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生猪养殖业中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猪繁殖技术,其通过人工采集公猪精液,经过试验室检查、稀释处理、保存、输入发情母猪子宫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辅助配种.与传统自然交配技术相比,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且配种成本低,因此其在我国生猪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主要总结猪人工授精技术优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1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简介(1)猪的自然交配是公猪精液直接射入母猪体内的一个过程。而人工授精技术分为采精、品质检查、稀释、分装、15~18℃保存、发情鉴定、输精及妊娠检查共8个步骤。因为人工授精的每一步都有操作规范要求,所以其繁殖成绩比自然交配要好,但是其操作过程比自然交配要复杂得多,所以更需要技术支持和对员工进行培训。将自然交配全部转换成人工授精往往需要1~2年的时间。母猪通常在发情后40小时内排卵,人  相似文献   

3.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畜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精液注入到发情母畜生殖道内,来代替公母猪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扩大优良种猪利用率、降低种猪饲养成本、减少了因自然交配导致的疾病传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人工授精是使用器械采集公畜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后的精液输入到母畜的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杨支维 《当代畜牧》2013,(21):40-42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通过用人工的方法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稀释、保存等一系列处理后,再用输精器械将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畜生殖道内,以达到受胎目的的配种方法。与传统的自然交配相比,猪人工授精的优点有:充分发挥优秀公猪的繁殖潜力,提高优秀公猪的利用率;减少饲养种公猪的头数,节省开支;克服公母猪个体差异过大造成的配种  相似文献   

6.
人工授精(ArtificialInsemination,AI)是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原精液,经检验、稀释、分装等过程,处理成一种精液产品,然后将这种精液产品在雌性动物情期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以其能最大限度发挥种公猪种用价值、减少疾病尤其是生殖疾病的传播、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等优点获得广大养殖者的青睐。猪人工授精技术已经在我国应用和推广了50多年,其在养殖企业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7.
规模猪场的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概况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据估计 ,目前全世界有 1亿头以上母猪实行人工授精技术 ,受胎率一般在 78%~90 %。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随着工厂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 ,自然交配开始恢复 ,人工授精曾一度下降。直到 80年代后期 ,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革新 ,精液保存技术的进步 ,人工授精用品的工业化生产 ,精液品质评定先进仪器的发明和使用 ,猪人工授精技术又以惊人的速度得到发展和普及。目前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较广的欧洲、美国等地 ,普及率已超过 80 %。我国的猪人工授精技术从 2 0世纪 5…  相似文献   

8.
李风玲  胡波  v 《中国猪业》2010,(2):26-27
<正>猪人工授精技术是通过人为的方法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处理,把合格的精液利用器械输送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适当部位,使之受孕的一种方法。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用以代替公母猪自然交配的较为先进的配种方法。在实施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过程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最  相似文献   

9.
猪人工授精技术(AI)是利用科学的人工方法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稀释、分装等适当处理后,用器械将处理好的精液输到发情母猪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猪直接交配的一项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人工授精是使用器械采集公畜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的精液输入到母畜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繁殖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起,人工授精技术蓬勃发展,成为家畜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奶牛、生猪、家禽等品种繁殖中已普遍应用。Lun  相似文献   

11.
选用480头母猪分3组在不同季节连续225d同步进行了人工授精,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结合,自然交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授精显著提高了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与自然交配相比,母猪的受胎率提高5.5个百分点,平均产仔数增加1.0头,差异显著(P<0.05),采精次数与自然交配次数分别为90次和393次,公猪的利用率明显提高。试验过程中,人工授精充分利用了优质精液,输精前对精液品质进行检查,淘汰不合格精液,消除了很多自然交配的弊端,提高了种猪的繁殖力,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就是利用器械采集公畜的精液,再利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的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畜生殖道内适当部位,使之妊娠,以此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的一种科学配种方法,人工授精是家畜繁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革新,己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水牛人工授精与猪人工授精不同,且难度比猪大得多,由于人工授精技术掌握不好,技术员责任心不强,导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为解决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瓶颈"问题,必须加强技术员业务培训,提高水牛品改技术员综合素质,加快水牛品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工授精技术是对精液进行人工采精,并对精液品质进行稀释后又重新输入发情母兔生殖道内,代替自然交配的过程,该技术可以提高母兔的受胎率及产仔数。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相比,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论文阐述了兔子人工授精技术操作步骤,优点、缺点及提高种兔繁殖力的措施,以期为家兔的繁殖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现代化养猪的一项先进的配种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普及,根据公母猪的繁殖生理特点和公母猪在自然交配过程中的性行为模式,通过改良输精器械和输精操作方法,使人工输精过程全程模拟自然交配,形成仿生输精技术。全程仿生输精更贴近公母猪的自然交配,有效刺激母猪生殖器官,使母猪能获得更多交配刺激,  相似文献   

15.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人工方法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稀释、保存等处理后,再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达到受胎目的的配种方法。与自然交配相比,它具有提高优良公猪利用率和商品猪整齐度以及减少饲养公猪数量等优点。目前,猪人工授精技术在大中型猪场逐步普及,而在农村散养猪中使用的却很少。  相似文献   

16.
猪人工授精技术(AI)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配种方法,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猪人工授精技术现实意义猪人工授精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经过检查,处理和保存,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在养猪生产中应用,它具备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提高优秀公猪的配种效能、减少疾病的传播、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可异地配种、减少劳动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人工授精技术是通过人工采集雄性动物精液,经检测和处理后将新鲜或冷冻保存的精液再输入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自然交配而繁衍后代的一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优秀种公畜的遗传资源,加快品种改良速度,降低养殖成本和生殖道疾病传播。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畜牧生产的模式,但现阶段还面临着发情鉴定困难、繁殖障碍和精液冷冻与性控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文章回顾了人工授精的发展历史与做出突出贡献的关键性人物,总结了现阶段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主要困难,以期为未来技术升级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l亿余头母猪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受胎率一般在78%-90%.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厂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自然交配开始恢复,人工授精曾一度下降,直到80年代后期,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革新,精液保存技术的进步,人工授精用品的工业化生产,精液品质评定,先进仪器的发明和使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又以惊人的速度得到发展普及.目前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较广的欧洲、美国等地,普及率已超过80%.分类号:S828.3+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7307(2013)06-0019-002  相似文献   

19.
人工授精是利用器械采集公猪精液,再用器械将其分输到发情母猪生殖道内,代替公母猪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现代养猪业的一项重要生产技术,是加速良种繁育,提高种猪效率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猪人工授精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采用人工的方法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精液品质检查、稀释、保存等一系列处理后,再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达到受胎为目的配种技术.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具有提高优秀公猪利用率,提高商品猪整齐度,减少饲养公猪数量,节省开支,克服公母猪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造成的本交困难等优点.为了使猪人工授精技术更好地在我县得到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其应用效益,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如下几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