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火炬松引种试验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松引种试验技术总结程广秀,邹宽,王玉谦,李观合,李娟,闵祥宏(临沂地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赵法珠,季昌民(平邑县林业局)李群(费县塔山林场)我国从30年代开始引种火炬松(PinustacdaL),主要在长江以南一些省区,解放后,火炬松的引种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2.
赤松毛虫在火炬松上的个体发育闵祥宏,李娟,孙承善(临沂地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安传忠,英占东(费县塔山林场)近几年临沂地区大规模引种火炬松,据测定火炬松与赤松比,不仅同样耐干旱瘠薄,而且生长快1.7倍。但赤松毛虫在本区对火炬松这一新树种的适应性如何,目...  相似文献   

3.
林场森林保护的几点思考刘宝财(江西省遂川县五指峰林场343909)1加强护林防火、强化资源保护,是林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必然所需五指峰林场经营面积1.9万余hm2,其中国有林和联营人工造林面积已达1.3万hm2。森林资源是林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林业...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力资源利用和养分循环综合评价杉松混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奇 《林业科学》1997,33(6):513-527
杉木和松树混交试验,都是按66%杉木加34%松树(湿地松、加勒比松、热带松、火炬松、晚松)混交组合的,只有对照区是杉木纯林。试验林的密度为2500株/hm ̄2,其中杉木1650株10.66hm,松树850株/0,34hm ̄2。均是一年生实生苗于1983年春季造林,小区面积全是0.2hm ̄2。10年生时进行了生产力调查,并计算了生物能积累,辐射能利用,养分利用效率和归还串等。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火炬松混交林生产力最高达到6.55t/hnta,养分利用效率好,每吨养分可生产生物量73kg/hna‘·a:杉木加勒比松混交林辐射能利用率最大达到3.97%,生物能积累总计为17336kJJm2·a,养分归还率最好达到4.86%。从生产力、辐射能利用率、养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归还率等综合比较,得分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杉木晚松混交林)杉木加勒比松混交林杉木湿地松混交林杉木火炬松混交林杉木热带松混交林)杉木林。总之,经营杉松混交林经济效益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5.
巨尾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安国有林场1992年在海拔260~280m的丘陵山地引种巨尾桉。6.5年生平均胸径14.2cm,平均树高18.9m,蓄积205.7m3/hm2,产材量218.8t/hm2,销售收入56888元/hm2,成本利润率230.8%,产出投入比1.89∶1。本文介绍引种栽培技术措施,林木生长情况和引种适应性,并对经营效果进行财务分析。  相似文献   

6.
浙江及皖东丘陵地区火炬松生长分析迟健,李桂英,李春发,曾文胜,陈学堂,张建中关键词火炬松,生长分析,密度我国引种美国南方松已有46a历史,大规模引种在7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树种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生长通常良好[1,2]。其中浙江引种南方松5000多hm...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暖温带宝应运河堤碱性土壤上引种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晚松,9年生时全部进入速生期,13年生平均树高12.31m(火炬松)~10.22m(晚松),胸径18.70cm(火炬松)~12.63cm(晚松),均超过了南方引种试验林标准。高、径年生长节律亦与亚热带地区相似。不同树种生长差异极显著,火炬松>湿地松(美国佐治亚源)>湿地松(广东台山种源)>短叶松>晚松。保存率都很高,但在不同树种间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省大气污染地区的隆昌县境内,1990~1992年进行了火炬松人工幼林7种(含对照)处理的施肥试验,试验林分6hm2,观测区1.8hm2。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在树高、胸径、地径的生长量差异都极显著(α=0.01),6种施肥处理中,含P、Ca、N元素的肥料配方效果最好,在施肥后的3a中,最佳处理比对照树高相对生长量增加80%~166%。施肥处理减缓了火炬松幼林污染危害症状。施肥第二年5月,叶黄化率比对照减轻13%~60%,落叶量减少25%~77%。  相似文献   

9.
台湾青枣的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增 《云南林业》2000,21(6):16-17
台湾青枣又称台湾甜枣,植物分类学上为鼠李科枣属,属印度毛叶枣第四代改良选育品种。90年代初期,广东省一些科研人员和台商从台湾引入大陆试种,从1997年开始规模发展,目前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已引种栽培近 6 666.7 hm2,我省红河、西双版纳、玉溪、昆明、德宏及楚雄(元谋)等地州市引种试验示范面积已达333.33hm2。现将云南各地引种试验示范情况综述如下,供广大生产者参考。1引种概况 云南各地90%以上的引种品种为高朗一号,其品种特性表现为:生长速度快,当年栽植当年挂果,即使7~8月…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暖温带宝应运河堤碱性土壤上引种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晚松,9年生时全部进入速生期,13年生平均树高12.31m(火炬松)~10.22m(晚松);胸径18.7Ccm(火炬松)~12.63em(晚松),均超过了南方引种试验林标准。高、径年生长节律亦与亚热带地区相似。不同树种问生长差导极显著,火炬松>湿地松(美国佑治亚种源)>湿地松(广东台山种源)>短叶松>晚松,保存率都很高,但在不同树种间差异不显著,说明4种国外松都能适应宝应运河堤及相似地区生长。引种成功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容器苗带土(松菌根真菌)造林。  相似文献   

11.
1986年在10年生以上的火炬松Pinustaeda和黑松P.thunbergii发生严重的枯梢病Diplodiapinea(Desm)kicks.发生面积达5000hm2。多年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4-5月间进行营林措施防治效果最佳,防效最高可达85%。  相似文献   

12.
杨梅改接换种技术试验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连续8年的改接换种试验,野生杨梅采取接后遮荫,防护、抹芽、立支柱、摘心和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应用疏花剂等措施可减少杨梅大小年,从而获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显示,其投入与产出之比(1:5.52)大于实生苗嫁接(1:1.02),目前已推广68.6hm^2,已投产34.9hm^2,年均净收入16.526万元/hm^2。  相似文献   

13.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相似文献   

14.
海拔对引种火炬松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州省龙里林场进行不同海拔火炬松引种造林试验,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随海拔的降低,火炬松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逐渐增大;随海拔的增高,林分受凝冻灾害程度显著加深,海拔1300m的火炬松林分受灾情况最严重,部分林分已无培育价值;海拔高度是贵州省中部地区引种火炬松的首要限制因子。在海拔1300m及其以上的山地不宜发展火炬松.  相似文献   

15.
松树枯梢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年在10年生以上的火炬松Pinustaeda和黑松P.thunbergii发生严重枯梢病Diplodiapinea(Desm)kicks,发生面积达5000hm^2。多年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4-5月间进行营林措施防治效果最佳,防效最高可达85%。  相似文献   

16.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孙翠玲  佟超然 《林业科学》1997,33(6):488-497
对北京大兴县林场和河南省民权国营林场2块试验林,面积分别为1.86hm ̄2和3.2hm ̄2,连续四年(1992-1995)进行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研究杨树不同混交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混交可以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5种处理间存在差异(P=79%)。(2)不同混交处理,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P=87%),其中转化酶、磷酸酶在A、C处理中增长较明显;5种酶活性之间差异极显著(P>99%)。(3)杨树混交林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林地生产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自1974年以来,我市崂山林场先后4次引种不同种源的火炬松(Pinus taedaL.)造林面积达1200亩,均获成功。为了提高火炬松的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树生长,我们于1988年在崂山林场进行了火炬松容器苗造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造毛竹林速生高产栽培技术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造毛竹林速生高产栽培技术经验卢寅六,汤进才(宜兴市林业科学实验所)(宜兴市横山林场)毛竹移栽是扩大竹林资源的主要方法。笔者于1973年春在宜兴县横山乡横山村新造的66.67hm2毛竹林中选择1.33hm2进行速生丰产技术的研究,据1986年对其中6...  相似文献   

19.
马尖相思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持续6年,面积达23.67hm ̄2的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适于云南引种区采用的马尖相思育苗、造林技术。在普文引种试区马尖相思生长迅速,6年生树高年均生长量达2.31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9cm,活立木蓄积289.04145m ̄3/hm ̄2,年均生长量48.173575m ̄3/hm ̄2;4.5年生的马尖相思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05.6t/hm ̄2,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马尖相思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持续6年,面积达23.67hm^2的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适于云南引种区采用的马尖相思育苗、造林技术。在普文引种试区马尖相思生长迅速,6年生树高年均生长量达2.31m,胸径年龄生长量为2.9cm,活立木蓄积289.04145m^3/hm^2,年均生长量48.173575m^3/hm^2;4.5年生的马尖相思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05.6t/hm^2,有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