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出务工与在家务农之间的相对经济财富增长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力学原理,构建了务工与务农之间的经济财富增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外出务工净收益、在家务农净收益、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财富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得出当前政府应合理调节务工与务农比价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洪名勇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379-382
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外出务工导致的农民流动主要是青年农民的流动,青年农民是外出务工的主力军。与其它地区劳动力不充分不一样,在平坝县,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使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青年农民外出务工,有其特有的动力机制:无耕地的巨大压力、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异是农民主要流向非农业产业的经济动力、区域之间的收入差别是青年农民流向城市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动因、打工能带来某些心理效用和肩负家庭责任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以调研资料为经验数据,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型态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不同的制度安排有不同的劳动力转移型态。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型态与农地承包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三组核心制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现有制度背景框架下,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途径上还主要停留在“兼业型”转移型态,在流动方式上还主要表现为通过亲朋好友带动和自身外出务工的盲目流动。但同时也看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型态在循序优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在逐步削弱,政府和民间机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5.
高芸  李贺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51-157
本文运用Tobit模型和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也产生负向影响。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作用下,即便在惠农、强农的政策体系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建议政府切实贯彻“一号文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入到既能促进农民外出打工又能增加劳动力在本地转移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农民多为老人和未成年人,劳动能力较低,夏玉米播种以后良种得不到良法配套管理,玉米产量达不到应有的高产水平,经济效益低下。夏玉米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将夏玉米从播种至收获12个环节,通过科学管理简化为灭茬—播种—浇水—化除—追肥—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7个环节。既优化了栽培管理程序,省工省力省成本,又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与经济效益,若将化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家门口做钟点工,1个月能挣2000多元,一点也不比在外打工差,还不耽搁家里的农活呢!"谈起自己的新职业,四川省旺苍县龙凤乡龙安村农民熊军总是笑逐颜开。熊军从事的新职业就是当地部分农民近年来兴起的"农事钟点工"。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农忙季节有些家庭常常因为缺少劳动力而犯愁,特别是种植、养殖大户,"用工难、雇工难"的问题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便利用自己的农忙间隙,巧打时间差,约三五人搭伙组  相似文献   

8.
黄怡  李秀珠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482-487
根据福建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农村人口外出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在年龄、性别、从事产业、受教育程度、外出时间和地点等方面显示明显的特征。同时,农村人口外出从业流动对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正面与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合理调剂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对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将来谁来种地"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山东省临邑县邢侗街道通过鼓励有文化知识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尤其是对没能考上高中、大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免费培训和创业扶持,留下了一批爱农、懂农、务农的后续者,使千名"泥腿子"变成新型农民。有秘笈,职业经纪人逆市赚钱邢侗街道邓井子村是临邑县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村民种植的蔬菜有辣椒、苦瓜、大葱、萝卜、  相似文献   

10.
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民对玉米生长管理粗放,对玉米瘤黑粉病危害认识不够,致使玉米瘤黑粉病呈现严重发病趋势,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分析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夏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当阳、枝江近年夏玉米发展迅速,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在家种田劳动力减少,而且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对夏玉米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适宜机械化的夏玉米品种,研究适宜夏玉米机械化种植的最佳密度,大力推广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初  相似文献   

12.
正返乡务农发展绿色农业从普通农民到职业农民,从外出务工讨生活到带领亲邻将家庭农场打理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这个人,就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良平镇段村村民、裕丰源家庭农场场主赵骁英。迫于家庭贫困,赵骁英高中一毕业就踏上务工挣钱改善贫困家境之路。他加工过曹杏杏脯,跑过客车,经营过出租车,但当看到农村越来越成为有志者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屯留县近几年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3.13万hm^2以上,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除草剂生产厂家推广,玉米除草剂使用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67万hm^2。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取得成功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出现的兼业问题,论述了初始阶段农村兼业的作用与优点和兼业化农业无法克服的缺陷,以及由兼业化导致农业与粮食生产徘徊与萎缩的可能性.提出了在经济发达区积极发展生产力和适时开展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业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等,使务农种粮与务工经商收入相对平衡.是防止农业停滞萎缩和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建议农业规模经营应根据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平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状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并从土地、税收、财政信贷、价格等方面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但其劳动力及其转移存在明显差异。为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迫切需要开展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比较研究。为此,分别选择沐川和安岳为样本县,采用分层概率抽样和农户问卷调查(813户)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力转移仍是川中丘陵区和盆地边缘山地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主要方式,但前者转移强度和压力远大于后者。(2)县域尺度上安岳县以省外转移为主,比以省内转移为主的沐川县转移女性比重高、转移的社会问题更突出。(3)资源环境相对一致的安岳县乡镇尺度转移主要受社会经济(交通便捷度和经济条件)影响。受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分异双重影响,沐川县乡镇间转移复杂。(4)今后应充分重视川中丘陵区农村劳动力配置难度。安岳县应将区域流动与就地转化相结合,着力促进落后乡镇劳动力转移。沐川县应向就地转化过渡,着力探索就地转化。两地均应实施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有效联动。  相似文献   

16.
正从普通农民到职业农民,从外出务工讨生活到带领乡邻将家庭农场打理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这个人,就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良平镇段村村民、裕丰源家庭农场主赵骁英。返乡务农发展绿色农业迫于家庭贫困,赵骁英高中一毕业就踏上务工挣钱改善贫困家境之路。他加工过曹杏杏脯、跑过客车、经营过出租车,但当看到农村越来越成为有志者成就一番壮丽事业的广阔天地后,毅然返回家乡,从年迈父亲肩上接过裕丰源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本研究分别选择沐川县和安岳县作为两区域的样本县,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分层概率抽样(PPS)方法,按3乡镇/县、3行政村/乡镇、5村民小组以上/行政村的标准抽取调查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再用间隔法在村民小组内抽取农户(共6乡镇、27村、101村民小组和813户),通过农户问卷和综合分析,从县域和乡镇两个尺度进行两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是川中丘陵区(安岳县)和盆地边缘山地(沐川县)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主要方式,但前者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和压力远大于后者。(2)受区位、资源环境、农业结构和非农产业等因素综合作用,在县域尺度上安岳县农村劳动力以省外转移为主,且比以省内转移为主的沐川县转移强度大、女性比重高、转移带来的留守老年/未成年人等社会问题更为突出。(3)资源环境相对一致的安岳县在乡镇尺度上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乡镇间转移强度、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女性比例、省外转移比重、就业行业分散程度等均与乡镇对外联系便捷度、经济条件呈正向变动。而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分异复杂的沐川县,其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受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影响,乡镇间转移劳动力的状况与转移强度差异复杂,但乡镇间转移流向和就业领域差异不大,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与转移强度呈正向关联。(4)今后应充分认识和重视安岳县所在的川中丘陵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合理配置的难度和问题。同时,要根据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分异实际,从县域与乡镇两个尺度因地制宜地促进其流动与合理配置:安岳县应将区域流动与就地转化相结合,并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落后乡镇劳动力转移;而沐川县应逐步向就地转化过渡,着力于有条件乡镇就地转化的探索。此外,实施区域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效联动是两地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养卉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435-439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农民问题始终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如何科学地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模式是否选择得当,是影响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转移上应采取的模式,以实现甘肃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的,从而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情况下,既要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又要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问题,2011年在省农委土肥总站的安排下,平塘县土肥站实施玉米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料试验.结果表明"金正大"缓控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可减少肥料成本及劳动力投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1.1%增116.6元/66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