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1月30日,交通运输部部长、部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盛霖主持召开部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农村公路工作。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伟 《农机具之友》2013,(12):35-36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利于推进农民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全面提高我县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构筑"便捷、畅通、安全"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崛起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3.
参数投影寻踪模型在农村公路交通发展综合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洪波  卢铁光 《农机化研究》2006,(9):168-170,173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各个省份农村公路建设的综合评价,可以找出各地区农村公路发展规模的差距,并指出优先发展的指标。以往的评价多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赋予权重的干扰,导致评价结果的出入。为此,采用新兴的降维技术一投影寻踪评价模型,通过改进遗传算法来优化投影寻踪模型多维参数.建立了4省农村公路交通发展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参数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有效地克服了主观赋予权重的干扰.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指出了各个省份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优先考虑的指标顺序,为该方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拖拉机及其变型运输机等农用机车因价格低廉、用途广泛,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早已成为许多农户致富奔小康的工具。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各地的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平坦笔直的乡村公路给各类农用机车“狂奔”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名山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策,成立了名山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决定由县农机局主持指挥部日常工作。工作中,笔者接待农村村社干部和群众上访、咨询上百人次,到30多个村和近10个社检查修桥修路和群众筹资情况。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雅安雨城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有通村道路238条,799公里,180个行政村通村道,通村率为94.2%。为进一步搞好农村公路建设,雨城区农机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本文浅谈了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了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拖拉机及其变型运输机等农用机车因价格低廉、用途广泛,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早已成为许多农户致富奔小康的工具。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各地的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平坦笔直的乡  相似文献   

9.
黄娟 《农业工程》2018,8(5):144-146
农村公路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方向,也是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农村公路养护项目决策科学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文从经济准则、工程准则和风险准则等方面提出了农村公路养护项目决策准则体系,并提出将逼近理想解方法应用到农村公路养护项目决策中。最后,从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决策问责机制、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决策咨询机制和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科学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村公路养护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力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优化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结构,增加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等小型工程的投入。交通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交通部负责人透露,交通部党组对农村公路发展问题十分重视,组织各省区市完成了农村公路发展系统规划,并配合国家计委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了部署。规划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都通公路,全面提高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改善行车条件,重点改造桥涵和路面状况…  相似文献   

11.
高曦  田海燕 《农业工程》2017,7(5):90-92
近年来,中国正在从经济、社会、生态及人与自然和谐等多角度出发在流域沿岸乡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这不仅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了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对流域治理起到了一定的间接推动作用。以福建省桃溪流域永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调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水环境监测的手段,对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桃溪流域污染源强及水质环境的变化,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流域治理方面的贡献,为美丽乡村建设在推动流域治理方面的作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宁 《农业工程》2018,8(4):146-148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农产品借助电子商务进行发展成为农产品营销的新途径。然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网络普及程度低以及缺乏专业的电商人才等原因,造成当前农村电商环境下农产品滞销。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解决当前电商环境下农产品滞销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乔秋珍 《农业工程》2017,7(4):81-83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农村小康的步伐,尤其要加强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农村在实现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这是由于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不够重视,将进一步影响生存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立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性缺陷,提出相关的法律意见和建议,使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保护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柳娥 《农业工程》2016,6(4):106-109
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分析了云南省马龙县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产业发展规模等数据,对于马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马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城镇化高于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城市空心化等问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马龙县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高曦  薛雄志 《农业工程》2017,7(2):96-101
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探索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新模式,找到解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新路径迫在眉睫。国家在2012年底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给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乡村自然环境的改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过芸溪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该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该流域“美丽乡村”建设对水质改善,尤其是改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整合的关系,探讨其结合的可行性与保障措施。研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可以“百姓富,生态美”为总体原则,变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发展之本,在保护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村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双高”计划建设的政策环境下,肩负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在分析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凝聚共识、精准定位、育训结合、拓展办学空间,构建科研及服务平台,形成服务模式,打造多元融合“双师”队伍、完善校内长效保障机制,探索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取得成功的共同点是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强有力的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坚持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消除城乡收入差距、着力提升农民从业素质及传承发展乡村文化。该文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强调应合理借鉴其成熟经验,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法律保障、构建精准高效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及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丑洋  郭琴 《农业工程》2018,8(1):53-56
农村住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生态住宅建设角度出发,借鉴国外农村住宅建设经验,依据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现状,通过国内外农村住宅建设对比分析,总结国外农村生态住宅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启志 《农业工程》2017,7(6):67-68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布局,包含了生态观念和生态经济、生态制度和生态环境,其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手段,还是乡村建设水平鉴别的“金指标”。主要介绍了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态工程,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