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蚕桑生产既是种植业,又兼养殖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按传统的养蚕方式,养蚕用工繁琐,技术方法陈旧,生产效率不高.近年来,为解决这些矛盾,在养蚕实践中,以“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为重点的收蚁省力化技术;以推广“小蚕(1—2龄)片叶立体育”、“3—4龄蚕漏空透气蚕座育”为重点的小蚕少回育技术;以“5龄蚕条桑1日1回育”为重点的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全龄每日1回育”省力化一整套养蚕技术新体系,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养蚕房屋紧、投入成本高、效益低的实际情况,在春蚕期进行了5龄立体条桑一日两回育研究,结果表明立体条桑育具有节省养蚕用房、生产用具简单、用桑量少、蚕茧产质量高于对照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养蚕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为制约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省力化养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摸索,经大量的试验证明,全龄采用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根据小蚕的生理和塑料薄膜覆盖育能保持桑叶新鲜的特点,我们在一日二回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蚕期( 1~3龄)一日一回育、壮蚕一日二回育试验,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用工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贵蚕三号,贵州省蚕科所家蚕研究室提供。1 .2 供试桑品…  相似文献   

4.
一、方法:1~2龄上盖下垫蚕用型塑料薄膜,3龄只盖不垫,4~5龄覆盖有孔薄膜,孔距4厘米,孔径0.4厘米。每天上下午采叶后约8时左右给桑,不必贮桑。 二、好处:经试验调查,采用该项饲养方法,具有以下好处: 1.提高工效。普通育全龄给桑72回左右,薄膜覆盖两回育只给桑46~48回,节省给桑用工1/3左右。由于一天仅在早晚各给桑一次,夜里不起床喂蚕,安心休息,白天有较长时间从事其它作业。 2.不要贮桑。两回育的桑叶采回后即可饲喂,不必贮藏,可节约贮桑中所花的劳动。 3.桑叶新鲜。由于覆盖薄膜有利桑叶保持新鲜,特别是大蚕期能做到桑叶基本吃光,提高了桑叶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3 1”大棚养蚕模式,就是一户蚕农植2000m^2(即3亩)桑,配建1座养蚕大棚,一是改过去的人蚕同室为专室养蚕,改蚕匾育为地面育,改繁重的除沙工序为不除沙,改多回育为少回育,该片叶育为条桑育,改手工上蔟为自动上蔟,减轻了劳动强度;二是地头建棚,就近养蚕,减少了桑叶运输,改善了养蚕环境,提高了蚕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甘肃省陇南地区通过学习山东、江苏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 一、少回育的好处少回育养蚕就是蚕期每天只喂2—4次桑叶,用这样的方法养蚕与过去的高温多回育相比,产茧量基本一样,但从节约桑叶、劳力等方面少回育有很多优点: 1.劳动强度小。喂桑次数减少了,原来每天喂10—12次桑叶,费劳力多。推行少回育后每个劳力可以多负担饲养量,小蚕期每劳可喂7—8张,大蚕可喂2张以上。总的可节约30—40%的劳力。同时、把喂蚕时间合理安排,每日2回育安排在6时、18时。每日3回育安排在6时,14时,21时。每日4回育安排在5时、12时、17时、22时,养蚕人员夜间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相似文献   

7.
蚕的多回育(年5~6回饲育)从昭和40年(1965年)前开始在日本国推行,曾有“多回育养蚕不安全”之说,还确实为之恐怕不安过.笔者在当时,曾就蚕的多回育有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是:1—2龄共育,要求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养蚕室和上簇室分开,并确保室外病原不进入蚕室,养蚕工作没有不安全的.现在正在推行蚕的超多回育(年10~12回饲育),有关防治蚕病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不过,因超多回育的情形例如1—2龄共育与1—4龄共育(也有1—3龄共育的)、桑叶育与低成  相似文献   

8.
为节省劳力,经试验春蚕大蚕期改1日4回育为1月2回育是可行的,但夏蚕期气候,叶质,蚕品种等与春蚕期差异极大,是否可行?笔者于1996年夏蚕期,以“薪杭×科明”蚕品种为对象,用夏伐桑的疏芽和春伐桑的条桑,在5龄期进行1日2回育和片叶1日4回育对比试验,结果条桑1日2回育转片叶1日4回育见熟早,健蛹率高,全茧量、茧层率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夏蚕期采用疏芽或条桑1月2回育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结合生产实际,本人从1996年开始在戴庄乡沥潮村姚长明家采用5龄蚕薄膜覆盖斜面立体条桑二回育初获成功,同时进行了地面条桑二回育试验,之后又在乡蚕桑重点村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材料与方法:供试蚕品种苏5苏6,以普通育为对照进行斜面立体条桑二回育和地面条桑二回育试验,各称取4眠蚕2.5公斤,重复三区,条桑育早晚给2次桑,用薄膜覆盖;普通育每天给桑4次,不覆薄膜条桑育、普通育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结茧,采茧后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农村养蚕生产普通育型式进行,设置5龄二回育、三回育、四回育、五回育四个大区,以五回育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二回育区外,其他各试验区与对照区在各项生理、经济指标上无明显差异,其中三回育区在健康性、茧质方面还优于对照区.而且,三回育比五回育提高给桑工效1.2倍,劳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为了节约养蚕劳力、用叶,简化设备,提高屋外条桑育省力效果,从1961年起,参照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饲育方法的试验资料,并根据土壤比热大,温度变化迟慢,吸湿力强的原理,提出桑蚕土坑育经济饲育法的试验。 1.试验方法:稚蚕期同对照区一样,在室内用普通防干纸六回育。壮蚕期从四龄开始,对照区仍在室内用普通全叶四回育;试验区用全叶饷食,第二次给桑前移入土坑中开始用条桑二回育。 土坑设在桑园内2公尺以上的桑树行间。土坑深约30公分,坑口宽1公尺,长因收容头数而定,如收容5000头其长5公尺,10,000头其长10公尺。  相似文献   

12.
进行秋期大蚕条桑一日二回育与当前蚕区片叶一日四回育的生产试验,结果成绩一致,表明秋期大蚕采用条桑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一、少回育的研究与进展少回育的提法来自日本。由于日本重工轻农,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批人口流向城市,养蚕农户减少,养蚕劳动力日益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养蚕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自60年代开始,在推行省力化养蚕法的同时,也推行少回育养蚕法。日本在养蚕生产上在可靠地控制蚕室内温湿度,结合桑叶防干和条桑育的条件下,已采用每天给桑1—3回。以每天给桑二回最为普遍,每天给桑一回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为提高养蚕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解决蚕区劳动力日益紧张的矛盾,我们就现行芽叶或片叶饲养采用蚕座覆盖,并配合相应措施,减少给桑回数,对给桑回数降至2~3回的少回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蚕品种 1986年春、中秋、晚秋蚕期为苏_5×苏_6,1987年中秋蚕期为75新×7532。2.试验方法各区1~4龄为穿孔塑料膜覆盖2回育(1~2龄上盖下垫四面包折,3~4龄只盖不垫,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膜换气)。五龄开始分设2回育,3回育,分别采用孔径约0.2mm 的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桑叶利用率,节省劳动力,提高担桑产值,今年下半年,我场连续三批进行三回育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试养的方法和技术处理1、供试品种:桂夏二号.2、试养方式:共分二个类型,全令五回育,全令三回育.3、饲育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采用科学化、省力化养蚕技术势在必行。为了节省养蚕劳动力,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研发进程,以菁松×皓月、云夏3×云夏4及云蚕11号3对品种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全龄1日2回育和全龄1日3回育2种饲喂方式,饲养至上蔟结茧后调查其饲养成绩。试验结果表明:3对品种全龄1日2回育和全龄1日3回育相比,5龄经过、全龄经过基本一致;全茧量和茧层量差异不大,茧层率、虫蛹率、万蚕收茧量、茧丝长等指标值都在其品种的正常波动范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全龄1日2回育与全龄1日3回育的所有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全龄1日2回育对参试蚕品种的产茧量和健康性都无明显不良影响,对参试蚕品种的丝质影响也不大,是一项省力高效的养蚕技术,可以在云南蚕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饲养原蚕化工多,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要巩固原蚕区,提高蚕种质量,解决劳力矛盾是当务之急.为了节省劳力,有充分的时间采摘桑叶并做到良桑饱食,我们从1988年春期起,在原蚕区李介坝村17组落实两户原蚕户进行三回育试验,两户均设试验区和对照区,试验区每日给桑3次,用打孔塑料薄膜(孔距:10×10cm,孔径3mm)覆盖,对照区1~3龄4~5回坑床育,4~5龄6回育,其它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8.
5龄蚕立体条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龄立体饲育架制作,条桑收获及饲养技术,明确了全年采用立体条桑育对蚕茧产质量及桑树秋末生长的关系,条桑收获及饲育是一项省工高效的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国内外都进行了家蚕少回育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经济养蚕法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我场应用稚蚕炕房四回育,壮蚕五回育,已有两年的成绩。在安徽合肥蚕种场母、原、普三级蚕种种茧育三回育一班制,经过三年七次实践成绩的启发下,思想大为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种茧育是否可以少回育,向省力化发展,必须亲自试一下,为我们自身推广应用提出确切的依据。七九年春期我场以苏五、苏六100克进行全区三回育,稚蚕炕房育,壮蚕条桑育试点,初步总结汇报如下:一、试验方法:1.以普部一蚕室全部改建炕房,并辟一小间为稚蚕炕房室,与普蚕二室组作对照。2.1—5龄全龄采取三回育,1—3龄在炕房内饲养,四五龄蚕箔。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料养蚕与传统桑叶养蚕不是竞争和替代关系,二者都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服务的手段,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共存。为优化人工饲料养蚕模式、加快人工饲料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宜宾市农村家庭式饲养中,开展了春蚕产量和秋蚕抗性试验,研究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育家蚕龄期经过较桑叶育延长1~2 d,增加的时间主要在于共育阶段的2龄眠期和农户饲养阶段的3龄期;饲料育期间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桑叶育,在3龄转桑叶育至5龄48 h后,蚕体质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育的鲜茧产量及茧质指标与桑叶育的相当,死笼率较桑叶育显著降低;饲料育的干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相当,在洁净方面有优势,可缫高品位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