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目标及林业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为有效控制气温升高,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世界各国提出了本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目标,并积极采取措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部门中,林业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影响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文中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的自主贡献报告,对世界各国的自主贡献目标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其林业部门的减排目标和对策;经过对各国林业减排目标的归纳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实现自主贡献目标的林业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已经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碳汇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由此而产生的造林、再造林碳汇相关学科研究及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于提高人们对森林多功能的认识,促进我国林业转变经营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碳汇林业 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也正在对我国气候产生明显影响。气象观测数  相似文献   

4.
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或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的今天,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增加林业碳汇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从林业碳汇和碳交易规则入手,分析了黑龙江林业资源及碳汇市场潜力和黑龙江林业碳汇市场供给,据此提出当前形势下的黑龙江林业碳汇市场建设措施,有助于建设黑龙江省碳交易市场,形成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与碳汇经济价值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林业。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作用,将对减缓气候变暖作出巨大贡献。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全球气候恶化,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低碳经济也随之备受关注;但是缺少了林业,因此,文章研究林业行为,研究林业活动增加森林碳汇,发现通过森林固碳来减缓碳释放,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具明显的成本优势。同时,对林业碳汇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林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人们对林业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及二者前沿问题的敏感度,文章从森林的碳汇功能入手,进而从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探讨了正确认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最后,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对中国林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林业与气候变化提供有益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林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回顾了我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充分发挥森林碳汇潜力,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说明了发展碳汇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投入少、成本低的有效措施,在阐述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行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黑龙江省在发展碳汇林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日趋国际化、政治化而成为世界各国当今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对此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其中,通过林业活动增加森林碳汇(减缓碳释放)是重要途径.此外,研究表明通过森林固碳来减缓碳释放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具明显的成本优势,更主要的是这种方法不会对...  相似文献   

11.
By elaborating 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forestry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and significance of forest carbon sink,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ry, and summarizing the practice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ry in China, the paper came up with the outline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estry, i.e. implementing the Climate Change Forestry Action Plan, reinforcing the accounting and monitoring of national forest car...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区经济相对落后,而生态地位相当熏要.林业政策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生态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林业产权、科技、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建设等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One of the tools for reducing the release of carbon dioxide (CO2), the largest component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s carbon sequestration—the accumulation of carbon in terrestrial forms. This paper explores options to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rough forestry, constraints to forestry's applicability,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techniques established to monitor and verify results. Twenty-five current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 are listed totaling an estimated 193 million tons of carbon at an average price of approximately $2.18 per ton. However, modeling exercises demonstrate that even the theoretical upper limi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through forestry is not enough to stabiliz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atmosphere. Non-forestry CO2 reduction measures must be taken as well.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远城 《绿色科技》2012,(7):113-115,117
介绍了广东省林业碳汇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低等;提出了加大林业碳汇的宣传、建立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研究等建议,以促进广东省林业碳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浙江省林业3个产业的发展现状、林业行业的主导产业以及各市、县(市、区)林业产业情况分析了浙江省近几年来林业经济的运行状况,结合当前林业生产实际,对浙江省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林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细木工板产品的质量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近5年来浙江省细木工板产品的质量抽查结果,介绍浙江省细木工板产品的现状,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产品质量,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山林权属纠纷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浙江省山林权属纠纷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山林权属纠纷的特点,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营的角度出发,根据有限行政区域、地域分异、多级序、科学性和生产实用性等原则,并考虑树种差异、立地质量、起源和经营目的将浙江省划分为16个森林经营类型区、6个经营类型组、28个经营类型.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浙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森林资源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以及森林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流转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引导创建新型的林业合作组织、完善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