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治水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治水名人的言论、著述及领导或组织治水活动的实践;二是治水工程建设之初的规划、设计以及通过多年运行的管理等实际效果。灵渠作为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已经运行两千余年,仍发挥着航运、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对其治水思想的研究应属于第二方面。本文通过对灵渠的规划理念、设计思路和岁修制度创新等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灵渠不仅是古代水利工程使用长久、效益不衰的经典范例,也是我国古代治水经济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张芳 《古今农业》2004,(4):65-72
明末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十分重视我国的水利事业,积极钻研水利科技。文章从主导观点、地区治水、水利科技、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探讨他的丰富水利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一生关心水利建设,直接领导了大江大河的治理和规划。周恩来关于治水的目的、原则、方针、途径、措施、根本保证的思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新中国的水利建设实践,而且大大丰富了中国治水理论的宝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长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史书、诗文、年谱和地方志等入手,对白居易一生参与和指挥完成的三个水利工程,即杭州西湖、苏州山塘河和龙门八节滩,进行了全面考察;考论了他的兴水治水行为对当时及后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新唐书》"地理志"没有记录他的治水事迹的原因;同时通过观察白居易与水利建设的关系,解读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及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明朝永乐年间,太湖流域的苏州府、松江府一带大水成灾,朝廷委派户部尚书夏原吉来江南筹划根治事宜。他在汲取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不囿陈规,顺势而为,采取"掣淞入浏"、"掣淞入浦"的方案,使苏松地区水患得到有效治理,并在"苏松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然而,时过境迁,夏原吉苏松治水的成果也因后期浏河复淤、吴淞江束狭、农田灌溉失利等问题而招致非议。通过查阅相关方志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对夏原吉苏松治水方案的得失再作评析,以期能对当今太湖地区治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不朽丰碑。在都江堰治水过程中,和谐思想成为了其永葆青春的理论根基。其和谐思想包括顺应地势、不与水敌、造福百姓、毋累民生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完整思想体系。对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与构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这一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来污染严重的浙江省浦江县,近几年成为浙江"五水共治"的先进,也是全国治水的先进。结合浙江浦江治水现状,阐述了浦江治水的意义,并详细总结了浙江浦江的五大治水经验。  相似文献   

8.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伟大的科学家,不论在天文、数学,还是水利、测绘以及仪器仪表制造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成就,其中治水之路上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给子孙后代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文章对元代科学巨匠郭守敬的治水之路展开了讨论,了解郭守敬的治水经历,分析郭守敬治水的重要意义,汲取郭守敬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个农村党员,一个军营里出来的兵,虽然脱掉了军装,但他没有脱掉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他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路、栽果树,使沉默贫困的山村带来了勃勃生机,走上了文明富裕的小康路。他就是被群众誉为山村“领头雁”的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榆树山村党支部书记公方平。  相似文献   

10.
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两位水利导师”之一,淮河的治导是张謇费心力最多的水利问题。以张謇导淮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培养专业水利人才;张謇导淮时所设北洋政府导淮局(后改为全国水利局)是国家级流域管理机构雏形;区别于传统的治水,张謇导淮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型水利工程设计;在中国水利史上,张謇导淮上承传统官僚治水、经世致用之学治水,下启近代专家治水、科学治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水灾的频率之大 ,危害之烈已构成中国的心腹之患。为了落实江泽民同志要把水的问题作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的指示 ,对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思考。论述了古往今来“治国即治水 ,治水即治国”的道理。在总结我国治水成就的同时 ,也指出我国严重的水旱灾害加剧的态势。指出水灾的形成既有复杂的气象因素 ,也有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人为因素。剖析了历年来我国治水之路所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河流治理 ,轻生态治理 ;二是重防汛抗洪 ,轻水资源综合利用。认为解决长江水患和黄河断流的根本措施 ,在于尽快决策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治水的根本目的应当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黄淮运水患治理交错复杂,治河思想与实践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合流与分流的论争显示了在实践基础上遵道而用权的儒家思想,将黄淮运作为整体治理,以及治河筑堤中对天地人水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古代系统思想的明证,治河工程中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彰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朴素辩证的思考则在化水害为水利的多种思路中处处显现。本时期,传统哲学思想与明清治河思想和实践互为表里,相互验证,至今仍充满很多合理化因素,对当代治水思想与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赛典办赡思丁不仅是我国元朝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治水专家。公元1274~1279年(至元十一年~十六年),他任云南省平章政事(最高行政长官)期间,曾带领当地各族人民治理滇池水害。在他的领导下,建成了松华坝许进行了火量的沟渠疏浚工作。随着灌溉渠网的建立,滇池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鉴于赛典赤赡思丁在水利上的建树,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水利名人。  相似文献   

14.
一 据说,在远古洪荒时代,咆哮而凶猛的黄河经常被阻塞在龙门,造成灾难,幸有大禹疏而导之,才使人民幸福生存下来.其实,早在大禹之前,就有一个强悍的部落,一直在与经久不息的洪水不屈不挠地搏斗着,这个部落的首领叫共工,他才真正是我国第一个治水英雄.所不同的是,共工采取的是堵的办法,后人正是借鉴了他的失败,最终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一、以治标为主的传统治水实践及历代学者的反思 1、以治标为主的传统治水实践 我国秦汉以来防洪治水的核心活动就是"防御"和"疏导".其中以下游的筑堤防水最为发达,演变出各种复杂的堤防工程.从早期的单纯防御到明清的筑堤束水,从早期土堤石堤到后来的防御固堤和多样化的埽工,虽然治水的指导方针和技术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堤防一直是防洪治水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利是从立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系统、全面地体现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是对传统治水观念的大发展和大解放,是一种治水观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水利是农业经济的命脉。随着国家近几年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投入大,管理不到位依然制约着水利的发展。如何改变水政监察工作现状,提升水政执法力度,维护水工程设施,保护好水资源,成为今后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的关键。文章就当前省属水利工程单位水政监察工作现状以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强化队伍建设机制、协调处理水事案件以及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三方面的思路,以塑造执法队伍形象,强化执法能力,树立水法权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科学治水之路。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民国时期区域性治水方略的出现,和治水权利从士绅向近代国家的转移趋势。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了水利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施工组织制度。民国时期为了解决广东的粮食问题,大力兴建各类水利设施,在平原实行筑闸联围,增建堤段;在山区大建各种类型灌溉设施。为此,民国时期广东的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超过明清时期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江苏省丘陵山区分布及其特点,梳理了江苏省山丘区治水规划和思路的变迁,列举了山丘区治水的工程措施和农田措施,对山丘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山丘区治理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仪祉是中国由古代科学技术进入近代科学技术治河的开路人.在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史上,他不仅大量引进、传播西方先进水利科学技术,也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治水理论.他肯定了中国传统堤防的作用,提出"学术筑堤";注重堤防的治导作用,将河道整治工程作为筑堤防洪的外延;强调植物固堤护滩要避其松土之短,扬其助淤之长;他还希望全面改进传统堤防的施工管理和基础科学研究,建设防洪、治导、灌溉、交通一体化的堤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