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与很多因素都息息相关,如果种植的方式不合适,就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影响,尤其是播种的时间和播种的密度,对农作物的产量来说是两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所以在播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条件以及播种方式,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本文就主要针对玉米来分析一下玉米的播种时期以及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性能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东阿县的主要经济农作物,为确保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应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做好田间管理。玉 米种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应加强对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文章探讨了种植密度对玉 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策略,供相关研究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种植技术的持续推广,人们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以及种植技术的应用方面,都非常重视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研究发现,影响玉米产量的基本因素为气候、肥料、品种、前茬、密度、耕作方式、生长剂等。其中,密度会影响农作物的平均光合作用面积,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在夜晚吸收氧气。适宜的种植密度也是最大化产量的关键之一。尤其是在当前的农业种植中,人们越来越青睐各种早熟的玉米品种,需要更加关注种植密度的问题,才可以真正发挥出早熟品种的优势,获得玉米种植的高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类农作物种类较多,主要有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其中玉米是我国重要农作物,其种植生产中具有明显特征,在全国各地均能种植。玉米种植中产量影响要素较多,主要有种植密度、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本文基于菏泽市郓城县就肥料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协同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农作物尤其对玉米是一个重要的栽培技术指标,密度对倒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倒折率与倒伏率是玉米生产最主要的灾害因素,近年风伴雨造成的倒伏现象频发,给玉米生产带来绝产、减产或难以机械化收获的问题。因此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倒伏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3个主要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种植,调查各品种抗倒特性,设计6个密度进行3次重复种植,旨在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抗倒性状的影响规律,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大致数量程度,明确试验品种生产应用种植密度,以期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许多因素都能够决定玉米的产量,采用的种植方法不合理就会很大程度降低玉米的产量。特别是在播种时间和密度的选择上,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玉米最终的产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播种条件和方式,这样才可以确保农作物的产量。那么下面就来重点讨论一下玉米产量性能受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所有农作物种类中种植面积与种植量相对较大的一种农作物就是玉米,但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目前决定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种植水平的高低。因此,深入探究玉米种植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农作物种植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山东聊城的重要农作物,常见玉米品种包括豫禾357、振杰5、陕科6、郑郸958、沃玉3等,为玉米种植优质高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玉米种植需要采取科学种植方法,从各个方面对种植过程进行合理管理,其中科学控制玉米种植密度能够有效促进产量提升和性状改善,实现优质高产。本文分析了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性状、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伊犁河谷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2017年河谷面积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玉米也是当地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影响玉米实际生长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尤其玉米对生长环境有较高要求,要实现玉米高产,需要对玉米生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玉米产量高低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存在直接影响,本文通过试验的方式,设计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不同试验区的玉米产量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出获得最大玉米产量的最合适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科多8号玉米作为实验材料,设计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并对全株玉米的品质和产量进行测定。科多8号此种玉米最好品质和产量的种植密度是80000株/hm2。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确实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在种植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是西双版纳州重要的大田作物,玉米科技的发展和产业提升关系到西双版纳粮食的安全。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大因素。提高种植密度,会增加玉米植株个体间对光照、养分和水分的竞争。但在密度过大、光照、养分或水分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秃尖、倒伏、果穗变小甚至空秆。为进一步了解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和产量的影响,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学界对玉米密植增产研究的主要结果,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量的影响,归纳了现代玉米高密度种植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玉米高密种植减少了土壤蒸发,增加了植株蒸腾,但对于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是否增加了玉米耗水量,学界仍存在不同意见;玉米密植在提高群体产量同时,也增加了由于高密度导致产量降低的风险。为应对高密度种植下玉米产量的不稳定性,现代学者开始将种植密度与其他农艺措施结合。与此同时,现代研究从传统的特定环境下田间试验研究转向使用作物模型模拟不同环境下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旨在根据特定环境选择最适宜种植密度,在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玉米单株产量,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综上,将玉米密植种植与其他增产措施相结合和借助作物模型研究不同环境下玉米的最优种植密度是构建未来玉米增产稳产技术模式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21,(10)
玉米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由于密度上的差异性会造成产量上的差异,而且玉米种类的不同也会导致玉米生长和产量的不同,这些差异性体现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各个玉米品种最为理想的种植密度,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玉米品种森玉1号、盛农2号、毕单18号和毕单19号进行研究,判断这些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玉米种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种植种类,在玉米种植当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优化玉米种植的土壤环境,缩小玉米种植的时间,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效率。同时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会对水资源利用率、土壤种植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良,从而促进玉米种植的发展,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目前,玉米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农作物。受资源约束趋紧、现有产量基数高等因素影响,今后玉米进一步增产难度将明显加大。但与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相比,玉米种植优势比较明显,玉米面积尚有一定扩大空间。从单产来看,通过改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主要是丘陵山地,形成了当地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生产格局,高产玉米产量和质量会对当地农业产生出直接影响。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重庆地区高产玉米种植技术,防止玉米病虫害,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种植成为农业关注的焦点,玉米种植的密度会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之一,在农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种植密度的不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就不同。本文主要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重要农作物,2012~2013年,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上升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提高玉米产量的途径主要有2种:一种是在低密度环境下,利用单株效应,通过提高单株产量,尽可能地获得群体最高产量;另一种是以群体效应为主,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品种耐密性,从而使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榆阳区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会造成10%~20%的减产~([1]),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如何防治玉米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增加、品质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饲料。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的种植密度会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玉米产量以及质量,需要将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