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堡》是弗兰兹·卡夫卡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作品中以特殊的男性视角刻画了很多女性形象。她们在父权社会中脆弱无助,寄希望于所谓的爱情,想依靠美丽的外表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尽管有的女性具有觉醒意识,认识到现行体制下的父权社会里没有所谓的女性自由,但她们仍屈服于权威,选择逆来顺受,未能找到女性解放的正确途径。本文剖析了城堡里的女性形象,为我们阅读和理解卡夫卡的作品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2.
《水浒》中散布出来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观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潘金莲”之类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就《水浒》的女性形象分类、女性形象的描写,以及造成这些女子命运悲剧的原因进行了逐一论述,试图找出她们身上的共性,分析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喜福会》让谭恩美这个名字活跃于现当代美国文学,成为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喜福会》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细腻地描写了四对母女自身和母女之间的感情故事,反映了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地位,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作品。本文作者试图从女性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视角,分析《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议题。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茨威格笔下塑造了一批性格细腻多情,专一热情的女人们,她们为爱奉献出自己的年华,社会地位,甚至年轻的生命。与当时男性主导话语权的文学创作不同,茨威格站在女性立场描绘情节,生动再现心理变化与立场。与此同时,男性角色很大程度上是缺失的,他们要么出现在女性的回忆中,要么通过女性心理描写予以呈现。茨威格关注女性的原因多重,其中"女性在社会、婚姻、家庭中被损害、不受尊重与无可安慰的处境激起了茨威格对妇女命运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京华烟云》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大都外美而内秀,可以看出林语堂有一定的女性崇拜思想,但由于传统男权意识的影响,无论他描写的女性如何优秀,也是他站在男性审美立场上发言的,由此可以看出林语堂复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历史中的文化瑰宝,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和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诗经》中描写女性的一百多首诗篇中,充分的体现了西周时期古代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本文通过对《诗经》中女性美的赏析,旨在分析《诗经》中女性美对当当代审美以及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简·爱》中女主人公简都是追求和男性地位平等的女性,她们对爱情和婚姻都要求精神对等。然而,伊丽莎白和简有许多不同之处,她们家境不一样,性格有差别,对待婚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玛格丽特.埃特伍德短篇小说《毛团》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西方女性在男性父权制社会中所承受的来自于职业竞争和自身情感纠葛的双重压力,以及她们的反抗精神与方式。  相似文献   

9.
《水许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其中的女性要么是软弱可欺,要么淫荡无耻,正面女性人物却带有明显的男畦化色彩,这种女性形象塑造不能认为是作家对女性的淡薄与贬斥,也不是女性人物人性的异化。小说文本体现出来的女性观,和我国古代以来经过儒家道德影响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公众心理和对女性的偏见有:言切关系;也和水浒故事在市井社会丰富发展过程中注入了市民阶层的好恶与道德判断有密切关系。小说中有关具体的对女性的描写,是市民阶层的认知反映,表现出社会文化心理对世代累积性作品的道德影响,而非小说作者对女性独有的仇视。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莎剧《一报还一报》中女主角伊莎贝拉所处的困境,指出剧中存在着显性与隐性两个层面的性别对立,女性在其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伊莎贝拉在与安哲罗的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勇敢在公爵面前便黯然失色,这现实地反映了男权社会中的妇女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古代时期的首部诗歌总集,其中有许多诗篇涉及到对农业现象的描绘,因此《诗经》也是研究我国周代农业文明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梁启超先生认为:"现存先秦古籍,真膺杂揉,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精金美玉、字字可信可宝者,《诗经》其首也。"(梁启超《要籍问题及其读法》)一部《诗经》,忠实地记录周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历史传承悠久的国家,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一个典型的成功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融入了作者的至情至善的情感思想,号召女性思想的觉醒,具备自我意识,而不是男性的附庸。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勇敢的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封建时期同命运抗争的代表性人物。但同时,杜丽娘也是一个矛盾体,除了敢于打破封建思想束缚的同时,人性和理性同样在她身上交织在一起,在无形中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人性的摧残和压迫,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寄托在杜丽娘的身上,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作为一名高中,在汤显祖的《牡丹亭》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至情至善的情感思想,借此来阐述从杜丽娘的形象特点,表达自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年男演员担当主演的影视剧的热播,引发了一股"大叔"审美热潮。"大叔"审美趋势的形成既有"男色"消费时代女性消费者支持的原因,也是传统男性审美积淀影响的结果,其中"内容为王"的影视剧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在男性形象多元化的时代,"大叔"审美是对传统男性形象的传承与重塑。  相似文献   

14.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文学代表作,作者宫廷女官紫式部在这部作品中描绘了众多女性形象。本文通过紫式部对《源氏物语》中若干女性的分析,考察了影响平安时代贵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简爱》本身作为一部驰名中外的文学名著,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在这部作品中,简爱本身是一个出身比较贫苦的孤儿,从小生长在压抑黑暗的环境中。但是简爱富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她天性善良,热爱自由。在陷入压迫和暴力的时候,始终不放弃反抗,为了自由和平等而努力奋斗。简爱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凭借对美好爱情的追逐,最终得到了自己的爱情。本文将从《简爱》的创作背景入手进行分析,通过对于原著的描写以及情节的讨论,分析简爱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探讨这一时代女性在文学长河当中永恒不变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有大量涉及水果的诗篇,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十一种水果进行考察,了解了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以及它们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分析《喧哗与骚动》中三个悲剧女性角色。以在传统的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痛苦和遭遇为主要关注点,对这部小说的详细解读,可以得知她们所生活的男权社会制度是女性悲剧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8.
孙旭东 《吉林农业》2011,(12):261-261,260
文章在众多《诗经》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审视《郑风》中有关女性的情诗内容,探讨其中的女性形象、情感、意识、生活等反映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陈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302-11304
《诗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它保存了丰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资料,其中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料尤为珍贵。该文在梳理《诗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究了周人的农业生产形态。  相似文献   

20.
张宗蓝 《甘肃农业》2005,(9):122-123
《呼啸山庄》和《独角兽》,这两部由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创作的可称之为女性主义文本的小说,都以其结构独特的方式塑造了惊世骇俗的女性形象。《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与《独角兽》中的汉娜,在父权制的强大统治下失去爱的自由而又疯狂追求自由之爱,她们的悲剧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