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受根结线虫为害的大蒜根须组织研磨液中筛选对根结线虫有明显抑杀效果的内生生防细菌。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菌株S1-1对根结线法的杀线虫由活性为90.8%。通过盆栽试验验证生防菌株的防效,菌株S1-1防效为74.86%。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S1-1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2.
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对梨腐烂病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明确其防病效果,为香梨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从各种原料的果蔬酵素液和香梨枝条组织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细菌发酵液复筛,测定分离菌株对香梨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的抑菌活性,从中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拮抗菌株,通过离体枝条法测定其防病效果。筛选出对V. ceratosperma具有抑菌活性的12个细菌菌株,抑菌率为54.72%~86.43%。离体枝条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酵素液的拮抗细菌XG-FX22和G-FX12菌株的保护性防效分别达到了77.71%和65.29%,治疗性防效分别达到了66.71%和66.14%,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G-FX12和XG-FX22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研究结果为香梨腐烂病生防资源的发掘和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瓜白粉病的生防细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资源,与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从25株黄瓜根际土细菌和91株烟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拮抗功能的菌株;以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能够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用PCR扩增生防菌株的gyrB基因,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生防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在116株对峙培养细菌中,18株对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在盆栽试验中,烟草内生菌YN-201490和黄瓜根际菌株WL-1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其中YN-201490的1.81×108 cfu/mL和WL-1的1.6×108 cfu/mL稀释液连续施用3次后的防效分别达64.86%和61.26%。最终YN-201490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WL-1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植物内生细菌凝结芽胞杆菌R14和地衣芽胞杆菌R21对引起石斛兰叶斑病的串珠镰孢菌B10b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平板对峙法显示R14和R21在PDA平板上对B10b的抑菌带宽分别为4.94mm和6.33mm,镜检发现两株细菌处理后的B10b菌丝均表现为畸形,膨胀破裂,内含物外流,并且产生畸形分生孢子;两株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对B10b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538.270μl/ml、498.884μl/ml。温室防治试验显示,R14和R21喷施石斛兰叶片,对由B10b引起的石斛兰叶斑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到70.13%和67.53%。  相似文献   

5.
透骨草内生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窦瑞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369-373
摘 要:【研究目的】试图从中草药(植物)体内生菌中探寻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峙试验、防效测定、菌株鉴定、抑菌活性及水解酶活性测定。【结果】从透骨草中筛选出一株内生拮抗菌株,对峙实验表明其抑制率为66.02%,在活体上的抑制率为51.6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确定此内生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其不产生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发酵滤液经(NH4)2SO4沉淀获粗提蛋白,抑菌圈达20 mm以上,上清液无活性,表明抑菌物质基本被沉淀,主要为蛋白类,且此粗提蛋白对温度、紫外线、pH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透骨草内分离出的枯草芽胞杆菌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强且稳定抑制作用,抑菌活性成分主要是粗蛋白类物质,且其对温度、酸碱度、紫外线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9.兰花植物内生细菌的时空分布及抗菌功能菌株的筛选单位名称:河北大学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该项目首次采用培养方法和16SrDNA克隆文库构建及DGGE等非培养方法对温室盆栽春兰和野生春兰内生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兰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具有植物器官特异性。筛选出了1株对胶孢炭疽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春兰内生细菌,温室生防实验表明菌株gt19-1对辣椒炭疽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鉴定菌株gt19-1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生防资源。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基于盆栽验证法检测高活性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对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选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高活性菌株的促生长和抑菌活性进行PCR检测。共筛选出2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均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LF-1和LF-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F-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F-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LF-2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率分别为31.16%、56.98%,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4.44%、72.4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和65.49%,菌株LF-2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72.49%和68.32%。菌株LF-1和LF-2对烟草根茎类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在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番茄内生细菌对番茄溃疡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出对番茄溃疡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从健康番茄茎样本中分离得到186株内生细菌.用抑菌圈法测定,其中9株内生细菌对番茄溃疡病菌有拮抗作用.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 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作用较强的7个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BM-31、BT-10、BT-9、BT-7、BT-3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p.),QB-22和QB-8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482-6487
从林下参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以人参灰霉病菌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林下参叶片中共分离得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FS-1对人参灰霉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FS-1的发酵液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该菌株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且能够分泌吲哚-3-乙酸(IAA)和产生胞外蛋白酶,IAA产量为4.25 mg/L。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FS-1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本研究表明菌株FS-1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用于人参灰霉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2株生防细菌的分类地位,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了大豆根腐病的2株生防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021a与塔式弧菌相似度值为0.634,可能性是86%,遗传距离为4.00。菌株B04b与海藻巴斯德菌相似度值为0.610,可能性是75%,遗传距离为2.77。综合形态学和Biolog鉴定结果,认为菌株B021a是塔式弧菌,菌株B04b是海藻巴斯德菌。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墨兰根腐病的病原,提出绿色生防措施,以发生根腐病的墨兰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同时,采集野外健康墨兰根部和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获得2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细菌MJ5-1能同时拮抗2株病原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拮抗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结果表明,导致云南墨江栽培墨兰根腐病的病原是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MJ5-1能抑制腐皮镰刀菌菌丝及孢子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产业化栽培墨兰的根腐病诊断及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使芽孢杆菌属与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通过种间信息交流形成稳定的小生态环境,加大芽孢杆菌属的初始接种量,来探究L. paracasei HD1.7与其共培养的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L. paracasei HD1.7以5%:1%的初始接种比例共培养,L. paracasei HD1.7所产细菌素为其单培养的1.21倍,群体感应相关基因luxS,prcKprcR分别上调表达3.14、4.98和5.41倍。同时,B. subtilis形成更多的芽孢以回避细菌素的攻击,芽孢形成相关基因spo0A,sigE,sigFsigG分别上调2.37、2.71、3.15和2.56倍。此时,二者形成了一种协同合作的生态关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与细菌素产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芽孢数量、培养时间以及B. subtilis活菌数。L. paracasei HD1.7与芽孢杆菌属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有与之共培养后对L. paracasei HD1.7偏利的芽孢杆菌,也存在对其偏害的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生物途径探索有效控制大斑病在玉米生产带来的危害,本试验以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为目标菌株,采用对峙法和盆栽接种试验获取生防菌,并测定其盆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128株玉米内生细菌获得1株对玉米大斑病菌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最长半径与最短半径比值为2.9.从玉米内部分离到的内生生防...  相似文献   

14.
研究GFP标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m22在油菜植株上的定殖规律,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然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GFP4412导入Bam22细胞中,构建GFP荧光标记菌株;对比野生型菌株Bam22与标记菌株Bam22-GFP的生长曲线和抑菌能力;通过灌根法,观察标记菌株在油菜体内不同组织部位的定殖...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盐碱地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及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制促进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玉米生长和预防茎基腐病的微生物菌剂。选取耐盐碱微生物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拮抗法筛选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的拮抗菌、检测产酶能力及相容性,利用微生物菌剂田间拌土法测试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病及促生效果。从177株喜盐和嗜碱菌中筛选出4株拮抗菌,产酶能力较强,B-2和N-16鉴定为索诺拉沙漠芽胞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N-17为短小芽胞杆菌 (B. pumilus)、B-26是副地衣芽胞杆菌(B. paralicheniformis);4株菌不互相抑制,以混合粉剂、土壤调节剂、微量元素和载体为主要成分的2种微生物菌剂JF和YF,拌土处理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在60%以上,具有明显的促生和增产效果。微生物菌剂JF和YF拌土可以促进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玉米生长和有效预防玉米茎基腐病,对于盐碱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番茄产后灰霉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生物防治番茄产后灰霉病,采用柯赫氏法则从罹病的番茄果实上分离得到菌株FQ-2,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对该菌株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小麦内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B9601-Y2(Y2)和球花石斛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DJB5(DJB5)对番茄灰霉病进行生物防治。FQ-2被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且Y2和DJB5对番茄产后果实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Y2 1×107 cfu/mL和DJB5 1×108 cfu/mL悬浮剂在处理当天接种FQ-2,10天后的防效分别达88.10%和73.47%。在接种灰霉病菌当天再接种1×108cfu/mL的Y2和1×107 cfu/mL的DJB5,10天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8.56%和78.74%。研究结果对番茄产后灰霉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苦荞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其相关的化学成分,以2种农田恶性杂草马唐和三叶鬼针草为供试植物,测定苦荞水提液的不同有机相萃取物的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苦荞水提液的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水提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均对马唐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的化感抑制率最强,当浓度为2.00 mg/mL时,供试植物的化感响应指数为-1.00,抑制率达到100.0%,其次是石油醚相,正丁醇相的抑制率最差。总体上,3种不同萃取物对马唐的抑制作用大于三叶鬼针草,对根长抑制率大于茎长。苦荞水提液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中含量大于0.5%的化学成分有41种,其中石油醚相的主要成分为4-乙基苯酚,含量占26.8%,乙酸乙酯相的主要成分为四氢薰衣草醇,含量占20.7%。本研究初步证实,苦荞对农田杂草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含有活性的化学成分,其化学成分的活性特征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扑草净对10种小麦田恶性杂草的防除活性,通过温室整株生物测定法比较研究扑草净对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耿氏假硬草(Pseudosclerochloa kengiana)、早熟禾(Poa annua)、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猪殃殃(Galium spurium)、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等10种小麦田恶性杂草土壤处理和早期茎叶处理(禾本科杂草2~3叶期,阔叶杂草2对或轮叶期)的防除活性。结果表明,扑草净推荐剂量(有效成分750 g/hm2)早期茎叶处理后30天对猪殃殃、播娘蒿、荠菜的地上部分鲜重抑制率分别达89.75%、94.04%、75.00%,推荐剂量1/2量对播娘蒿2对叶龄幼苗地上部分鲜重抑制率达到89.64%。扑草净推荐剂量早期茎叶处理后30天完全杀灭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耿氏假硬草,对大穗看麦娘、早熟禾、菵草、多花黑麦草地上部分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5.80%、83.58%、82.77%、60.11%。扑草净推荐剂量土壤处理后30天对看麦娘、耿氏假硬草、早熟禾、菵草的地上部分鲜重抑制率达到85%以上。扑草净早期茎叶处理对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大穗看麦娘、耿氏假硬草、早熟禾、播娘蒿、猪殃殃有效,对菵草和荠菜也有一定的防除活性,对多花黑麦草防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