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蟹种是成蟹养殖的基础,欲提高养蟹的规格、质量和产量,必须有优质蟹种作保证。在蟹种培育过程中,应了解幼蟹的各种习性,有针对性地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才能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近几年蟹种培育的实践,将幼蟹的习性和培育蟹种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蟹苗的需求量激增,而天然资源极不稳定,人工繁殖的蟹苗各项成本高,近几年来蟹苗价格成倍增长。因此,在幼蟹饲养过程中分析幼蟹死亡的原因及如何提高成活率是河蟹养殖户极为关心的问题。 幼蟹培育是以河蟹的大眼幼体培育到体重10克左右的养殖过程,在这培育过程中河蟹死亡的原因大致有: 1.蟹苗的质量。天然蟹苗具有生长快,成蟹个体大  相似文献   

3.
1.池塘条件 培育幼蟹最好用新挖的土池,面积以0.5~1亩为宜,水深1~1.5米,池底为硬质,池埂坚实不漏水,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用钙塑板等材料建好防逃墙。如用老的池塘则要整  相似文献   

4.
一防池浅。用来养蟹的池塘,深度以1.5~2m为宜。放幼蟹前,要对池塘进行整修,使池底平坦,池下淤泥应不超过20cm。待整修后,再注入新水(水深约1m~1.5m)。放养幼蟹后,要勤换水,并保持水位稳定,不能忽高忽低,以防止蟹重新打洞。 二防逃跑。蟹的横行速度很快,还有闻声爬动的习惯。因此,要做好防逃准备。池塘四周可用塑料板、橡胶板、水泥板围住,或用砖砌墙,水泥抹面。围板或围墙高度要在50cm以上,向池塘的一面要平整光滑,使蟹不能爬出。也可以用尼龙网围住池塘四周。 三防缺食。水草是蟹的主食,又是幼蟹的栖息场所。所以,…  相似文献   

5.
网箱培育螃蟹种就是将大眼幼体经20~25d的培育,蜕皮3~4次,成为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幼螃蟹。这种培育方法具有不占水面、管理方便,成活率高等优点。1网箱结构选用0.2mm单丝织成的聚乙烯网片,网目为15目,制成高1m、长5m、宽2m或者长4m、宽2.5m或长宽各为3.7m,总体积为10~13m3的封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1983年开始,每年用蟹苗(即大眼幼体)培育“扣子蟹”和Ⅴ期幼蟹,但大眼幼体至Ⅰ期幼蟹阶段成活率都较低,通过不断总结,发现除大眼幼体本身质量等问题外,基础饵料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改进使蟹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一、大眼幼体前期食性及投饵方式。中华绒螯蟹在人工育苗过程中,从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阶段,主要摄食单  相似文献   

7.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商品蟹规格的重要一环。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大棚建造及准备 1.搭棚建池:土池面积一般0.034~0.067公顷,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底平坦,池坡比1:15左右;塑料大棚钢架或竹木框架,两端开门,  相似文献   

8.
河蟹人工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开发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由于养殖单位及养殖面积猛增,作为蟹种的蟹苗及幼蟹数量也随之增多。蟹苗的来源除天然捕捞外,人工育苗巳获成功。幼蟹来源主要还是靠天然捕捞。把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有些单位在搞,但成活率很低,问题的关键在于从蟹苗到幼蟹这个阶段的适口饵科成分的配比,特别是在饲料中添加某些生长素,促使幼蟹蜕壳迅速以及蜕壳的同步性来提高幼蟹成活率和加快生长。本试验就是探索在河蟹饲料中添加 F.A.M.P—87生长素,对蟹苗及幼蟹生长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本地水蛭苗种缺乏的难题,笔者对宽体金线蛭的规模化繁育技术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收购野生亲蛭53.68万只,产茧800.1 kg,繁殖蛭苗2 043.84万只,孵化率83%。网箱育苗面积3 400 m2,幼蛭放养密度约6 000只/m~2,经过1个月的培育,养成幼蛭1 600.61万只,培育成活率78.3%,平均规格3 300只/kg。本试验通过引进野生亲本,大棚内产卵,室内控温控湿孵化,科学放养,微流水网箱培育技术,成功提高了蛭苗成活率,为本地苗种供应打开了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上接第2期第38页)(二)网箱养鳝1.网箱的结构。以小规格的网箱效果好。选用20~40目的聚乙烯网布,上、下纲用直径为10毫米的乙纶绳。将网布拼接成长方形网箱,规格为3米×2米×1米。在网箱上口一周做成6~10厘米宽的"┏"形檐边,防止鳝鱼外逃。  相似文献   

11.
冬春两季是幼蟹投放季节。捕捞幼蟹,通常难度较大。虽然如此,幼蟹的捕捞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掌握了幼蟹生活习性,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捕捞。 1.地笼捕捞法 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幼蟹通常在池边浅滩处及水草丛中生活。这时捕捞可没置地笼、网套等工具,一般在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多在夜间摄食,事先在网袋中放入饵料引诱,效果更好。 2.抄网捕捉法 水草幼嫩、可口,并能起遮阴避暑的作用,是幼蟹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五、小网箱培育鱼种技术 1、小网箱培育鱼种的意义 小网箱培育鱼种作为小网箱养鱼的系列化养殖方式之一,其技术简单易行,操作灵活方便,它能为小网箱养殖成鱼提供优良的各种规格的配套鱼种,所培育的鱼种与池塘培育出的鱼种相比,适应性更强、生长更快。小网箱培育鱼种不占用土地,减少了专用鱼种精养塘面积,降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17,(16):37-40
以平均初始体重为(9.91±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试验,探讨在幼蟹基础饲料(D0)中添加50 mg/kg虾青素+50 mg/kg角黄素(D1)对蟹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了虾青素和角黄素后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以及肌肉和全蟹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虾青素和角黄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幼蟹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的水平(P<0.05),两组间过氧化氢酶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虾青素+角黄素混合物(11)可以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当池水受重金属等污染时,可引起虾、蟹的幼体发生烂肢以及引起蟹的步足断落;在换水时,虹吸管的吸力太大,或管口接近网箱壁,将虾、蟹的幼体吸在网箱上撞伤或在搬运时撞伤,也可引起烂肢。患烂肢病的幼体附肢从远端开始腐烂,甲壳皱缩,尾刚毛从基部烂掉;镜检腐烂处一般无病原生物寄生,仅个别患病幼体在后期有继发细菌感染,污染较严重时可引起全池幼体死亡。患断肢病的蟹,步足在基节与座节的关节处断落,断落时间长,断落处为黑色,当步足多数或全部断落后,蟹不久即死  相似文献   

15.
池塘网箱养殖美国青蛙,是利用网箱在池塘水体中实行高密度养蛙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法,它能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做到鱼蛙互利,又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1.网箱的制作及设置:一般利用3×2聚烯鱼捞布缝制鱼网,规格为4×3×1.6米,用楠竹做框,将其固定在池塘水体中离岸2米处。入水深度,蝌蚪期间0.8米,幼蛙及成蛙阶段0.4~0.6米。网箱上用遮荫布或晒垫搭好荫棚,以免太阳直射。箱内设一食台(蝌蚪期间不需),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确定三疣梭子蟹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和配合饲料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全程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饲料的稚蟹、幼蟹、交配期蟹、育肥育膏期成蟹的4个生长阶段梭子蟹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肝胰腺和胃组织中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生长阶段,配合饲料组幼蟹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性要显著低于鲜杂饲料组(P<0.05),而幼蟹的肝胰腺纤维酶和胃组织中胃蛋白酶及成蟹的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鲜杂饲料组(P<0.05);2)在整个生长阶段,三疣梭子蟹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强且各阶段量值变化较大,纤维素酶、脂肪酶活性相对较弱但各阶段量值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长;3)在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除稚蟹的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幼蟹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性外,其余各阶段各消化酶活性均比投喂鲜杂饲料组高.由结果可知:1)三疣梭子蟹生长各阶段对蛋白质、淀粉消化能力强些但有所变化,而对纤维素、脂肪消化能力相对弱些但比较稳定;2)稚蟹至幼蟹的养成期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最强,此期饲料蛋白质水平要高些,幼蟹至交配期蟹的养成期可适当降低些,而育肥育膏期饲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要适当提高;3)投喂配合饲料能刺激消化酶分泌,促进食性转化,证明梭子蟹消化酶对饲料转化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不同脂肪源对幼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不同的脂肪源对幼蟹的增重率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纯品饲料中添加7%的鱼油,幼蟹获得极大的增重率,达21.87%。在同样比例下,花生油对幼蟹的增重率为7.39%,而豆油和小麻油(香油)对幼蟹的增重率效果不明显。其原因是这几种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差别很大,含量相差甚远,鱼油中含有丰富的20:5ω3和22:6ω3,特别是22:6ω3含量很高,可以促进幼蟹的生长。其他几种油中的必需脂肪酸(20:5ω3和22:6ω3)甚微或不存在,对幼蟹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重为(1.25±0.05)g的幼蟹为试验对象,生长试验周期为60 d,观察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磷脂对幼蟹的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和4.00%磷脂组幼蟹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幼蟹的干物质摄食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利用率、蟹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随饲料中磷脂含量的升高而提高,而蟹体水分含量则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饲料中添加2.00%-4.00%的磷脂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沈莉 《江西饲料》2010,(6):38-40
河蟹的人工育苗可用自己培育的亲蟹人工诱导产卵孵化,也可直接捕捞洄游的天然抱卵蟹孵化。1捕捞天然抱卵蟹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间,亲蟹和抱卵蟹都在河口外海中密集。这时,可在河口外海上,藉助潮汐接力,用拖网、张网或插网捕捞抱卵蟹。天然捕捞的抱卵蟹比人工诱导的坏卵量大,但胚胎发育不太整齐。  相似文献   

20.
1苗种培育水源水质应符合GBll607的要求,培育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培育池以水泥池为宜,面积10~50平方米,排灌、控温、增氧、控光设施齐备。春末夏初季节,还可在养虾池中采用网箱培育。仔虾培育密度以(10~20)×10。尾/立方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