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豫南"稻-油"轮作区由于水稻腾茬晚、土壤湿度大,加之常遇阴雨天气,常规播种难以进行。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摸索和探讨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又称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播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宁国市种植模式大部分是一油一稻,油菜是当地主要的午季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前宁国市油菜主要采取免耕直播机开沟覆土种植,施肥与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以人工为主,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制约着油菜种植面积扩大。近年来通过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既有效缓解油菜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种植效益,对优化秋冬季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稳定油菜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稳定发展,2010年冬种油菜面积达到120万公顷。如何扩大油菜生产面积,安仁、衡阳等县"稻—稻—油"生产发展较快,为各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认真借鉴安仁县"三熟制"油菜生产经验推广"三熟制"油菜生产,每667平方米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由于油菜是惟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在轮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油菜种植面积还在逐年扩大。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多数农民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并不很高。  相似文献   

6.
正1现状洋县是汉中市油菜种植大县,常年种植面积12.5万亩,平均亩产165千克,总产2.06万吨。耕种方式以稻~油;稻~麦;油菜与玉米;油菜与豆类(薯类);油菜与蔬菜轮作为主。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农产品价格下降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造成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方式生产成本快速增加,种植效益持续下降,亩纯收入出现亏本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压油扩麦"和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为中国重要的油菜生产基地,也是内蒙古油菜生产主区,其全年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的1/4和1/5,并呈现出迅速增长之势。以油菜生长特点为切入点,介绍了良种选用、种子处理、适时播种、追肥灌溉、化学除草与及时采收等油菜栽培技术,提出了科学栽培、推广机械化种植、防治病虫害、种植优质油菜、冻后补救措施、提高加工能力与扩大种植面积等提高种植效益的举措,旨在为广大种植户科学种植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9.
“秀美江西”是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目标,简单概括就是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笔者认为,发展“双低”油菜,实行“稻-油”水旱轮作,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是助推“秀美江西”建设的有效途径。1发展“双低”油菜的重要意义1.1能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秀美江西”建设的基础是经济持续发展,油菜作为江西省第一大油料作物,约占全省油料种植面积的75%,是唯一可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油料作物。发展“稻-油”两熟或“稻-稻-油”三熟种植,一方面能提高复种指数,增油增收,如果全省油菜面积达1300万亩,总产达150万t,可实现产值80亿元;另一方面可提高水稻单产,增粮增收。研究表明,油菜茬水稻比冬闲茬水稻每亩增产10%以上,若发展1300万亩“稻-油”或“稻-稻-油”,可增产稻谷5.85亿kg,增收15亿元以上,实现种植效益和粮食供给安全的统一。近年来,“油菜花经济”已成为各地增收的新渠道,据婺源县有关部门统计,该县“油菜花”休闲旅游带动当地每年增收1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要建设农业强国,把“油瓶子”端得更牢更稳,应持续扩大粮油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强产能。我国是油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种植面积超1亿亩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4,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云贵地区,冬油菜生育期一般在200 d左右,通常在10月播种,次年4-5月可收获。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稻油、稻稻油轮作已经成为冬油菜主产区的主要种植模式。湖北恩施建始县大力开发冬闲田种植油菜,积极探索绿色高产技术在建始县油菜栽培中的集成应用,确保油菜种植质量与产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油料的稳产保供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市常年种植油菜8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油菜与稻麦相比,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较低,特别是南部稻区,由于受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油菜生产一直处于低迷局画,制约了油菜生产发展.受北部旱田直播油菜的掀起和稻麦套播轻型栽培技术的启发,本站1998年开始对稻套油轻型栽培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操作简便、农户易掌握的稻田套播油菜轻型栽培技术模式及其体系。这一栽培模式和体系迅速在全市各地推广应用,并辐射周边县市的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湖南省农委迅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发油菜的多种功能,以"花"为媒做强油菜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见行动、出实效。湘北主产区油菜面积持续保持稳定,湘西、湘南等新兴产区油菜生产发展势头强劲,一季水稻加一季油菜的"稻-油"轮作模式,成为湖南省主体模式。2015年以来,湖南省油菜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一,常年在126.7万公顷以上。油菜生产用工较少、成本  相似文献   

13.
稻田保耕种植结构调整对小麦、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田保耕种植结构调整对小麦、油菜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秋马铃薯/油菜模式中油菜植株个体生长矮小,根系不发达,根体积是传统稻油轮作的1/2,稻-菜-麦模式下小麦植株个体长势好,根系下扎深,根体积受影响小,但均以0~5 cm土层分布较多;在水稻-秋马铃薯/油菜模式的油菜开花期与稻-菜-麦模式小麦拔节期,油菜与小麦根系活力分别为4.94、7.23μg·g-1·h-1,是传统稻-麦(油)轮作根系活力的1/2,油菜、小麦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几乎不受影响;由于水稻-秋马铃薯/油莱、稻-菜-麦的油菜、小麦中前期生长受抑制,导致油菜减产6.29%,小麦减产不明显.油菜主要由于有效分枝阶段受影响,而小麦主要由于着粒数低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4.
豫南稻区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豫南地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为46.7万公顷,年产量达到350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为保护豫南稻区生产安全,近年来,我们认真分析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形势,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一套豫南稻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荆门。”业界的这一评价,形象道出荆门油菜产业的地位。中国是世界油菜种植大国,在最适宜油菜种植的长江流域,油菜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荆门是长江流域最核心的种植区域,常年种植面积达13.33万hm^2,占湖北省油菜种植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全国的六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稻-油轮作是百色市北部山区的主要耕作模式之一,水稻收获后,油菜于秋季种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光热,协调好油菜个体与群体关系,从而获得最高产量。通过本试验可见在百色市北部山区,花油3号油菜种植密度以150 000株/hm2左右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豫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带过渡性气候类型,适宜双低油菜的种植,但该地区主要以稻茬田油菜种植为主,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双低油菜平均产量不高。本文首先分析了豫南地区稻茬田油菜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当地实情从选种、晒田、播种、管理、收割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双低油菜的栽培技术,重点介绍了稻茬田油菜的种植、移栽和田间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一、乐至县油菜生产现状乐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油菜的适宜种植区域。油菜是该县主要的油料作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县内油菜常年种植面积22万余亩,总产3万吨以上,产值近2亿元,提升油菜生产水平对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促进产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  相似文献   

19.
气象条件对油菜生产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26.8%。2007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8万余亩,总产量达8000余t。历年油菜产量资料表明,在  相似文献   

20.
瑞安市林溪乡地处瑞安市西北山区,大多数行政村在海拔500m以上,系单季水稻耕作区,冬季以种植油菜为主,当地群众习惯采用“油菜—单季稻”耕作模式。常年全乡油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油菜是当地冬季主要作物。2006年前推广“沪油15”、“浙双6号”等常规双低油菜品种。2006年10月,从瑞安市农业局引进杂交双低品种“沪油杂1号”试种。2007年10月扩大种植198亩,表现优质高产,受到山区农民好评。现将试种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