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在pH 8.85、水温23℃条件下,研究氨氮对草鱼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证明:毒性效应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平均氨氮TAN浓度为0.31、20.94、30.15、40.28、60.70、91.02、169.99、302.72 mg/L,分子氨NH3浓度为0.02、0.12、0.17、0.23、0.36、0.55、1.02、1.82 mg/L时,草鱼仔鱼96 h死亡率分别为0%、0%、10%、10%、25%、45%、60%、100%。氨氮半致死浓度为2.40 mg/L,对应非离子氨浓度为0.62 mg/L,氨氮安全浓度0.24 mg/L,对应非离子氨安全浓度为0.0615 mg/L。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溶氧对水中亚硝酸盐和氨氮毒性的影响,利用罗氏沼虾作为试验动物进行了正常溶解氧和高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罗氏沼虾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分别为75mg/L和43.87mg/L,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分别为1.5mg/L和0.83mg/L;而高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罗氏沼虾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分别为86mg/L和62.64mg/L;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分别为2.13mg/L和1.425mg/L。高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非离子氨96h的安全浓度值为正常溶氧条件安全浓度的1.43倍和1.76倍。高溶氧可以明显地降低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的毒性,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过提高水体溶氧水平可以降低水质污染对养殖对象的危害,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为(22±2)℃,pH值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甲醛、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甲醛对白甲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6.99、49.32、46.56、43.95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4.40 mg/L;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83.18、81.28、77.63、63.10 mg/L,SC为6.31mg/L。甲醛的安全质量浓度属于常规用量范围,可作为浸泡剂对白甲鱼进行病害防治;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属中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四种抗菌药物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2℃~25℃条件下,选取来源一致、规格齐整、健康无病,体重4 g±0.2 g鲫鱼苗,用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痢菌净4种抗菌药对鲫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定每种药物在不同时间对鲫鱼苗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求出4种药物相应的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4种药物对鲫鱼苗24 h的LC50分别为1 935.981、314.141、265.031、35.46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 863.621、154.231、177.05、130.53 mg/L;96 h的LC50分别为1 840.011、129.54、1 121.59、126.57 mg/L,SC分别为538.19、304.13、328.563、7.73 mg/L。表明培氟沙星、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对鲫鱼可安全使用,痢菌净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5.
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高锰酸钾、硫酸铜、二氧化氯、氧化钙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态毒理试验法对其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药物对黄尾鲴幼鱼的安全浓度依次为1.62 mg/L、0.16 mg/L、0.93 mg/L、28.11 mg/L。说明这四种鱼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氧化钙。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为(22±2)℃,p H值为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浓度与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浓度效应,即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随之升高;随着试验时间的增长,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3、0.57、0.51、0.46mg/L,安全浓度为0.05mg/L。说明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属极高毒药物,因此建议在白甲鱼的实际生产中,少用或慎用硫酸铜。  相似文献   

7.
研究氨氮对于鲤鱼养殖中的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选取健康均匀的黄河鲤分为4组,设置氨氮浓度分别为0.071、0.143、0.284mg/L的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进行毒性试验,试验处理14 d后取样测定氨氮对鲤鱼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影响.低剂量的氨氮提高了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的活性,而对于脂肪酶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氨氮在鲤鱼养殖中的毒性,选取健康均匀的黄河鲤150尾分为4组,设置氨氮浓度分别为0.071、0.143、0.284、0.427mg/L的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进行毒性试验,试验处理7、14、28、35 d后取样测定氨氮对鲤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短期内提高了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但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试验时间的延长,氨氮降低了消化道和肝胰脏中的蛋白酶的活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时间染毒条件下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针对奶牛场污水有机物和氮磷浓度高、深度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絮凝-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处理奶牛场高浓度污水,考察组合工艺中试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18 973.0±1 589.0)mg/L、氨氮(634.0±194.0)mg/L和总磷(213.0±64.0)mg/L的奶牛场污水原水经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出水COD、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301.0±94.0)mg/L、(84.0±40.0)mg/L和(4.1±1.8)mg/L,对应COD、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8.4%±0.5%、84.5%±10.0%和97.9%±1.1%。采用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奶牛场高浓度污水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奶牛场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研究结果可为奶牛场高浓度污水絮凝-MBR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解决奶牛场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水产常用药物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发现,黑鲷幼鱼对敌百虫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13、0.85、0.54mg/l,敌百虫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14mg/l;黑鲷幼鱼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07、6.43、6.25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1.60mg/l;1mg/l和2mg/l的高锰酸钾在30min内对黑鲷幼鱼的行为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种重金属离子对青虾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法测试Cu^2+、Pb^2+和Ag^+对青虾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结果表明:Cu^2+、Ag^+对青虾的毒性作用强,Pb^2+对青虾的毒性作用弱。青虾对3种重金属的敏感性的大小依次为硝酸银〉硫酸铜〉醋酸铅。Ag^+、Cu^2+、和Pb^2+对的青虾96h的LC50分别是0.17mg/L、0.70mg/L、122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17mg/L、0.07mg/L、12.2mg/L。  相似文献   

12.
鱼苗孵化用水经常会滋生桡足类,严重影响育苗的成活率。本文通过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敌百虫和伊维菌素对淡水常见桡足类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的急性毒性。根据预试验的结果,敌百虫浓度梯度设置为0.3、0.6、1.2、2.4、4.8 mg/L,伊维菌素浓度梯度设置为0.01、0.04、0.16、0.64、2.56μg/L。每个浓度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10只桡足类,试验在20℃光照培养箱中进行。结果表明,敌百虫对桡足类的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1.862、1.183 mg/L,而伊维菌素对桡足类的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404μg/L、0.1644μg/L。伊维菌素的毒性远远大于敌百虫,生产上选用伊维菌素效果更好。与此同时,敌百虫和伊维菌素对桡足类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432 mg/L、0.00816μg/L,可以为生物监测环境农药污染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室内毒性测定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对3龄起蚕24h的LC50为0.8872mg/L,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的LC50为2.1978mg/L,两者相差1.48倍。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5001倍(200mg/L)、1000倍(300mg/L)和500倍(600mg/L)对3龄起蚕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1d、15d和17d,40%辛硫磷乳油2000倍(200mg/L)、1333倍(300mg/L)和667倍(600mg/L)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2d、4d和6d;即在同等质量浓度下,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比40%辛硫磷乳油的安全间隔期延长9-11d。  相似文献   

14.
斑石鲷是海水养殖鱼类新品种,对其病害的研究较少。2014年7月和2015年5月国内某斑石鲷育苗场暴发卵鞭虫病,导致幼鱼大量死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安全、有效地防治该病,开展了硫酸铜对斑石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以及对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的杀灭实验。在水温23~25℃、盐度30、体积20L的养殖海水中,采用静水试验法,对平均全长4cm的健康斑石鲷幼鱼进行硫酸铜急性毒性实验,得出CuSO_4·5H_2O对斑石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2.22mg/L;用浓度为0.10~0.70mg/L的CuSO_4·5H_2O无菌海水溶液,在25℃恒温条件下处理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涡孢子和包囊体,结果发现0.40mg/L的CuSO_4·5H_2O可完全杀灭涡孢子,0.70mg/L的CuSO_4·5H_2O可完全抑制包囊体的分裂。因此,在防治斑石鲷幼鱼卵鞭虫病时,CuSO_4·5H_2O的安全有效使用浓度为0.70~2.22mg/L。该研究为育苗生产中有效防治斑石鲷卵鞭虫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18~22℃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了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和慢性效应。急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38mg/L、0.024mg/L、0.021 mg/L,安全浓度(SC)为0.0 029 mg/L。慢性试验结果表明:Cu2+浓度为0.00 012mg/L时,蝌蚪的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较快;Cu2+浓度为0.012mg/L时,蝌蚪体重和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缓慢,游泳能力下降,尾巴透明化,出现畸形。同时,通过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慢性实验不同处理组蝌蚪体内Cu含量,并进行Cu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u2+浓度与蝌蚪体内Cu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770。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高速离心分离,采用絮凝技术采收光合细菌,具有耗能少、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氯化铁及酵母细胞壁絮凝采收光合细菌的效果。结果显示:5 种絮凝剂均能高效回收光合细菌,氯化铁采收光合细菌的最适质量浓度为 1000 mg/L,回收率高达(98.11±0.24)%|硫酸铝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000 mg/L,回收率为(94.12±0.13)%|硫酸亚铁的最适质量浓度为 1500 mg/L,回收率为(90.56±0.16)%|酵母细胞壁的最适质量浓度为 80 mg/L,回收率为(77.65±0.33)%|聚合氯化铝的最适质量浓度为 2000 mg/L,回收率为(70.83±0.44)%。酵母细胞壁用量低、无毒害,更适合用于采收光合细菌|综合考虑,酵母细胞壁添加浓度以80 mg/L最宜,沉降浓缩时间为1 h。 [关键词] 光合细菌|絮凝|采收|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氯化铁|酵母细胞壁  相似文献   

17.
四种药物对虹鳟鱼苗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虹鳟鱼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冷水性鱼类 ,随着养殖的发展 ,虹鳟鱼的病害也日益严重 ,生产上因使用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当而造成虹鳟鱼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虹鳟鱼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资料 ,文章对虹鳟鱼苗进行了 4种常用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虹鳟鱼苗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孔雀石绿 (现已禁用 ) >高锰酸钾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溴氯海因 ,4种药物对虹鳟鱼苗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0 2 5mg/L,0 .2 1 7mg/L,0 .574mg/L,0 .82 7mg/L。溴氯海因对虹鳟的安全浓度远高于常用治疗浓度 ( 0 .3 mg/L ) ,是虹鳟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虹鳟的安全浓度为略低于常用治疗浓度 ( 0 .7mg/L) ,是治疗浓度的 82 % ,故使用时要准确掌握用量 ;高锰酸钾和孔雀石绿对虹鳟的安全浓度远低于常用治疗浓度 (分别为 2 mg/L和 0 .1 mg/L ) ,所以不宜作为虹鳟鱼病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玫瑰无须鱼巴的水生毒性试验法对Pb2 + 、Cr6+ 、Se6+ 3种金属离子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3种金属离子对玫瑰无须鱼巴均有较高的毒性 ,有明显的时效性、剂量依赖性和毒性差异 ,且有不同的作用特点。Pb2 + 离子对玫瑰无须鱼巴的毒性最低 ,其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10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2 0 0mg/L ;Cr6+ 离子的毒性次之 ,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2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2 0 0mg/L ;Se6+ 离子的毒性最高 ,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2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12 0mg/L。随着 3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 ,玫瑰无须鱼巴的死亡率逐渐升高 ,就同一离子浓度而言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玫瑰无须鱼巴的死亡率逐渐升高 ,均无性别差异。用直线内切法分别得到 3种金属离子不同时间对玫瑰无须鱼巴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 (LC50 )。  相似文献   

19.
试验测定了防治桑青枯病的噻菌铜、琥胶肥酸铜、农用链霉素、乙蒜素、中生菌素等5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3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噻菌铜〉4 000 mg/L、琥胶肥酸铜〉6 000 mg/L、农用链霉素〉7 200 mg/L、乙蒜素〉8 000 mg/L、中生菌素为89.1161 mg/L;噻菌铜、琥胶肥酸铜、农用链霉素、乙蒜素4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数值(致死中浓度LC50)远高于推荐使用浓度,而中生菌素对家蚕也只有中等风险性。因此,生产上应注意避免中生菌素直接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20.
养殖水体中氨氮是养殖水环境中重要的污染胁迫因子,它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本试验通过检测养殖水域氨氮变化情况,评价对鲤鱼养殖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含量在0.5mg/L时,可影响鲤鱼摄食等生命活动,氨氮含量达1.2mg/L时,可引起部分鲤鱼死亡,本试验结果为客观评价养殖水域氨氮毒性效应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