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膜甜菜栽培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介绍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膜甜菜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釆种甜菜区一直釆用的甜菜制种栽培密度(行×株=60 cm×40 cm)为对照,在该区设行距均为60 cm,株距设5个处理(分别为30 cm、40 cm、50 cm、60 cm、70 cm)进行对比试验,以探寻与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形成最优组合的最佳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区一直采用行距为60 cm,株距为40 cm的栽植密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甜菜属一些物种的种间杂交工作,涉及物种有栽培甜菜、沿海甜菜、叶用甜菜、白花甜菜、小碗状花甜菜、平匐甜菜等。杂交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各种有价值的材料,如带有白菜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具有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异源多倍体(VVC,VVVC及VVCC)的无融合生殖材料,具有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和平匐甜菜染色体组的三种间杂种(VCP),这些都为世界首创。通过对杂种后  相似文献   

4.
达拉特旗现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甜菜制糖企业———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多方位协作。总结多年的甜菜生产经验与栽培措施,有以下几方面:⑴选择甜菜适宜种植区域和种植方式;⑵轮作选茬,推广深耕,增施底肥;⑶选用通过当地鉴定的优良品种,确保种子质量;⑷提倡适期早播,适度浅播;⑸合理密植;⑹推广使用自己研制的适应本地区的甜菜专用肥,平衡作物营养;⑺加强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平度县位于胶东半岛的西部,1971年开始种植甜菜,生产实践说明,甜菜适於在我县种植,并是一种高产作物,且增产潜力很大。但近年来含糖量却有其下降的趋势,而且波动也较大。甜菜含糖量的高低受气候因子如温度、日照和降雨等的影响,但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因势利导,避害趋利,发挥优势,人为的从栽培上创造条件,完全有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糖料组于1985年8月28~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召开甜菜地膜覆盖栽培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内蒙古、宁夏、吉林和黑龙江四个省(区)的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的专家和科技人员20余名。会议交流了各地甜菜地膜覆盖栽培的经验,讨论了进一步开展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课题,论证了地膜覆盖栽培甜菜的糖分变化规律,推荐出席全国地膜覆盖栽培年会的代表,讨论并落实了编著《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提纲及主要编写人员。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开的及时,收效很大,必将推动我国甜菜地膜覆盖栽培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收获是实现采种甜菜全面机械化管理的关键一环。试验表明,度拜因分段收获采种甜菜当地的最佳收获期为种株始花后的36~39天(活动积温774~842℃),种株外现青黄色,种球杏红色。康拜因的检拾、脱粒部分应做相应的改装。该项技术具有省工、增产、增收效果,对提高来种甜菜机械化栽培程度;发展我国南方果种甜菜生产有很大竞义。  相似文献   

8.
栽培甜菜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全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 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加系区分为莴苣型、匍匐型、大叶型、多叶型、小叶抽薹型、长叶型、玻璃型、卷叶型及栽培型。细胞学上构成单体附加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测量出外加染色体长度与栽培甜菜最长染色体长度的比值(简称染色体比值),用以鉴别单体附加系类型,此比例变化在1.224~0.96之间,白花甜菜染色体是比较长的。将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上的染色体鉴定结合起来,构成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宝整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以来,甜菜栽培面积发展很快,产量也逐年提高。东北、内蒙、新疆早已是我国建立的主要三大甜菜基地,每年都继续扩大栽培面积。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诸省区,甜菜生产也在发展中。从气候和土地状况看,东北经内蒙而至大西北绵亘约五千公里的诸省区,是发展甜菜生产有很大潜力的地带,将成为我国栽培甜菜的主要规划区。此外华北和其它一些省区,夏播、冬播和间播甜菜也有所发展。现在我国甜菜栽  相似文献   

10.
山东是我国黄河、淮河流域甜菜产区之一。由于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水热资源优势和悠久的耕作栽培制度,形成了有别于我国北方其他甜菜产区独特的甜菜栽培类型,既有春种甜菜,又有夏种甜菜,夏种甜菜还分为夏直播和夏育苗移栽两种。1光热资源评价及利用山东全省年平均气温1...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适宜种植甜菜的生态区,通过选择甜菜丸粒化单粒种,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依据不同栽培管理阶段特点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甜菜单产97.5~105.0t/hm2、含糖率15%以上的目标,从而构建甜菜丸粒化单粒种高密高产高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甜菜生产区为主,提出无公害甜菜高产栽培技术,确保本地区甜菜产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为无公害农产品甜菜生产向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达到甜菜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甜菜套种毛葱丰产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甜菜单一种植模式,根据毛葱与甜菜共生期短,在同一地块上将甜菜与毛葱进行套种,实现了优势互补、效益双赢的目的,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对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焉耆糖区甜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和攻关,研究出一整套适宜焉耆糖区的甜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通过选用良种和良种良法合理配置,完善了地膜栽培技术模式,恢复和提高了糖区的含糖,实现了糖厂和种植户的“双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甜菜作物耕作、播种技术特殊需求的分析,列举了我国甜菜主产区耕作、播种的几种形式和配套机具选用原则,提出了我国甜菜主产区耕作、播种机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调整机械作业标准、改善耕整地作业质量和推广联合耕整地、精量播种技术是实现甜菜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受地理条件所限,武陵山区并不适宜种植常规高档优质稻,并一度被视为常规优质稻生产禁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通过在湖南永顺和湖北宣恩等地连续几年的品种筛选试验和栽培技术改良,对常规优质稻在武陵山区种植单产超千斤的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河西走廊冷凉山区甜菜种子产量4500~5500kg/hm2,发芽率85%左右的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从选地施肥、适时栽植、合理密植、提高覆膜质量、打主薹、适时灌溉、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甜菜繁育技术和丰产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齐齐哈尔市甜菜生产现状,提出适合齐齐哈尔市甜菜生产的小垄密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用高稳系数(HSC)法鉴定和筛选甜菜优良单胚二倍体亲本,结果表明:二倍体亲本兰26、兰50产质量好,稳定性强;兰25可作为高糖、高抗病的二倍体亲本材料。用HSC法评判甜菜品系的高产稳产性结果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种植产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朝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农技站于2008—2011年连续3 a开展了早稻—秋黄瓜—花耶菜一年三茬种植模式试验推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每667m2土地年产值超万元。总结了早稻—秋黄瓜—花耶菜一年三茬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