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最终通过环境介质传递进入水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铝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etra (4-carboxyphenyl) porphyrin,TCPP)为功能单体制备三维Al-TCPP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纳米片,并以Al-TCPP纳米片为吸附剂,构建了水体中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高效吸附去除方法。探究了Al-TCPP纳米片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对其吸附三唑类杀菌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并获得最佳吸附去除条件;选取3种典型杀菌剂,研究了Al-TCPP纳米片对目标物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等吸附行为机制。结果表明:Al-TCPP纳米片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且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该反应进行。采用本方法吸附不同环境水体中的三唑类杀菌剂,结果表明:Al-TCPP纳米片对不同环境水体中的1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综上所述,Al-TCPP纳米片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吸附去除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环境水体中...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降解三唑类杀菌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唑类杀菌剂因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已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但同时也因其残留期较长、易污染土壤而备受关注。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修复被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文章从降解三唑类杀菌剂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理及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目前有关微生物降解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多数仅限于降解菌的筛选及影响降解的因素分析等方面,对于三唑类杀菌剂的微生物代谢途径、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和基因,以及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的对映体选择性降解机制等机理方面的研究仍较少,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 TFs)是一类广谱、高效、低残留、长效、内吸传导性好,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新型杀菌剂,对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在作物病害防治上被广泛应用。三唑类杀菌剂在防治水稻中、后期真菌性病害上取得了极好的防效,是应用量较大的杀菌剂之一。但由于三唑类杀菌剂使用不当,在生产上造成了大量的药害实例,导致水稻减产或绝收,同时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作者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三唑类杀菌剂的分类、使用方法、作用机制,对水稻产生药害的原因、症状表现和机理,使用三唑类杀菌剂时避免发生药害的措施及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智华  郭正元 《新农药》2005,(6):23-25,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三唑类杀菌荆,简叙了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对目前三唑类杀菌剂的检测方法以及环境行为及降解途径作了一般介绍。  相似文献   

5.
含两个手性中心的三唑类杀菌剂色谱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杀菌剂,而绝大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属于手性农药,具有1个或2个手性中心,存在2个或4个对映异构体。本文在近年有关三唑类杀菌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气相色谱和合相色谱法等方法对含两个手性中心的11种三唑类杀菌剂 (氟环唑、多效唑、三唑醇、联苯三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叶菌唑、苄氯三唑醇、环唑醇、糠菌唑和乙环唑) 进行分离测定的研究进展,可为多个手性中心三唑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可能存在的累积性膳食摄入风险,本研究基于蔬菜样品检测获得的三唑类杀菌剂残留数据,分析了来自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及福建省 5 个地区的 1612 批次蔬菜样本中 8 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布,并采用相对效能因子法以及概率评估方法的蒙特卡罗 (Monte Carlo) 模拟技术和 Bootstrap 抽样技术,对目标人群通过蔬菜摄入三唑类杀菌剂的累积急性及慢性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检出较多的农药及产品组合为芹菜和西红柿中的苯醚甲环唑,检出率分别达到 23.1% 和 20.4%,其他检出率较高的农药还有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烯唑醇、丙环唑、抑霉唑及腈菌唑。各类蔬菜中,黄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对不同人群累积暴露量的贡献率最大,为 50%~70%。在第 97.5 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慢性暴露量均低于慢性参考剂量 (ADI),其中 0~35 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商 (%ADI) 值最高,平均为 34.6%,但仍低于100%;在第 99.9 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急性暴露量均低于急性参考剂量 (ARfD),0~35 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商 (%ARfD) 值最高,平均为 51.7%,但也低于100%。研究表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及福建 5 个地区蔬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累积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皆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菌核净、噁霉灵和丙硫唑杀菌剂对核盘菌进行了毒性测定,明确二甲酰亚胺类、异恶唑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核盘菌的作用效果的区别,为生产上防治菌核病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物毒性上三唑类的杀菌剂丙硫唑对核盘菌的抑制最显著,其EC_(50)为0.857 8μg/mL。生理毒性上,菌核净对细胞膜透性抑制效果最显著,丙硫唑对麦角甾醇含量的抑制效果最显著,为92.49%;菌核净对草酸含量的抑制最为显著,为73.00 mg/mL;丙硫唑对蛋白质含量的抑制较好,为78.77%。  相似文献   

8.
戊唑醇的作用特点及其应用概况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甾醇类化合物是生物维持生命及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在真菌和细菌中 ,主要是合成麦角甾醇 ,它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对细胞膜的渗透性起重要作用。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已成为新型杀菌剂的重要靶标之一 ,其抑制剂由于活性高、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而在应用初期受到普遍重视。从化学结构来看 ,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品种主要是三唑类、咪唑类、吡啶类、吗啉类和哌嗪类等化合物。戊唑醇 (tebuconazole)是一种羟乙基三唑衍生物 ,属三唑类内吸杀菌剂。毒性分类属低毒杀菌剂。该化合物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86年最先开…  相似文献   

9.
引言在澳大利亚西部,钱伯斯(1962)评价了杀菌荊田间防治全蚀病的效果,他所试验的全部药剂没有一个有效。近来,用内吸性的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杀菌剂作种子处理,或土壤浸施处理,均达到防治效果。本研究在于评价苯菌灵和三唑二甲酮(分别是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化合物)防治全蚀病的效果,以及开发一种可商品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应用含药培养基诱导和紫外线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对优良生防木霉菌株T2-16进行了抗三唑类杀菌剂的遗传改良,获得了具有较好耐药性突变体13株。通过测定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和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拮抗性,获得1株拮抗活性高、对三唑类杀菌剂耐性好的突变体TUV-13,其对腈菌唑抗性提高10倍,对三唑酮抗性提高51倍,且耐药性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1.
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戊唑醇、己唑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手性农药的研究意义,以上3种手性杀菌剂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自然水体、土壤中、植物体内与其他方面)、以及其生物毒性、立体选择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四氟醚唑、戊唑醇、己唑醇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农药》2004,(6):62-62
徐汉虹致力植物性杀虫剂研究获专利58项;三唑类杀菌剂面临困境;先正达的新杀虫剂cruiser;住友化学海外销售新杀虫剂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确14α-脱甲基酶编码基因CYP51A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三唑类杀菌剂敏感性中的作用,利用Split-marker方法敲除禾谷镰刀菌CYP51A基因并获得敲除CYP51A基因的禾谷镰刀菌ΔFgCYP51A菌株,比较该菌株和野生型菌株PH-1对5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ΔFgCYP51A菌株对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醇和三唑酮的EC50分别为0.024、0.047、0.148、0.154和0.474 mg/L。ΔFgCYP51A菌株对戊唑醇、三唑醇、三唑酮和丙环唑的敏感性均显著增加,而对烯唑醇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表明FgCYP51A基因与禾谷镰刀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状况,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90个采自山东省各地区的苹果轮纹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轮纹病菌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198 1±0.247 1 μg·mL-1和0.117 4±0.121 8 μg·mL-1。频次分布图显示,苹果轮纹病菌群体中出现了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和戊唑醇之间具有交互抗性;而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与代森锰锌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病菌引起的枝干轮纹病具有同等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田间防控苹果轮纹病的杀菌剂合理轮换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以超临界二氧化碳(CO2)作为流动相,研究了6种手性三唑类杀菌剂(苄氯三唑醇、联苯三唑醇、叶菌唑、乙环唑、糠菌唑和醚唑)在Chiralcel OD-H手性色谱柱上的对映体分离。考察了不同改性剂种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体积分数(0~15%)以及系统背压(13~17 MPa)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其在Sino-Chiral OJ和Chiralpak IB手性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独以超临界CO2为流动相时,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保留时间均大于60 min,而添加了醇类改性剂后其在40 min内均得到了洗脱。苄氯三唑醇、联苯三唑醇、叶菌唑和糠菌唑在柱温为34℃、系统背压为15 MPa、流动相流速为2 m L/min时,在20 min内均实现了基线分离(Rs≥1.5);优化改性剂(体积分数)分别为3%乙醇、13%乙醇、6%甲醇和7%乙醇。Chiralcel OD-H柱对6种供试杀菌剂的手性识别效果优于Sino-Chiral OJ和Chiralpak IB柱,但对映体分离时间要长10~20 min。  相似文献   

16.
葡萄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保护性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咪唑类、吡啶类,内吸性杀菌剂酰胺类、烟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恶唑类及多种复配剂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药剂测定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药剂和新投入到市场中的部分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较高毒力;6种复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菌株的毒力高于单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7.
黄瓜靶斑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4种常见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棒孢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中腐霉利、异菌脲对棒孢病菌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4.69%和84.42%;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丙森锌和代森锰锌抑菌率次之,分别为68.14%、66.37%和64.96%;咪唑类杀菌剂中咪鲜胺对棒孢病菌也表现较好的抑菌作用,为61.07%;三唑类与嘧啶类杀菌剂抑菌率一般,抑菌率大部分在50%左右,防治卵菌纲药剂氰霜唑和双炔酰菌胺抑菌率最低,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草莓枯萎病菌对四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明确山东省草莓枯萎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从有代表性的草莓种植区采集、分离了12个草莓枯萎病菌菌株,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其对四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对12个菌株的EC50值分别在0.1107~1.1670、0.1446~2.2586、0.1307~9.0317和1.1969~60.9270μg·mL-1之间.其中菌株LY002对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的敏感性较低;ZY002对苯醚甲环唑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LY002的69.10倍;TA005对腈菌唑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LY002的50.90倍;TA002对烯唑醇和TZ004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均较低,而LY001对这两种药剂最敏感.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常发性病害之一[1]。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用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辅之以栽培措施的综合防治技术。由于目前生产上抗病品种相对缺乏,药剂防治成为我国小麦白粉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唑类杀菌剂一直是我国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药剂,由于长期、大范围、单一的使用导致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大大提高。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酮的平均抗性水平已经达到56.58倍,抗性频率达到99.09%,其中高抗菌株占49.09%[3]。目前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性形势十分严峻,寻找三唑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成为控制该病害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月26日,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在江苏省第二十二届农药与药械信息技术交流会上举行新产品发布会,宣布小麦赤霉病防治新药剂——乐麦宝正式上市。据了解,乐麦宝(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是国内首个由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进行科学复配而成的杀菌剂,目前已获得国内全新登记,该产品能够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提高小麦的品质及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