶端嫩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维C含量、微量元素矿物质、硝酸盐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NPK、WM、1/2NPK+1/2WM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28、4.59、5.40 mg/g,均高于CK的3.56 mg/g且差异显著(P<0.05);背景土壤基质下4种施肥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3.23、4.62、5.38、5.85 mg/g,均差异显著(P<0.05)。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3种施肥处理Vc含量依次是83.36、117.57、112.33 mg/100 g,均显著高于CK (P<0.05);背景土壤基质下4种施肥处理的香椿叶片中的Vc含量依次为51.33、56.06、74.03、65.03 mg/100 g,WM和1/2NPK+1/2WM处理均显著高于CK (P<0.05)。不管是在背景土壤或是在重金属铅镉污染土壤中,WM或1/2NPK+1/2W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全Fe、全Mn的含量(P<0.05),单施虫粪同时也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全Cu、全Zn含量(P<0.05)。在两种不同的栽培基质中,香椿叶片的Pb含量均表现为CK最低,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 (P<0.05),Cd含量则是NPK处理最低。该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在2种栽培基质中,1/2NPK+1/2W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有益微量元素矿物质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硝酸盐和重金属铅镉含量,从而有效提高香椿品质。相同施肥处理下,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的香椿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全Fe、全Mn、全Cu元素含量要比背景土壤中生长的低得多,但维生素C含量、全Zn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却是重金属污染基质中的香椿叶片高,说明重金属污染会明显降低香椿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