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在妊娠期90 d将45只平均体重为(41.4±3.8)kg、体况中等、胎次为2~3的苏尼特经产妊娠母羊随机分为四个营养水平组(ME0.2,0.33,0.44,0.86MJ/kg*W0.75*d),在妊娠期第96,124,144天分别从各组母羊颈静脉采血,分离后的血清用以测定胰岛素(Ins)、T3、T4浓度.结果表明,在营养限制期间,营养限制较严重的Ⅰ、Ⅱ组母羊血清胰岛素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各组母羊血清中的T3浓度随着妊娠期的进行逐渐降低,T4浓度先升高而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选择经同期发情且同期受孕,妊娠90 d的健康蒙古绵羊100只,分为代谢能(ME)0.175 MJ/(kgw0.75.d)(RG1)0、.33 MJ/(kgw0.75.d)(RG2)以及自由采食对照组(CG)3个营养水平处理组,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对母羊分娩后生理补偿期内血中GH、IGF-I、T3、T4和INS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羊从分娩后10 d开始,各限制组RG1和RG2组GH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而IGF-I、INS、T3、T4浓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分娩30 d后,各组各指标变化复杂,RG1和RG2组GH浓度均有所下降,而IGF-I、INS、T3、T4浓度缓慢回升,到150 d后,各限制组GHI、GF-II、NS、T3、T4浓度都与对照组水平持平,而且在整个生理补偿期内,RG2组表现更突出。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干物质采食量一致条件下,改变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旨在研究其对产后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年龄[(11.0±1.0)月龄]和体重[(44.43±2.20) kg]相近、妊娠90 d的怀双羔初产湖羊母羊66只,分为3组,每组22只.以干物质为基础按照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分别为5∶5(5∶5组)、4∶6(4∶6组)和3∶7(3∶7组)饲喂至产羔,产羔后各组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出生10、60 d屠宰羔羊测定各组织器官重量,出生20、60 d采集羔羊血清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哺乳期(出生0~60 d)羔羊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羔羊初生重有降低趋势(0.05≤P<0.10),出生40和50 d体重有增加趋势(0.05≤P<0.10).2)出生0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极显著提高(P<0.01),体斜长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曲冠臀长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出生10 d,羔羊的肝脏、肺脏的重量随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各组羔羊的组织器官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4)出生20和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妊娠后期通过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时发现,低营养水平(低精料补充料比例)能够降低羔羊初生重,但经补偿生长作用,羔羊血清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生长性能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4.
妊娠后期限饲蒙古绵羊超补偿生长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经同期发情且同期受孕,在妊娠90d时健康的蒙古绵羊27只,以4种代谢能水平[0.20,0.33,0.44,0.86MJ(kgW0.75·d)]分组饲养。分娩后6~16周,在原来4组的基础上选择15只继续进行补偿生长试验,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母羊是否存在超补偿生长现象。结果表明:限制期各限制组胰岛素浓度普遍低于对照组;分娩后恢复营养6周内,各限制组胰岛素仍低于对照组;6周后,各组变化复杂,但各限制组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势头都表现出高于对照组的趋势。T3与T4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限制期各组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分娩后恢复营养42d内,各组略有波动,但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从恢复营养42~90d,开始上升;而后快速上升,在恢复营养150d时达到高峰。分娩后,各限制组的体重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恢复营养后,经过26周,各限制组体重都超过对照组,表现强的超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干物质采食量一致条件下,改变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旨在研究其对产后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年龄[(11.0±1.0)月龄]和体重[(44.43±2.20)kg]相近、妊娠90 d的怀双羔初产湖羊母羊66只,分为3组,每组22只。以干物质为基础按照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分别为5∶5(5∶5组)、4∶6(4∶6组)和3∶7(3∶7组)饲喂至产羔,产羔后各组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出生10、60 d屠宰羔羊测定各组织器官重量,出生20、60 d采集羔羊血清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哺乳期(出生0~60 d)羔羊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羔羊初生重有降低趋势(0.05≤P0.10),出生40和50 d体重有增加趋势(0.05≤P0.10)。2)出生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极显著提高(P0.01),体斜长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曲冠臀长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出生10 d,羔羊的肝脏、肺脏的重量随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各组羔羊的组织器官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4)出生20和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妊娠后期通过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时发现,低营养水平(低精料补充料比例)能够降低羔羊初生重,但经补偿生长作用,羔羊血清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生长性能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苏尼特羊妊娠后期限制饲养对其羔羊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妊娠后期胎儿生长最快的特点 ,研究在妊娠 90d将 4 5只平均体重为 4 1 4 5kg±3 81kg、体况中等、胎次为 2~ 3的苏尼特经产妊娠母羊随机分为四个营养水平组 (每天每千克代谢体重 0 2 0、0 33、0 4 4、0 86MJ) ,目的在于研究在妊娠后期 (90~ 15 0d)不同限制程度饲养能量水平对羔羊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饲养能量水平导致四组羔羊平均初生重分别为 2 80 1、3 375、3 6 98、3 6 6 6kg ,其中后三组羔羊初生重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 0 2 0MJ组显著 (P <0 0 5 )降低其初生重。在限制饲养期间 ,不同组别母羊净失重不同 ,依次为 11 13、7 2 3、4 4 2、0 93kg ,分别占妊娠 90d各组母羊净重的 2 7 9%、17 9%、11 3%、2 4 %。可见在妊娠后期母体失重达到试验开始时母体净重的17 9% ,仍不影响羔羊初生重 ,达到 2 7 9%时仍能完成妊娠。这表明苏尼特羊对低能量是有很强的适应性的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营养限制与补偿对蒙古羔羊机体脂肪代谢和血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0只4月龄蒙古公羔羊,随机分为限制组(21.29±3.00)kg与对照组(20.26±3.63)kg,限制期60 d,其中限制组羔羊维持水平饲养,限制饲养结束后进入补偿期60 d,2组饲喂相同日粮。分别于试验第30天、第60天、第90天和第120天从各组试验羊颈静脉采血,应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丙二醛、过氧化氢和总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限制期第30和第60天限制组羔羊血清三酰甘油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非酯化脂肪酸和丙二醛浓度在第30天显著升高(P0.05)。限制组羔羊血清过氧化氢浓度在第6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限制组羔羊总抗氧化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补偿期所检测的血清各项指标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营养限制早期(30 d)机体由于体脂的动员造成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浓度的升高,而随限制时间的延长,代谢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氢浓度降低。维持水平限饲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营养恢复后羔羊能够健康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8.
选择18只健康的策勒黑羊经产母羊,分为3组,每组6只羊,经同期发情受孕,妊娠90 d时,设置3个营养水平饲喂,分别为0.175 MJ/(kg W0.75/d)(Gl)、0.33 MJ/(kg W0.75/d)(G2)及自由采食对照组(G);分娩后测定母羊血液中生长激素(GH)、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甲状腺激素T3(T3)、甲状腺激素T4(T4)和胰岛素(INS)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娩后10 d时,限制组Gl和G2组的GH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G(P0.05),而IGF-I、T3和T4质量浓度与对照组G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INS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G(P0.05);分娩后30~150 d时,Gl和G2组的GH、IGF-I、T3和T4质量浓度与对照组G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0~120 d时,INS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G(P0.05);180 d时,Gl和G2组的GH、IGF-I、INS、T3和T4质量浓度都与对照组G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将45只处于妊娠后期(90~150d)的苏尼特母羊随机分成4组,以不同的营养水平(代谢能:0.20、0.33、0.44、0.86MJ/kgW0.75·d)分组饲养,分娩后进行补偿生长试验,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限制程度的母羊在补偿初期(分娩后0~6周)对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补偿初期,各组母羊对ADF、NDF的消化率随着营养限制程度的增强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选择经同期发情且同期受孕,在妊娠90d时健康的苏尼特母羊49只,以4种营养水平(MEMJ/kgW0.75·d):0.2(G1);0.33(G2);0.44(G3);0.86(CG),分组限制饲养,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母羊对其体贮动员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限制期,CG、G3、G2、G1组母羊随着摄入外源能量的降低,分别动员了试验开始时平均母体净重的2.4%、11.3%、17.9%、27.9%,差异极显著(P<0.01)。在此期间,G1、G2、G3组的胰岛素浓度有降低的趋势。6 ̄34d,各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都不同程度的有所降低,其中G1组与G3、CG组差异显著(P<0.05),仅为262.22μmol/L。到了54d时,尽管各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有所回升,但仍低于限制开始时浓度。其中G1组为793.98μmol/L,而G2、G3、CG组分别为1072.29、1048.19、1011.25μmol/L。从54d到分娩后,G1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而G2、G3、CG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不同产奶水平的黑白花奶牛泌乳盛、中、后期血清中T_4和T_3浓度。结果表明:高产牛组、中等产奶水平组和低产牛组之间血清T_4和T_3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个产奶水平组的泌乳后期血清浓度(62.27,59.25和66.10nmol/L)均显著高于泌乳盛期(49.00,50.60和50.47nmol/L,P<0.05),3个组母牛血清T_3浓度在整个泌乳期无显著变化(P>0.05)。高、中、低产牛组T_4浓度与日产奶量均呈中等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1)、-0.51(P<0.05)和-0.54(P<0.01)。  相似文献   

12.
奶牛泌乳盛期补饲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5头泌乳盛期荷斯坦牛,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碘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结果是:补饲K115和25mg/头.日组的日平均奶量分别比对照组高3.49千克(P<0.05)和2.76千克(P<0.05)。两个试验组之间日平均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三个组牛血清中T4和T3浓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中草药女贞子、五味子、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丸,以及甘露寡糖和黄霉素对蛋雏鸡生长性能、甲状腺素分泌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94只1日龄海兰褐健康蛋公雏,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分剐为:基础日粮 1%中草药、基础日粮 50mg/kg甘露寡糖、基础日粮 5mg,/kg黄霉素。结果表明,上述饲料添加剂对蛋雏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浆T3和T4的含量以及T3/T4均无不同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所用4种中草药均可显著提高血清抗新城疫抗体水平,而甘露寡糖与黄霉素作用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雏鸡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其中女贞子组的转化率显著提高,表明本试验所用几种添加剂均有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包涵体肝炎引起蛋鸡免疫抑制和生殖系统发育障碍的内分泌机制 ,给 60日龄青年蛋鸡口服感染包涵体肝炎 型腺病毒建立鸡包涵体肝炎模型 ,定期跖静脉采血 ,测定血清中甲状腺激素 ( T3、T4)、皮质醇和雌二醇水平。结果显示 ,感染鸡血清 T4水平极显著降低 ,T3呈升高趋势 ,血清皮质醇水平极显著升高 ,雌二醇水平于感染后 1周呈一过性升高 ,之后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21 0羽 AA商品肉鸡随机分为 A、B、C 3个组 ,常规饲养。 1 4日龄后 A组鸡正常对照 ,而 B、C组鸡舍温按每日1~ 2℃由 2 5℃逐步降至 1 2℃ ,同时 C组在日粮中按 1 .5 mg/ kg的剂量添加甲状腺素 T3以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 ( as-cites syndrom e,AS)。结果表明 :低温和 T3能显著增加 AS发病率、红细胞压积 ( PCV)值、右心室与全心室重量比( RV/ TV)、平均肺动脉压 ( m PAP)和厚壁末梢血管百分率 ( TWPV % ) ( P<0 .0 1 )。从而揭示了环境低温和 T3诱发的AS患鸡已发生了肺动脉高压和肺微细血管肌型化  相似文献   

16.
低温和硒对育成期笼养蛋鸭性发育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和硒对育成期(12~16周龄)笼养蛋鸭性发育及相关激素的影响。选取12周龄金定鸭144只,采用2×3(温度×硒)交互试验设计,随机分配到低温和适温下的3个硒处理组(0.15、0.45和0.75mg/kg)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试鸭。结果表明:①温度对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影响极显著(P<0.01),对胰岛素影响显著(P<0.05);硒对T3影响极显著(P<0.01),对T4影响显著(P<0.05),对胰岛素影响不显著;温度和硒对T3有交互作用(P<0.01)。②温度对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血清雌二醇(E2)影响显著(P<0.05),硒对FSH和E2影响不显著,对LH影响显著(P<0.05)。③温度对输卵管相对重量影响不显著,对输卵管相对长度影响显著(P<0.05);硒对输卵管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影响均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0.45mg/kg的硒能有效地调节低温对激素水平的影响,使其与正常生理水平相接近,并能降低低温对性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羽瘤头鸭不同生长阶段的甲状腺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7例不同日龄的白羽瘤头鸭(Cairinamoshata)外用血清中T4的含量和用组织学方法检查甲状腺滤泡的发育作为甲状腺活动的指标,研究不同日龄的生长速度与甲状腺活动的关系。57例白羽瘤头鸭的血清T4含量平均为1.36±0.37μg/100ml,其中1—40日龄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除20日龄外,其他的均随着日龄增长而升高,分泌的高峰出现在40日龄,以后随日龄增长而下降。40日龄组血清T4的含量与1、10、20、60、和90日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T4的波动与相对生长率之间有统计学强的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组织切片检查,刚出壳的雏鸭甲状腺滤泡小。10—40日龄甲状腺滤泡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大,滤泡腔被甲状腺球蛋白所组成的蛋白质凝胶的均质液所充满、着色深而均匀。60—90日龄鸭甲状腺滤泡虽然增大,但其内部凝胶的均质液充满不完全或空虚,着色浅而不均匀。各日龄组甲状腺滤泡的变化和甲状腺分泌的含量变化与T4的波动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鸡的血液中三碘甲腺原氨酸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在常温、自然光照条件下,采用三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和采血时间组合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除了试验二,在16时未出现高峰外,三个试验测得的鸡血浆中 T_3浓度日变化曲线均表现出三个明显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夜(0时或2时)、8时和16时,其中以午夜的峰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半胱胺对成年鹅血浆中几种激素及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14只装有超静脉瘘管的成年杂交鹅 (川白×太湖 ) ,圈养 ,自身对照。试验期于日粮中一次性添喂半胱胺 (按每千克体质量 10 0 m g) ,经瘘管采取对照期和处理后第 1、3、5、7天的血样 ,用 RIA双抗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激素和胆固醇的含量。试验期各天 ,生长抑素的含量较对照期的 (1.89± 0 .10 ) μg/ L 分别显著降低 (P<0 .0 1或 P<0 .0 5 )4 1.18%、2 6 .74 %、37.4 3%、17.11% ;甲状腺素水平较对照期的 (5 .4 1± 0 .98) μg/ L 分别显著升高 6 0 .2 6 %、4 3.2 5 %、37.15 %、16 .82 % ;胰高血糖素的水平 ,在第 1、3天显著高于对照期 (0 .5 6± 0 .0 3) μg/ L 17.86 %、2 1.4 3% ,第 5天又降到低于对照期 2 6 .79% (P<0 .0 5 ) ,第 7天回升到接近对照期水平 ;胆固醇在第 1、2天分别显著低于对照期 (5 .19±0 .4 7) mmol/ L 2 5 .82 %和 19.6 5 % ,而第 7天却高于对照期 10 .98% (P<0 .0 5 )。结果提示 ,半胱胺能够降低成年鹅血液中生长抑素含量 ,使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 ,胆固醇水平降低 ,由此影响类脂的代谢 ,有利于促生长  相似文献   

20.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tool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foot pain in hor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litatively compare ex-vivo MR images of the same equine feet obtained at thre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s: 0.27, 1.5, and 3 tesla (T). Ten cadaver feet were used. All feet were imaged with two high-field systems (3T, 1.5T) and with a low-field (LF) system at 0.27 T designed for standing horses. Images were acquired using similar pulse sequences in all 3 MR units. MR images were subjectively evaluated by three independent experienced image analysts for image quality and clarity of visualization of individual anatomical structures using a four-point grading scale. The images from all of the examinations were considered to be of diagnostic value except for the hoof capsule where substantial artifacts were present in LF images with distortion and loss of signal at the dorsal/distal aspect of the hoof capsule in LF images. Anatomical structure scoring values of images obtained at 3T and 1.5T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scores of images obtained at 0.27T. Scores for images obtained at 3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or images obtained at 1.5T. Mean score differences between 1.5T and 3T were higher for cartilage of 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and for the ungular cartil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