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010年,云南人均耕地有117.3平方米,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53.3平方米的警戒线,但全省耕地质量总体偏低,高产田只占30%左右,因此,提高云南农业土地产出率对确保云南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人均耕地少、山区面积大、坡耕地比重高、农田损耗多、土地产出率低,是云南省建设现代农业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提高土  相似文献   

2.
为云南省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后备资源区建设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提供科学依据,基于DEM应用ArcGIS和ERDAS技术,用海拔+地面坡度和海拔+地形起伏度划分和提取云南的高寒山区、山区、半山区和坝区的范围与面积,对云南山区和坝区的定量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结果大致相同,坝区面积占云南省面积的6.72%~8.19%,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云南高原、西南部及南部的河谷区域;半山区占22.6%~25.38%,主要分布在坝区周围;高寒山区占15.61%~15.78%,主要分布在滇西横断山区;山区占52.29%~53.77%,遍布全省各地。  相似文献   

3.
云南耕地大部分处于山区、半山区、河谷区,使用拖拉机犁耕作业时,最头疼的问题是碰着埋头石,轻则犁刀折断,重则犁架变形,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山区农户耕地撂荒特征及代际异质性,借助代际社会学中的“社会代”理论构建了山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代际差异分析框架,基于赣南于都县的微观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山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户的耕地撂荒行为依次增强,具体而言,代际差异每提升一个等级,农户耕地撂荒概率增加6.6%、撂荒程度增加2.3%;2)代际差异具有通过作用山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而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的机制,即山区老一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趋弱、生计策略非农转型趋强、经济作物种植趋减,导致其耕地撂荒行为依次增强。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变革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山区不同代际农户农业生产模式;优化山区耕地在农户代际间的配置,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建设山区经济作物产业链,促进不同代际农户共同增收。  相似文献   

5.
山区人口向城镇、平川的迁移,不仅造成山区耕地的大量荒芜,而且加剧了城镇、平川区的人地矛盾。本文以陵川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了陵川县山区耕地撂荒的原因,提出了山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对策,对解决山区耕地撂荒问题、发展山区经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2000、2005、2010、2015年4期云南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字高程数据为基础,从地形梯度视域出发,筛选构建了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等为主的方法,揭示了云南山区土地利用梯度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静态分布看,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的地形梯度视域下分布特征明显。从动态变化看,2000~2015年各地形梯度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6个地类中耕地与建设用地空间竞争最为激烈。未来应结合土地利用梯度时空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促进山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2000、2005、2010、2015年4期云南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字高程数据为基础,从地形梯度视域出发,筛选构建了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等为主的方法,揭示了云南山区土地利用梯度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静态分布看,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的地形梯度视域下分布特征明显。从动态变化看,2000~2015年各地形梯度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6个地类中耕地与建设用地空间竞争最为激烈。未来应结合土地利用梯度时空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促进山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我国一个集山区、边疆、少数民族三位一体的省份,土地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由于山区交通不便、通信困难、能源短缺、耕地少、坡度大、农田基础设施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活贫困。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笔者走访了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部的红河县宝华乡宝华村,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高原农业省,75%的耕地分布在山区,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灌溉设施缺乏,有效灌溉面积为2276万亩(1亩=1/15ha),占常用耕地的36.13%,干旱缺水是云南农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在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农业发展瓶颈的今天,各国的节水农业专家都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层次来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为此,在国家农业部的支持下,我们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旱地上开展了等高聚土垄作节水技术研究,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挖掘旱地的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仁化县作为样点,结合粤北山区区域概况,采用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技术方法评价和研究粤北山区耕地保护情况,以期为加强山区耕地"质"与"量"的保护、切实提升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1.
耕地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丘陵山区咸安区的统计资料对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咸安区耕地资源近10年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49~1963年耕地面积迅速扩大,1963~2000年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人口、经济等因素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丘陵山区耕地资源的保护应控制人口、限制经济因素特别是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该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打下基础,为合理地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磷肥推广使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云南位于云贵高原,约有耕地4164.9万亩,其中平坦坝区只占总土地面积的2%。土壤主要为红壤(包括黄壤),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5.3%。粮食作物中水稻,玉米约占大春作物播种面积的75%以上。作物种植范围,按海拔高低,温差大小,可分为低热坝区、坝区、山区和高寒山区等四大区域。一般低热坝区的农作物一年可以三熟,坝区一年可以二熟,山区是一年二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边疆山区固有的土地生态环境很脆弱,可耕地数量有限,且耕地质量较差。以云南省为例,选取10个指标,应用“极限条件法”与“综合分析法,进行了西南边疆山区省份的耕地适宜性评价,并分析了耕地质量的特点和区域差异性。可为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体系构建、山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决策与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西南部边境少数民族山区是我国种植小粒咖啡最适宜的区域,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本文分析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巩固提升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旨在为促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咖啡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是耕地占补平衡预警的基本前提,是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的关键。本文从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出发,依据地域性原则、可靠性和充分性原则、简捷性原则和宏观稳定性原则,采用对象属性解析法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占补平衡、人地关系、生态环境、耕地利用效果及投资潜力五个方面构建了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同时阐述了构建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广大山区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山区的发展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云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提出了推进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这对云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253-254
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的盆周山区在面临城市化浪潮所反映出的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城市化还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整个盆周山区提供一种解决"发展"还是"吃饭"矛盾的耕地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滇西南山区城镇建设的特殊性,构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限条件法"与"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单项评价因子指数和综合性适宜指数,并借助GIS技术分析、评定每一评价单元图斑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及其适宜等级。建立的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适用于云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类似山区推进坝区(平原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土地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殊的地形限制,为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保障建筑用地,云南省实行了城镇山上政策,解决城镇山上后因新农村建设发展导致的水污染问题成为建设云南省新农村保护建设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云南新农村地处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经济条件、民俗文化等条件,在开展大量新农村生态保护建设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多套适宜山区新农村污水处理新型技术,为云南省美丽乡村及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治理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312-313
为进一步利用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和云南半细毛羊在云南省获得"六大名羊"的品牌优势、高寒山区的土地优势、草原优势,合理开发云南半细毛羊的品种优势,为高寒山区增收致富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致富途径。笔者深入云南半细毛羊集中养羊区马楠及伍寨两乡对云南半细毛羊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