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正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聚焦"三农"问题,强化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对接产业扶贫,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将花生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变成品牌优势、经济优势,把贫困户"嵌"到花生产业链上全方位精准带贫,使"小花生"变成了脱贫攻坚的"金豆豆"。园内建成1万多亩的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花生良种与普通花生相比,价格可增加2-3元/kg,户均年增收4800元。园内新型经营主体282家,吸收15000人就业,带动贫困户1617户稳定脱贫。园区鼓励贫困户种植优质花生,每种植1亩高油酸花生、彩色花生和其他优质花生,分别给予200元和100元的补贴,户均年增收3350元。花生加工企业吸纳135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2021,(3):55-56
正近年来,鸡泽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立足县域实际,大力发展辣椒特色产业,以鸡泽县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以带动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为着力点,强力推动辣椒特色产业产供销一体化,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一、辣椒产业发展背景鸡泽县地处海河平原黑龙港流域、漳河故道,是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产业龙头县。  相似文献   

3.
正延津县是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2019年6月份批准创建的全国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延津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优质专用小麦为主导产业,规划区域面积4.98万hm~2。延津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构建优质小麦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针对贫困户出台帮扶补贴政策,探索产业扶贫带贫长效机制,让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解决好小农户经营与大市场需求的矛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正正阳县以现代产业园为抓手,坚持务农、为农、兴农的理念,聚焦农村贫困人口,有效对接产业扶贫,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花生产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一、培育主导产业,挖掘园区特色优势(一)在规模种植上着力围绕贫困村发展和贫困户脱贫,产业园在花生种植上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六统一"模式,发展花生种植1.13万hm~2,并辐射带动全县85%的农村人口从事花生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1.47  相似文献   

5.
<正>新田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建设10个重点产业园区,扶持100个合作社,培育1000名农村乡土专家,带动10000户贫困户脱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增产、经营主体增效、贫困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6.
正一些地方全面推行的产业资金量化入股扶贫模式,貌似为了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则有"精准脱贫、精准应付"之嫌。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权下放到贫困县后,很多地方积极探索新型扶贫模式。一些地方把产业扶贫资金量化给贫困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贫困户每年获取一定的分红。笔者调研发现,这种扶贫模式让不少贫困户短期内增收脱贫,但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些地方贫困户分红就持续到2020年,分红标准按照确保贫困户年收入超过脱贫标准线精准设计;有些地方绝大多数贫  相似文献   

7.
青川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农业县,面对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勇于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突破常规、创新机制,破解资源转化资本的困难,创立农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如:创新探索"飞地"扶贫资源资本化机制、土地流转增收机制、就地务工增收机制、股权量化分红增收机制、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带动增收机制、龙头企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联动增收机制、电子商务+基地+农户引领增收机制、农户土地换股分红增收机制。由此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脱贫奔康路子。本文即以上述工作成果为例,介绍园区建设情况、机制创新模型及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产业扶贫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到解决多少贫困户脱贫,在研究农业扶贫工作方案、任务项目时,都要把带动脱贫放在首位。要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定任务、国家对企业投资的前置条件,坚决防止扶富不扶贫、扶企不带贫、扶大不扶  相似文献   

9.
青川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农业县,面对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实际困难,青川县勇于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突破常规、创新机制,破解资源转化资本的困难,创立农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如:创新探索"飞地"扶贫资源资本化机制、土地流转增收机制、就地务工增收机制、股权量化分红增收机制、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带动增收机制、龙头企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联动增收机制、电子商务+基地+农户引领增收机制、农户土地换股分红增收机制。由此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脱贫奔小康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培育农村发展动能、保障农民就业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举措。总结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发展特点:现代生产要素集聚、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政策扶持措施有力,通过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园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等打造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乡村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开展精准扶贫贵在精贵在准,选择有效增收的产业是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发展食用菌产业,帮助贫困户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是帮助贫困地区解决脱贫增收的一项短平快的重要途径。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对食用菌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够逐渐缓解山区贫困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农村贫困对象脱贫增收拓宽产业门路。  相似文献   

12.
石磊 《中国农垦》2019,(5):23-24
如何带领贫困户稳定增收,贫困村长效发展,是脱贫攻坚发展中亟需攻克的重点、难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安徽省农垦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以抓“造血式”扶贫产业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农垦农业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帮扶贫困村——定远县七里塘社区发展草莓高效种植产业,促进贫困村实现长效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楚雄州在产业扶贫工作中,通过"六个一批"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县有骨干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一批科学种植养殖示范户。广泛开展"科技示范户+贫困户"产业发展互助模式,对220个贫困行政村每个村至少发展10个以上各类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再就近帮扶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通过科学种养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辽宁农垦八家农场始终坚持招商引资"第一工程"不动摇,不断创新机制体制,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强园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在带动全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为本场脱贫攻坚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农场认真探索助农脱贫路线,大力实施"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企业盈利、地方发展、贫困户脱贫的三方共赢。辽宁健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杂粮加工项目吸引带动本场农工15人就近  相似文献   

15.
正为更好的推动生态禽产业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安顺市制定生态禽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通过采用挖掘品牌,侧重发展,与公司、贫困户形成联结机制等措施,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2018年上半年,安顺市家禽存栏596.37万羽,累计出栏家禽1102万羽,产值禽蛋产量1.9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5%和6.3%,助力3814户贫困农户增收脱贫。1充分挖掘产品开发与市场品牌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开展畜禽养殖标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元市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园、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和户办产业小庭园建设,通过"三园联动"建立起贫困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带动贫困群众进入产业、就业、提能和增收,广元市14.23万人依靠农业产业成功脱贫,贫困户年人均产业收入达到3343元。"三园联动"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7.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扶贫支撑。通过介绍张家界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在张家界市发展草食畜牧产业脱贫的优势与潜力,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理念,重点提出了张家界市发展草食畜牧业脱贫的基本思路,即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建立全产业链条机制推进产业化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与种植业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休闲观光畜牧业。  相似文献   

18.
产业发展是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资源整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集约利用,根据本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互联网和企业的帮助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农牧民增收、企业盈利、产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产业兴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该研究以巴东县野三关镇上李坪村产业扶贫为对象,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帮助贫困户入股、企业带动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在村里就业增收,使政府、企业及贫困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而促进贫困户增收。  相似文献   

20.
<正>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今年,大安市继续把多元发展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通过"4+1"叠加模式,力争使每个贫困户都有2个以上增收项目。壮大种养产业。对有种植、养殖意愿的二星、三星贫困户按照大棚种植1.2万元、畜禽养殖8000元的标准实行全额补贴。截至目前,共发展扶贫大棚2128栋,完成移植1820栋;落实发展畜禽养殖4749户贫困户,养殖扶贫项目全部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