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宁夏红寺堡扬水工程概况,从建设背景、组成与功能、安装数量及流程等方面总结了测控一体化闸门的建设及应用情况,分析了流量数据比测结果及常见故障的处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地方农业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平罗灌区的基础情况入手,开展灌区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建设内容的分析,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重要水情站点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和存储以及实现总闸、干渠级别重要分水口的自动启闭及量测水。通过主要硬件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包括灌区信息化总体结构与数据信息流程、视频监控系统、闸门测控系统以及灌区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等系统软件设计工作,实现基于GIS、GPS等手段的灌区基础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灌区的可视化,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年工程建设情况,极大地提高了灌区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目前灌区渠道输配水计量、监测相对滞后,各种计算程序或软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状况,开发适用于多种断面型式渠道的水力参数一体化计算程序。【方法】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及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并建立适合灌区灌溉用水特点,集多断面、多参数及实时性与分析性、汇总与存储性等于一体的且可在Windows 7和Vista及其更高版本环境下运行的水力参数一体化计算程序,将其在某灌区进行实际使用,并将该程序计算流量与流速仪所测流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成功开发了适合多种断面型式渠道水力参数的一体化计算程序,实际应用及比较结果表明,其流量计算最大相对误差为1.35%。【结论】开发的多种断面型式渠道水力参数一体化计算程序可广泛用于灌区流量、流速的实时计算及各种水量的汇总与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实时水位和闸位情况,减轻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对水位的响应速度,韶山灌区建立了水位、闸门测控系统。系统采用8031单片机对水位、闸位实时采集,通过RS-485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室的PC机。当单片机接收到PC机传输来开、关闸命令时,自动根据传输来的数据开、关闸门到规定位置。  相似文献   

5.
宁夏红寺堡扬水灌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管理处紧扣“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2019年引用干渠直开口用水量测新设备新技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测控一体化闸门比传统闸门在远程监测、定量供水、自动计量、优化配置水资源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1石津灌区概况石津灌区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南部,黑龙港流域,属于国家级大型水利灌区。灌区水源来自于滹沱河上部中上游的黄壁庄、岗南2座并联运行可以调节运用的大型水库,2座水库兴利库容12.5亿m3。灌区灌溉面积4 155 km2,设计灌溉面积244万亩,耕地面积435万亩,现有固定资产51.7亿元。2工程情况介绍石津灌区灌溉渠系现有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6级渠道,渠道设计流量120 m3/s,叠加流量145 m3/s,1.1万多座闸涵建筑物坐落在各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梨树灌区渠首闸门系统设置、闸前流态、出口流态系数进行估算,科学地分析、计算出闸门系数,通过流量布设,水位观测断面布设,推算出了系数率定。  相似文献   

8.
在疏勒河灌区现有信息化系统基础上智能开发,在全灌区推广应用远程闸门联合监控系统,实现流域闸门远程按需自动配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特设量水设施缺少调控功能和传统闸门测流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一种以机翼形量水槽作闸墩的新型量水闸门,根据测流原理分析确定试验观测参数,采用水力性能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流量Q、不同闸门开度e条件下量水闸门的过流流态变化及流量公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机翼型闸墩量水闸门各流态闸前水流平稳,上游水深和水翅最高点随流量增大而升高,随开度增加而降低;上游水面线的变化随流量增大而变小,随开度增加而变大。2)闸墩的流线体型使得堰孔流的判别阈值(闸门相对开度)发生改变,判别阈值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而后趋于平稳,最低为0.75,高于平底坎平板闸门的判别阈值0.65。3)拟合得到新型量水闸门堰流及闸孔出流的流量公式,与实测流量对比,相对误差小于5%。本研究提出的机翼型闸墩量水闸门既实现测控一体的功能,又保证流量的精准测量,可为灌区量水设施应用及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灌区明渠水位流量监测对于计量灌溉促进灌区节水和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意义重大。本文就监测系统中必备的水位传感器、明渠超声波流量计、数据采集及流量积算软件及数据通信系统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五家子灌区是引嫩入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渠总长11公里,干渠设置4个分干渠、6个直属支渠,设计最大流量30.87立方米每秒。五家子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立,为镇赉县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灌区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灌区专业人才匮乏、培训力度不大,供水期个别农户私建小闸门造成水渠供水不畅,渠道维修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内加强交流、对外开展交流培训,加强宣传及制度建设、严查供水高峰私建,制定系统维修方案、关键位置建设成永久性护坡等建议,以期为更好完成灌区任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慧灌区的不断发展,针对大型灌区运维管理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无法互融互通、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构建了基于BIM+GIS大型智慧灌区运维管理总体框架,应用BIM、GIS、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从数据来源、数据储存、应用服务三方面阐述了大型智慧灌区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要点,对灌区进行网络化建设并构建数据库,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数据的共享,提高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某灌区为例,通过不同阶段的应用建设构建了灌区内设备及建筑物的BIM模型,与GIS数据相融合,最终实现灌区“一张图”的可视化管理以及灾害应急管理、设备系统运行状态评估、运维检修决策、安全运行管理等多方位服务,促进了大型灌区运维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对提高智慧灌区的运维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灌溉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操作的安全性,对各泵站做信息化改造。包括对机电设备运行情况、水泵流量监测、闸门水位流量、气象测报、调度中心等的信息化改造,以确保很好的为灌区人民服务,解决农作物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芮雪 《甘肃农业》2013,(23):93-94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一项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电力提水灌溉工程。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省城兰州以北180千米处;灌区东临黄河,北与腾格里沙漠接壤;是一个横跨甘蒙两省区的景泰、古浪、民勤、阿拉善左旗四县(旗),跨黄河、石羊河流域的大(2)型电力提灌水利工程。整个工程由景电一期工程、景电二期工程、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三部分组成,由于千支渠分布范围广泛,中心调度系统位于景泰县城,怎样远程集中测控各支渠水量及闸门开启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此问题作者及有关人员在灌区支口采用了一套远程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而为了提高渠道的运行管理水平,对这种复杂庞大的供水系统,实行运行自动化控制十分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上,结合渠道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建立了可直接应用于不同运行方式的大型调水工程运行调度数值仿真模型,并把该模型运用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运行调度仿真计算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渠道自动化运行数值仿真系统可较好地实现多种运行方式下的渠道运行调度仿真计算,各种运行方式下渠道的闸门开度及水位过渡过程都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灌区水资源管理水平,在“河渠电子数字水位流量计”水位流量率定系统中,通过对水位流量率定曲线的研究,利用加权正交多项式作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算法,设计出了能较好反应水位流量关系的曲线,并可根据需要对曲线进行调整、拖拽。该系统以电子水尺读取水位为基础数据,通过率定的曲线生成水位流量对照表,计算出瞬时水量、累计水量,生成日报表、月报表,同时可对任意渠道的用水情况进行查询,方便水文工作者及时作出决策,合理进行水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7.
潘庄灌区引水闸采取太阳能远程闸控系统,通过太阳能提供动力控制闸门启闭,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闸门启闭的效率,为灌区引黄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了灌区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了重要目标。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完成灌区各项工作,同时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问题展开研究,其目的在于将大型灌区的职能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供水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小型渠道衬砌和防渗处理是灌区节水灌溉推广中重要的工程措施,根据渠道设计流量、渠道断面尺寸选择防渗形式和质量标准,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基于此,通过对渠道工程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选择渠道衬砌形式,并对施工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敏 《现代农业》2014,(2):78-79
河套灌区末级渠道存在坡降平缓、水头损失小、泥沙及漂浮物多、开关口频繁、流量变幅大等技术难点,末级渠道量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探索适于河套灌区特点的量水方法和量水技术已迫在眉睫。本文对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技术进行比较,提出适合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的设施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