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东省宁阳县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把发展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实施“五动”战略,取得了显著进展。2008年,全县新增玉米收获机133台,保有量达到254台;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78台,保有量达到87台;规划保护性耕作面积3.7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示范点6个、2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30个。全县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体做法:一是行政推动,为做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提供领导保障;二是宣传发动,为做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上下联动,把发展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四是效益驱动,为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五是典型带动,推动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8年8月29日,山东省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在济南召开。各市农机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分析了全省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工作和形势,研究部署了加快全省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山东省政府省长助理陈光等领导参观了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机械作业现场。农业部农机化司宗锦耀司长和省农机办林建华主任分别作重要讲话,青岛、泰安、菏泽等市汇报了工作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近日,山东省嘉祥县被农业部确定为2012年度全国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项目续建县。自2011年实施全国保护性耕作新增示范县项目以来,嘉祥县农机化创新示范服务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全县建立了5个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示范区通过保护性耕作取得了蓄水保墒、培肥保土、节本增效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7年,山东省把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有123个县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保护性耕作面积发展到132万亩,比去年增长215%。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为农民增收节支5.9亿元。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宁阳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山区交接地带,是农业大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1.宣传培训,营造发展保护性耕作氛围2008年,宁阳县农机局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保护性耕作宣讲团,由班子成员带队,深  相似文献   

6.
李清明 《当代农机》2009,(11):59-60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机局积极响应农业部和省农机办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号召,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全力推动,从2005年试验保护性耕作开始,短短3年,全区保护性耕作面积发展到0.57万hm^2,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230台,实现了保护性耕作推广范围、作业面积、机具数量和经济效益跨越式发展。东昌府区保护性耕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分析了山东省邹城市在推广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从2002年起开始引进试验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全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到1400khm2,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增加到1.0‰左右,累计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50838台,累计保护性耕作面积6456khm2,累计增产粮食58.9亿公斤,增收节支93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山东保护性的实践与探索1.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002年,山东省  相似文献   

9.
2003年山东省农机推广站承担了农业部和省财政厅下达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设立了惠民、昌邑、章丘和淄川等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区)。目前,全省已有10个地市20多个县市积极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探索和积累了在一年两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经验,为山东省大面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以来,山东省茌平县始终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效果。2008年,我县建设16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万亩,2009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5万亩,玉米机收面积22万亩,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胡显威 《农业工程》2022,12(11):24-29
总结了秸秆覆盖率、免耕精量播种参数、机具作业面积等主要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典型保护性耕作监测设备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现有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兼顾不同需求发展产品化、系列化、标准化的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装备展望与建议,为解决制约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实现智能化是提升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作为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本文首先从接触式、机器视觉式和GNSS式三种免少耕播种自动导航技术入手,阐述了自动导航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对作业参数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地表秸秆覆盖率的快速检测技术、免少耕播种机播种参数监测技术及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面积监测技术;之后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免少耕播种机漏播补偿控制技术和作业深度控制技术。最后在总结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现有应用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保护性耕作机具自动导航技术、作业参数监测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三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花雨亭  许紫良  程利 《农业工程》2021,11(11):20-22
长期以来,对黑土地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和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得黑土地逐渐变硬变薄,出现了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迫在眉睫,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土地上的应用效果和推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和成功经验,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在农作物增产增收、黑土地养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保护性耕作在吉林省更好地推广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适应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目前在北京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2003年开始,在农业部、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环保局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项目的基础上,通过3年的系统研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针对北京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北京市技术模式和机具现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 促进四川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是针对传统耕作弊端而发展的一种技术,它取消铧式犁耕作,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持土壤自我保护功能和自我培肥功能,减少维持这种环境的消耗。为此,介绍了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四川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四川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点和关键,以及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效益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岛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阶段的回顾与论述,介绍了青岛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的成效,也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青岛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在保证种子正常发芽、生长的基础上减少耕作的农业耕作技术,通过农作物秸秆等覆盖地表、农药控制病虫害来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防止扬尘、减少侵蚀、蓄水保墒、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作用,不仅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还能够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我国建设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节约型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冯娜  刘欣  刘元春 《农业工程》2017,7(6):18-20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土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农田措施,备受关注。概述了在新发展形势下保护性耕作研究的进展以及在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建设、作物增产丰收和节水节能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保护性耕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two tillage treatments and two fallow period managements under continuous maize cropping on soil temperature, soil water dynamics and maize development were evaluated over a 4-year period (2005–2008). Tillage treatments were conventional tillage with mouldboard ploughing and conservation tillage with disk harrowing. The fallow period managements were bare soil or soil sown with a cover crop after maize harvest. For each year, topsoil temperature (0–20 cm-depth) was lower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s at sowing, from 0.8 to 2.8 °C. This difference persisted several weeks after sowing, and disappeared afterwards.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higher soil water content was generally measured at sowing an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strong fluctuations were observed at 40 cm-depth. Under conventional tillage, soil water content varied mainly in the tilled layer (20 cm-depth). Tillage and fallow period management affected water flow rate at 40 cm-depth. During the maize growing season, the lowest drainage volumes were measured in 2006 and 2008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cover cropped plots. No effect of fallow period management on maize development and yield was observed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yields were measured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2005 and 2007. From this 4-year experiment under continuous maize cropping, using cover crop and reducing tillage intensity enhanced water use efficiency while maintaining or increasing maize yields.  相似文献   

20.
贾一琦 《农业工程》2018,8(5):138-140
基于陕西省礼泉县的125户农户调研样本,进行农户个人禀赋对保护性耕作响应情况的影响研究,探讨其政策含义。结果表明,促进和改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情况需要考虑主体特征的影响。政府应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活动及技术研发提供更多的引导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