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合理利用无法耕种而荒弃盐碱地对于解决我国耕地紧缺具有重要意义,食叶草是一种耐盐碱草本作物,研究食叶草生长发育可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改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上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利用微管法动态监测食叶草根系生长动态变化,研究垄上种植模式对盐碱地食叶草生物量、根长、根体积、平均根直径、根尖数和叶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垄作和平作根系生长均呈现近似对数特征。②一年生食叶草垄上种植模式根长为2 217.9 cm,较平作增加10.47%;平均根直径为2.41 mm,较平作增加5.63%;根体积为101.18cm3,较平作增加34.69%;食叶草产量为0.803 kg·m^-2,较平作增加20%。③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上栽培能够促进食叶草地下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提高食叶草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17份食葵杂交种为试材,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的方式,以PEG-6000模拟干旱,分析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对食葵杂交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苗期食葵根系形态指标受干旱影响程度要高于生物量,根系形态各指标受干旱影响程度顺序为: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总根长>根表面积,...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线辣椒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关中线辣椒产区普遍种植的两个线辣椒品种多娇和辛香8号为试材,研究水分胁迫对其根系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置5个水分梯度:40%~50%(T1),50%~60%(T2),60%~70%(T3),70%~80%(T4),80%~90%(CK),测定其单株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交叉数、根分叉数、根平均直径、根冠比、 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等。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单株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交叉数、根分叉数在水分胁迫的第20~40天期间,增加速率明显减小,甚至出现负增长,说明此时期是线辣椒根系对水分胁迫最敏感的时期;不同处理之间单株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叉数、根交叉数表现为CK>T4>T3>T2>T1,T1、T2在整个水分胁迫期间均显著地抑制了根系的生长,T3、T4主要在第20~40天期间显著抑制了根系生长;在整个胁迫期间,各处理的根冠比和根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说明线辣椒在水分胁迫下,其根系吸收的水分会首先用于保证根系自身生长,且胁迫处理不利于细根的生长及侧根的发生;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减少;辛香8号在各胁迫处理下的根系生长受抑制程度及单株减产程度均大于多娇,说明辛香8号的耐旱性弱于多娇。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细根适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细根适应机制,以杨树、榆树、油松和不同年龄樟子松细根为对象,研究各树种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树种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在各土层分布规律不同,杨树、榆树、油松和22a生樟子松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表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而10a和32a生樟子松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加。杨树和榆树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显著大于樟子松和油松(P0.05),樟子松随年龄增长,细根比根长逐渐降低,而比表面积(42a生除外)逐渐升高。以上结果说明,杨树和榆树通过增加单位生物量对细根长度和面积的投入适应生境,其资源利用效率高于樟子松和油松;樟子松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生物量对细根长度的投入、而增加对细根面积的投入来适应生境。  相似文献   

5.
多枝柽柳幼苗根系分布对灌溉量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灌溉量条件下(35 ,24.5,14 kg/株·次)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幼苗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各灌溉量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但随着灌溉量的减少,其深层次根系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各灌溉量地下生物量的分布与深度呈显著的负对数关系.采用数值拟合方法,对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多枝柽柳根系消弱系数(root extinction coefficient)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随灌溉量的减少,滴灌条件下多枝柽柳根系消弱系数有增加的趋势.根长和根表面积在垂直方向的变化趋势,随灌溉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灌溉量为35,24.5 kg/株·次的2个处理,根长和根表面积随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而灌溉量为14 kg/株·次的处理,根长与根表面积为"单峰型"曲线.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研究》2021,38(5):1420-1428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发育及分布情况对植物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龙滩流域的人工白杨林、油松林以及山杏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人工林总根及不同径级的根长、根面积、根生物量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旨在从根系分布角度比较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之间的生长差异,为该区域植被恢复与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的根系分布中3种人工林均以细根为主,细根与总根的根长及根面积密度均表现为白杨林油松林山杏林,根生物量密度表现为油松林白杨林山杏林,而中根与粗根的根长及根面积密度均以油松林为最高。(2)垂直土壤剖面上,3种人工林总根与细根的根长、根面积及根生物量密度整体上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而中根与粗根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不明显。(3)细根和总根的根长密度、根面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与土壤全碳、全氮、有机碳及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中根的根长及根面积密度与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及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粗根的根长及根面积密度与土壤全碳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含水量的增加与林木根系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连作对马铃薯根系生物学特征和叶片抗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作导致马铃薯生长发育受阻和产量下降等问题,在甘肃省景泰县条山农场设置了不同连作年限的大田试验,从植株自身形态和生理响应方面初探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连作明显降低了马铃薯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增加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冠比,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生物量下降越大,而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冠比增加越大,连作5年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冠比比轮作分别增加了39.35%、26.60%、31.67%和70.90%;连作明显增加了块茎膨大期叶片MDA活性, 叶片SOD、POD和CAT的活性随连作年限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从连作3 a开始,叶片MDA活性急剧增加,而叶片SOD、POD和CAT的活性急剧下降;连作1 a和2 a地块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连作3 a后块茎产量较轮作下降了45%以上。由此可见,在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及品种条件下连作的阈值年限可能为2 a,根系生长增加是马铃薯应对连作逆境的主动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不同深耕方式对土壤三相比及玉米根系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先玉335为材料,采用条深旋(TS)35 cm、深松(SS)35 cm、深翻(SF)35 cm三种深耕方式,以浅旋耕作15 cm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三相比和玉米根系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探明不同深耕方式对土壤三相比及玉米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通过提高土壤的气相比和液相比降低固相比,使得耕层土壤结构指数(GSSI)升高,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SD)降低,使耕层土壤物理结构更加逼近理想状态;SF能够显著改善耕层20~60 cm土层的土壤物理结构,SS对40~60 cm土层土壤结构的改良效果较为明显,SS和SF的土壤改良作用效果好于TS;深耕条件下玉米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均高于浅旋耕处理,土壤中下层根系的生物量明显增加,并且0~0.5 mm径级的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在玉米根系根长的分布中0~0.2 mm径级的根系所占比例最大,在根表面积的分布中以0.1~0.3 mm径级的根系为主;土壤气相比与玉米根系的细根长和细根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液相比和固相比则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深耕能够改良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密度降低,含水量升高,同时增加了玉米根系的根干重、根长和根表面积,根系中细根所占比例增大。土壤三相比与玉米根系的细根长和细根表面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气相比会促进玉米细根的生长,较高的固相比和液相比会抑制细根的生长,土壤三相比共同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花生品种鲁花14号(LH14)和丰花1号(FH1)为材料,通过对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4005、00mmol/L)处理的花生种子研究表明:低浓度NaCl处理(100 mmol/L)对花生种子的萌发影响相对较小;随着NaCl浓度增加,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渐降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和胚根粗逐渐减小,MDA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高浓度NaCl处理情况下,花生根尖DNA凝胶电泳出现明显的连续拖带现象,根尖细胞凋亡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0.
水稻分蘖期水分胁迫及复水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对根系形态、活力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减少根系干物质累积,根冠比、根系活力降低,单株根系条数下降,但平均根长大大增加;复水后根重、根系条数增加,根长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生长延伸,且根系活力大大增加、超过对照水平.表明分蘖期胁迫后复水对水稻根系形态和吸收功能均具有超越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原线虫抗干燥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5种24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进行抗干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种类不同,其抗干燥能力也不同。在25℃、相对湿度50.5%的小空间控制器中处理9小时后,Stein┐ernemacarpocapsae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余种类几乎全部死亡。同一种线虫的不同品系,其抗干燥能力也存在差异。在S.carpocapsae的4个品系A24、Beijing、CB┐16和Mex中,CB┐16具有较高的抗干燥能力,经干燥处理后其存活率最高,达85.3%,加水复苏后的线虫对大蜡螟的致死率为100%,侵入率高达19.9%%。  相似文献   

12.
荒漠绿洲带膜下滴灌土壤硝化-反硝化和呼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方法研究了覆膜和裸地(CK)土壤在常规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的硝化-反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目的是探讨膜下滴灌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呼吸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覆膜与裸地土壤在两种施肥水平下的硝化-反硝化速率及呼吸速率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覆膜与裸地两种不同栽培措施的硝化-反硝化速率、呼吸速率差异极显著,在相同栽培措施下,不同施肥处理间的硝化-反硝化、呼吸速率也达极显著水平;硝化-反硝化速率、呼吸速率在不同栽培措施和不同施肥水平下大小排列为:覆膜>裸地,常规施肥>不施肥.可见,农业栽培措施和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硝化-反硝化及呼吸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7-08—2018-08全国2363个气象站降水现象平行观测对比观测数据,分别从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对雨、雪、毛毛雨、冰雹、雨夹雪5种降水现象自动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雨、雪、毛毛雨现象的过程捕获率最高,分别为66.9%、69.2%、50.1%,冰雹的小时捕获率最高,为51.8%,雨夹雪的各捕获率指标均较低。(2)毛毛雨的漏报率最高为65.9%,雪的漏报率次之为35.6%,冰雹的漏报率最低为16.2%;毛毛雨、雨的错报率较低,雨夹雪和冰雹的错报率较高,毛毛雨、冰雹错报为雨的比例较高,雨错报成毛毛雨的比例较高,雪错报成毛毛雨和雨的比例较高,而雨夹雪则常常是毛毛雨、雨、雪交替出现;毛毛雨和冰雹的空报站点较多。(3)降水现象仪对降水现象的识别可达到分钟级,但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相比,存在漏报、错报和空报情况,需要在气象站数据采集端进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降水现象识别算法,并结合其他天气要素进行降水现象综合判识,以提高仪器对降水天气现象的捕获率,降低漏报率、错报率和空报率。  相似文献   

14.
北京顺义地区玉米田的大仓鼠捕获率(x)与玉米受害率(y)的关系呈显著相关性,其关系式为y=0.088 4x+1.111 5。本文根据目前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对灭鼠投资的承受能力,结合大仓鼠捕获率与玉米受害程度关系制定出顺义区玉米田防治大仓鼠的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15.
长期定位试验中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1a试验表明,化肥有机肥结合施用表现出的增产率、供肥率均大于二者分别单施。有机肥与N素化肥结合效果最显著,连应值1.33,增产率大于二者单施之和,比单施平均增产55.4%;与P素化肥连应值为0.90,比单施平均增产19.3%;与K素化肥连应值为0.57,比单施平均增产8.4%。与N素配施N素残留率26.5%~35.1%,土壤全N、速效N比单施提高9.3%~73.3%和10.1%~46.9%;与P素配施P残留率68.3%~69.7%,土壤全P、速效P比单施提高5.3%~26.6%和200%~207%;与K素配施土壤K素亏缺量年均降低28.8%~78.5%,土壤速效钾比单施提高84.6%~128%。配施土壤有机质比单施提高41.8%~56.8%。  相似文献   

16.
半闭弯尾姬蜂是小菜蛾幼虫的优势寄生蜂,低温贮藏是实现半闭弯尾姬蜂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在4℃低温条件下,蛹和成虫贮藏5、10、15、20、25、30 d对半闭弯尾姬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蛹期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成虫羽化率、寄生率逐渐降低,蛹贮藏5、10 d对成虫的羽化率及寄生率较高,分别在81.50%~83.50%和38.43%~39.02%,贮藏15~30 d后成虫的羽化率和寄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随着成虫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存活率、寄生率及其子代羽化率逐渐降低,成虫低温贮藏5 d对其存活率、寄生率及其子代羽化率较高,分别为95.75%、38.05%、86.00%,贮藏10~25 d后成虫的存活率、寄生率及其子代羽化率显著低于对照,贮藏30 d后成虫存活率最低,为9.67%,不能寄生。本文研究表明,半闭弯尾姬蜂在繁殖和田间释放过程中,蛹低温贮藏10 d内,成虫低温贮藏5 d内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对小麦旗叶主要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9年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旱池,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灌水(W0)、拔节水60 mm(W1)、拔节水60 mm+开花水60 mm(W2)和越冬水60 mm+拔节水60 mm+开花水60 mm(W3)4个灌水处理对小麦旗叶荧光动力学参数、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  相似文献   

18.
安渊  鲁颖 《干旱区研究》1997,14(3):76-79
本文研究了库布齐沙地草场补播改良技术,确定出适宜的补播牧草品种及播前种子处理技术,适宜的补播时间;正确的补播地形和合适的补播机器。改良后的浙江省 地草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养分提高,植被盖度和产草量随着补播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补播第三年,植被盖度达到78%,干草产量5250kg/ha,分别比补播有提高3倍和7倍,流沙移动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叶片水分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对冬小麦叶片水分生理因子进行了连续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作物光合、蒸腾的日变化进程提前,上午胁迫处理作物气孔导度大于非胁迫处理作物的气孔导度,这有助于胁迫处理的作物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蒸腾速率比光合速率对水分胁迫反应更为敏感,更易受气孔调节的影响。在不同的生育期,作物气孔阻力与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大,可用二次曲线来拟合,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0.25m^3m^-3左右时,气孔开度最大,此时气孔阻力为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巴旦木脱青皮工作效率,基于原巴旦木脱青皮机设计了一种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通过改变原机结构,将组合式定滚筒改为一体式动滚筒;基于多头螺旋辊结构将脱皮转轴转变为分段脱皮的作业模式,通过不同工件对实现喂料、破皮、揉搓,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改变了传动形式,实现了多工件同源驱动、等速比运动,通过改进样机脱皮转轴结构和传动配置,可在工作中避免物料积存,消除壅堵。制作了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实测效果表明:改进后样机在主轴转速300 r·min-1、间隙20 mm、喂入速度750 kg·h-1时,脱净率为96.26%、破损率为2.36%,对比原巴旦木脱青皮机具有喂入稳定、脱皮过程流畅等优势,脱净率增长2.10%、破损率降低1.68%。研究结果可为研发巴旦木初加工设备和提高脱皮机械性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