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理论上讲,粮食进出口贸易应该起到调节国内粮食供需和平抑粮食价格的作用,但我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却没有发挥好这一调节功能,甚至还存在逆调节现象,加剧了国内粮食供求和价格的波动。本文认为,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逆调节形成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粮食进出口贸易决策体系的不完善、对粮食供求关系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不够以及政策的稳定性不足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报刊文摘     
报刊文摘朱基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粮食购销体制朱基副总理最近在浙江省考察农业时强调: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粮食购销体制,核心是要有合理的粮食价格。这个价格既能够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城市居民又可以承受。从国民经济全局看,沿海...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研究农产品目标价格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产品目标价格的概念、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进行综述,指出农产品目标价格的研究方向:目标价格改革必须实行双轨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价格补贴和依托市场机制的目标价格保险;目标价格改革必须构建目标价格精准测算模型,实现片区化随动目标价格精准测算;依托农业信息化技术支撑,连续采集农业生产经营面板数据,是实现目标价格精准测算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我国粮食价格变动引发多方关注。当今之计,惟有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才能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竞争力,增加农民种粮收益。而大力推广高效农机具正是节本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久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我国粮食面临"三量齐升"(粮食总产"十一"连增,粮食进口量连年增加,粮食库存量持续增加)的局面,其中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是重要原因,三大主粮的国内价格高于进口完税价50%以上。如何突出困局?山东常林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在由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中谷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主办的“2000/2001年度中国粮油市场分析预测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粮食价格正处于底部区域,今年受供求、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后市价格将有可能出现恢复性上涨,各品种由于品种属性及本身供求关系的不同,上涨方式也将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6.
现在大家通过全球最大的百度搜索引擎不难看出有关与粮食问题的报道不下500万个,这一点说明了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和受关注的程度。特别是步入2008年以来有关粮食价格上涨所引发的相关报道层出不穷,海地因为没有粮食而用土做饼充饥。这个场景让人不禁想起我国旧社会人们吃的俗称“观音土”的东西。正因为有了如此严重的问题,粮食的安全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扶持政策,但由于总体上粮食价格偏低,农民种粮食比较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等现象的出现,使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问题成为焦点.为了促进新形势下粮食稳定生产发展,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外,还要注重从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和流通上进行创新,所以大力发展种粮食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支持粮食生产的发展,落实今年以来中央提出的关于粮食地区平衡的政策,实现2000年增加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九五”期间各级财政每年继续安排10亿元资金,其中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地方各级财政配套6亿元,建立“粮食自给工程资金”。建立“自给资金”的目的是“提高自给,巩固平衡,改善结构”。  相似文献   

9.
日前,本刊记者从江西省农业厅获悉,江西省又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丰收年:今年粮食总产416.96亿斤,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再创历史新高。江西粮食生产连年创新高,能夺取辉煌“九连增”靠的是什么?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忠平表示:我省粮食生产实现高基数下的连续丰收,得益于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倾心扶持,得益于一系列惠农的好政策,也与科技的支撑分不开。党政主推“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粮食生产纳入政府考核。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始终坚持江西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江西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不动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做好全省农机化工作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省农机化工作主要发展目标是:围绕粮食生产,推广高性能插秧机10000台,新增联合收割机6000台,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20%和88%以上;推广三麦精少量播种机13000台,秸秆还田机械1500台,三麦种收基本保持上年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政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日益突出,设计开发“访惠聚”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新疆农村政务服务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海量异构数据处理技术,采用面向服务(SOA)的系统结构,基于应用JavaEE平台和Oracle数据库进行研发。系统以“访惠聚”驻村工作组与县、乡(镇)、村3级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大量村级孤立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实现了信息上传下达的统一协调,为“访惠聚”工作乃至农村信息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和专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玲  郭承育  赵琦 《农业工程》2019,9(1):88-9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提出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微生物污水处理综合性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以“曝气生物滤池(BAF)实验”为例,对高校环境类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性实验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或者授课教师自行录制视频音频和制作动画等方式供学生进行课前学习,通过使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督促学生完成课前视频学习和习题作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在课堂中通过合理组织课堂活动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即时评价系统设计问卷,并通过二维码或者网络链接的形式发布给授课学生,用于反馈本次课程教学效果。“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方便学生使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参与在线讨论。通过“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为高校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潘浩 《农业工程》2018,8(12):24-26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信息资源匮乏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不高等原因,提出政府应当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起主导地位、优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特色林果业是新疆南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质量安全是林果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新疆特色林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自21世纪初以来,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经历了由“扩大面积、提高产量”向“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转变。然而,新疆特色果品仍然面临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危害隐患不清晰、风险分析与控制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高效实时监测、追溯与预警手段缺乏等问题,造成目前“从果园到餐桌”全链条危害因子全程控制等理论与技术严重不足,特色林果产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实现机制尚未建立。建议:①尽快健全果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与风险评估体系;②构建果品追溯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③扎实推进果品全产业链执法监管体系建设;④加快果品质量安全信用与诚信体系和培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机用油补贴调查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油价的不断上涨导致了农机作业成本的逐年走高,增加了农户的负担,打击了农户和农机手的作业积极性。为此,我国在一些省份开展了农机用油补贴的试点工作。在对山西农机户和山西、浙江、吉林3省的农户的调查的基础上,对燃油支出在农机作业成本中构成情况、燃油价格变动对农机作业的影响情况、农户对补贴期待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农机用油补贴的必要性。同时,参考相关行业的补贴经验提出可行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3+X”连续培养模式的全程导师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培养拔尖创新型农业人才的精英教育实施策略,通过责任导师全程一贯制、导师职责多维协同制、朋辈互助的学生团队制和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首席导师+导师团队制”,构建全程导师制的运行机制;通过扩大导师资源库,加强导师遴选与培训,强化导师考核与激励,实现全程导师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马杰  刘今朝  葛淼 《农业工程》2017,7(2):102-106
参照国家近年来“营改增”的相关政策文献,以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为研究对象,将项目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营改增”对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以附属工程建设为主类项目、机械-人工配合拆除类项目、以机械拆除为主类项目“营改增”后工程施工费(税负)分别平均减少0.27%、0.45%、5.35%,人工拆除为主类项目“营改增”后工程施工费(税负)平均增加9.40%。   相似文献   

18.
高曦  薛雄志 《农业工程》2017,7(2):96-101
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探索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新模式,找到解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新路径迫在眉睫。国家在2012年底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给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乡村自然环境的改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过芸溪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该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该流域“美丽乡村”建设对水质改善,尤其是改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整合的关系,探讨其结合的可行性与保障措施。研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可以“百姓富,生态美”为总体原则,变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发展之本,在保护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村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黄勇 《农业工程》2017,7(5):95-97
土地整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分析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程发展趋势,对指导土地整治工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准备工作不充分、规划设计及项目施工不尽合理以及监管不力等不足;进一步提出从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和加大后期管护力度3个方面出发,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最后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得出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向多元化发展,“土地整治+扶贫”等已成为趋势,“大而强、小而精”的土地整治成为今后两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