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棉花残膜的危害和回收效益分析1.1棉花残膜的危害塑料是一种有毒性物质且很难被分解,在通常情况下,其需经过200年时间才能分解完成,在其分解完成后,会分解出一些对环境具有危害性的物质。其一,在棉花进行生长的过程中,在残膜聚集在棉花周围的情况下,便会使棉花生长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棉花根系很难继续向下扎根。在此种情况下,棉花便会出现相应程度的问题,如作物早衰,长此以往,棉花产量便会得到极大程度的降低,同时,棉花质量会处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疆地区大面积的采用地膜覆盖方式种植棉花,地膜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导致棉田残膜残秆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过去在收集棉田残膜残秆过程当中都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捡拾,或者利用犁铲、铁叉等方式进行收集,不仅耗时而且耗力,严重影响农民积极性。现如今,随着国家对农机补贴资金不断加大,在一些新型机具方面购买方面渐增多,棉田残膜残秆回收率也得到大幅提高,有效改善了新疆地区棉田生态环境,更控制了白色污染,对于棉花正常生长,提高其产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下文结合实践,首先对棉田残膜残秆危害性进行分析,并阐述了 棉花残膜残秆回收技术,希望能为广大棉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尉犁县棉花地膜覆盖种植近30年,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文针对尉犁县棉花使用不同厚度地膜进行机械回收,计算出残膜回收率,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随着棉花覆膜技术推广,新疆博乐市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膜覆盖率也在显著提升,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地膜覆盖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农用地膜污染问题日渐加重,一方面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下茬农作物的产量。棉花残膜回收已经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棉花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帮助。博乐市种植棉花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过去农民种棉花只  相似文献   

5.
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机改进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棉花种植模式的多样性及棉农对残膜回收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前期研制的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机进行完善与改进研究。主要对秸秆回收部件、挑膜部件、机架及脱送膜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使机具适应性更强,残膜回收率及生产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膜覆盖种植棉花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试验得出,覆膜对新疆棉花高产、稳产起到显著作用,但因连年覆膜而回收利用少,棉膜在土壤里不分解不腐烂,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当采摘机采摘棉花时由于棉膜的掺杂,大大降低了棉花的质量与品质;土壤中地膜能阻碍植物根系垂直延伸生长,迫使形成"鸡爪根"和"多侧根"。所以我们再次研究不覆膜种植棉花的产效,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便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精河县2010年种植棉花2.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0%,生产规模相对较大,且棉花生产进行耕、整、播种作业,利用大型拖拉机更优于小型拖拉机作业,同时由于田间管理、残秆残膜清除及棉花采摘机械化,能够改善生产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且节本增效。因此,种植棉花采用全程机械作业将成为棉花高产栽培新技术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尉犁县地膜覆盖种植棉花近30年,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回收措施,长期以来农户对残留地膜的回收处于放任状态,造成耕地白色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尉犁县耕地残膜污染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降解膜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区的棉花基本为地膜覆盖种植,由于地膜回收利用严重滞后,棉田残膜污染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此,研究降解膜和常规PE膜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膜裂解较早,棉花的现蕾期、开花期、结铃期及吐絮期等生长发育均推迟2~3 d,单铃重、衣分、籽指、产量等生物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覆膜种植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是覆膜种植之后的残膜遗留在土地上,带来的危害比较严重。有的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注重对残膜进行科学回收利用,导致残膜危害越来越大,本文对残膜的危害以及土壤残膜治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1农田残膜回收现状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中覆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覆膜生产可以提高产量,为农作物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但是由于地膜用量不断增大,农民对地膜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膜的长期使用,残膜造成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对棉田与棉花的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种植无膜棉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播期和密度对与棉花产量相关的生长及生理性状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棉花种植技术革新及生产水平提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产棉大县,华容县棉花种植已经实现翻耕、施肥机械化,其中最难解决、最耗工时的"采摘棉花"工序,将可由机器规模作业替代延续了上千年的人工徒手采摘。2014年10月27日下午,在华容县新河乡举行了湖南省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械收花)现场会,我省棉花收获首次迎来机械操作。现场看到,一台大型牵引式摘棉机来回穿梭,所过之处,几乎所有棉铃里的棉絮都被一次性采摘下来。操作机手介绍,用这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残膜量(0、90、180、360、540、720、900 kg·hm-2)对苗期棉花和玉米生长(干物质、株高和叶面积)、根系形态(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生理(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并探究对两种作物根系影响差异显著的残膜量临界值。结果表明,在0~540 kg·hm-2残膜量范围内,残膜对苗期棉花的株高和叶面积不会造成显著降低的影响;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苗期玉米株高和叶面积逐渐降低,在90 kg·hm-2残膜梯度下开始显著降低。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苗期棉花和玉米的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系活力、CAT和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90~180 kg·hm-2残膜量梯度范围内,最小值出现在900 kg·hm-2残膜量。由于玉米的须根系众多,根系与残膜接触的面积大,导致苗期玉米产生显著差异的残膜量临界值小于苗期棉花。残膜量在90~180 kg·hm-2区间内,残膜会作为一种适度胁迫,作物苗期根系会主动进行适应性的生长,超过该范围残膜会对作物根系的生长造成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棉花秋后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治理新疆地区棉花铺膜种植产生大量的残膜污染问题,设计一种棉花秋后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该机主要由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残膜捡拾回收装置和集膜卸膜装置3个部分组成,可以一次完成残膜收膜和棉秆粉碎还田两道工序。介绍4SJ 2.0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田间试验表明:当机具作业速度为5.5 km/h,茎秆粉碎甩刀转速为1 700 r/min,残膜捡拾滚筒转速为110 r/min,残膜输送叶轮转速为220 r/min时,作业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5.
垄作作物采用覆膜种植是农户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收获后遗留在地表的残膜尚无有效回收工具,铲键式残膜回收机是适用于垄作残膜回收的机械回收方式。简要介绍了铲链筛分式、铲链针刺式和铲链齿式3种不同类型的铲链式残膜回收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田间性能试验对不同铲链式残膜回收机的起膜、拾膜、膜土分离、脱模、集膜装置等作业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机具结构提出优化对策,开发了一种可提高回收效率的拖拉机牵引式残膜回收装置,为垄作作物残膜回收机的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色污染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土壤中地膜残留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随残留地膜的增加而减小,而土壤容重和比重随之增加.(2)在0~40 cm土壤中,残膜能够刺激棉花根系的生长,当残膜量为900 kg/hm2 以下时,棉花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重都大量增加;在40~100 cm土壤中,残膜阻碍根系生长,使根系生物量下降.(3)随着残膜数量增加,棉花干物质重和冠/根均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棉花地下部地上部生长不协调,产量降低.因此,一定数量的残膜刺激根系生长的现象是棉花植株的适应性反应,而残膜对棉花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均有负面影响,残膜数量越大,减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开裂后的棉铃需经3到4天后,种子和纤维才能完全成熟,故棉铃从开始开裂到完全成熟一般需要6~7天.成熟的棉铃摘拾后纤维品质好、产量高.而当前大多数棉农为了怕棉花丢失,习惯于采摘"笑口棉"(刚裂口棉铃),对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高强度地膜对棉花生产和地膜回收的影响,于202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棉花地对4种不同配方的高强度PE地膜和1种传统PE地膜进行实地测试,统计分析不同地膜覆盖棉花的种植及生产性状,并对使用后的残留地膜进行回收。结果表明:高强度地膜能够明显提高棉田0~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且其透湿量为20.7~35.7 g·m-2·d-1,显著低于传统PE地膜,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功能。高强度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棉花出苗率和真叶长出率(P<0.05),较传统PE地膜更利于棉花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增产率为3.1%~4.7%。除此之外,高强度地膜在使用前后拉伸负荷和断裂标称应变指数整体上均高于传统PE地膜,更有利于地膜的回收,一次性机械加人工回收率高于8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高强度地膜在新疆棉田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较传统地膜更利于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且回收效率和回收后的残膜再利用率均较高,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但高强度地膜在更广泛区域和作物上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评估和确认。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残膜也不断沉积于土壤中,导致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采用机械化回收,不仅效率高,耕层深处的残膜也能得以回收.对棉田残膜进行机械化回收的几项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顶部棉铃发育过程中温度变化对棉铃铃重和品质形成的机理,分析膜下滴灌棉田播种后棉铃铃期发育及品质问题,以及分期播种后棉花顶部棉铃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确定播期及喷施脱叶剂日期,为膜下滴灌棉花确定播期和提高棉花纤维品质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以正常温度播种时间为对照、设置3~4个播期,根据不同播期播种,调查棉花铃期,测定棉铃单铃重、棉花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单铃重较其余播种日期高0.79%~11.02%;花铃期提前3~10 d;棉花纤维长度高1.05%~3.86%、比强度高2.00%~9.49%、整齐度高0.59%~2.03%、马克隆值高0.41%~13.76%。【结论】4月8日(早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在23.70~23.86℃的日均温条件下,花铃期提前,棉花顶部铃铃期发育时间缩短,且单铃重较大,棉花纤维品质较高。其中,日均气温对棉花单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最大,可最为衡量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的重要指标。4月29日(晚播)播种条件下棉花顶部棉铃发育由于最低温度的影响导致铃期缩短,棉花纤维发育受到影响,不利于高强纤维和高质量棉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