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初,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仅在苏南局部地区发生,1986年则开始在苏北沿海—如东县发生,并迅速蔓延为害。据调查,1988年,全县70万亩中粳稻,有40多万亩发病,其中严重面积达15万亩左右。病株率1—24.5%,平均9.8%。由于病株多数造成枯孕穗或枯白穗,故其产量损失在90%左右。1988年,如东县因此病危害而损失的稻谷达2000多万公斤,已成为苏北沿海稻区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分析此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小麦秆黑粉病在沧州地区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1990年有小麦445万亩,其中,有58.3万亩感染了小麦秆黑粉病,减产20~30%的34.88万亩,减产30—40%的6.99万亩,减产40—50%的10.49万亩,减产50—70%的5万亩,绝收的0.3万亩,按全区平均亩产190公斤计算,损失小麦2199.1万公斤。  相似文献   

3.
黄钧如 《植物保护》1989,15(4):40-40
南丰县早稻稻瘟病,在70年代前仅山区或少数老病区局部发生。从80年代起发生时间提早、面积扩大,秧田和本田都发病。一般年穗颈瘟在6—16%左右。全县19万亩早稻田年损失稻谷50—500万公斤不等。  相似文献   

4.
我县生资系统有的门市部在经销农药中,曾经发生过两起错发农药,造成较为严重的药害事故。一起是误将混堆并脱落商标的3瓶(计3公斤)40%乙烯利水剂(催熟剂)当作20%三氯杀螨醇乳油(杀螨剂)发给农民,致使长沙乡5个村的10户农民使用乙烯利(约500倍液)的1.08公顷(16.20亩)棉苗发生药害。受害棉田平均脱落率在60%左右,严重田块高达70%。这次药害估计损失皮棉150~225公斤  相似文献   

5.
1985—1988年在小麦起身期,每亩用20%2甲4氯0.75公斤,赤霉素0.1克,尿素0.5公斤,加水50公斤配制成的混合液喷雾,对麦田小根蒜的防效96%以上,在小根蒜危害严重的麦田,每亩可挽回小麦损失50—113公斤,已示范3.15万亩。  相似文献   

6.
王成斌 《植物保护》1989,15(2):60-60
绿麦隆用于麦田对单子叶及部分双子叶杂草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并具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据试验其除草效果一般在70—90%左右,作物增产幅度在7—70%左右。但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严重时还能影响到下季作物的生长。经反复试验证明每亩用药量0.25公斤,在土壤干燥的情况下及壤土田使用,浓度在400倍左右,土壤湿度大时及土壤沙性重的田块300倍,一般每亩喷药液  相似文献   

7.
70年代以前,小麦叶枯病只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偶尔发生。1979—1985年我省引种春播小麦,根腐叶枯在春小麦上普遍发生,引起严重的叶枯和穗腐,减产一般在30%以上。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650万亩,仅尉氏县西部沙丘陵发生11万亩,产量损失平均30—40%。1991年全省发生此病1000多万亩,其中周口、商丘、驻马店和南阳地区的发生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小麦叶枯病成为严  相似文献   

8.
郑贵彬 《植物保护》1983,9(4):13-15
番茄营养丰富,生熟两用。深受城乡人民喜爱。番茄在西安地区春夏菜中占的面积最大。自60年代中期开始,番茄条斑病毒病普遍发生。轻病年份一般发病率在5%左右。局部地块达30—50%,流行年份一些田块发病率高达50—70%以上,尤以靠近城郊的老菜区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9.
据70年代末调查,榆树县玉米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6.82%(吉单102),到80年代初上升到13.2%。萎锈灵、多菌灵等内吸杀菌剂。对苗期侵染时期较长的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偏低,我们在1981—1983年改用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在该县双井乡小区试验3年,平  相似文献   

10.
南阳地区年产小麦20亿公斤左右,农户小仓分散储的小麦约10亿公斤,常年遭受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谷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等储粮害虫的危害,一般损失5—10%,严重的损失20—30%,全区约损失小麦0.5—1亿公斤。因此,农户小仓储粮害虫的防除已成  相似文献   

11.
甲基异柳磷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茎线虫病,80年代以来病情逐年加重,病薯率达40—80%,因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种植面积减少,农民强烈要求根治此病。 通过1984年田间小区试验,以亩用40%甲基异柳磷0.5—0.7公斤,兑水1000公斤栽苗时搅匀,穴施,水渗后覆土,防病1  相似文献   

12.
濮景春 《植物保护》1992,18(4):50-50
据贮粮户抽样调查,稻谷受谷象为主的仓虫蛀害率达9.2—34%,平均17.05%,蚕豆则高达81%。我县18万农户贮粮总数约0.8亿公斤,按平均损失10%算,每年要损失粮食800余万公斤,与常年遭受病虫为害损失的粮食几乎相近似。确保贮粮不受损失,已  相似文献   

13.
王乐祥 《植物保护》1988,14(1):41-41
徐塘乡共有耕地22867亩,6244户,25984口人,房屋11321间。 1986年调查鼠害情况 1.对粮食作物的为害 全乡有4300亩玉米,最低的受害率为3—5%,一般5—8%,最高达80%以上。例如:马场村一户农民冯现君,种6亩玉米,播种后被老鼠扒掉70%,有的咬芽,有的咬茎,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只好毁种,每亩按用种3公斤,损失36元,且耽误农时,收获时,比按时播种的邻地(陈荣堂)每亩少收200公斤玉米,每公斤0.4元,6亩地损失480元。又如王杨村三  相似文献   

14.
东台市历年种植荷藕350多亩,1992年90%以上受龙虾为害。据6月30日调查,受害严重的田块,破叶率达83.3%(基本未受害的田块有荷叶21张/米~2),每平方米有龙虾1.1—1.5头(每公斤70多头左右),估计全市受龙虾为害损失荷藕18.37万公斤。龙虾为害严重原因:(1)1991年特大洪灾,全市藕田被水淹浸,龙虾移居藕田生存;(2)当年蔬菜丰收,大量丢弃的残次品和剩叶施入藕田,使龙虾食料充足大量繁殖。 防治:(1)利用藕田去水后龙虾隐藏于浮叶下面,用其习性人工捕捉。(2)用2.5%敌杀死4000—5000倍,亩用药液500公斤,田间保持薄水层泼浇。  相似文献   

15.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是河南省农业主要地下害虫,在60年代初,每年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一亩最多有蝼蛄3,774头,最少273头,平均1,234头,一般地块被害缺苗断行10—20%,重者30—50%,更甚者达70%以上,以致绝苗改种。过去我们对华北蝼蛄的生活史进行了饲养观察和研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洛阳地区小麦秆黑粉病历年病株率平均在1%左右。1980年以来,危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全区发生4.65万亩,1984年发生11.5万亩,1987年上升到59.44万亩。一般病株率在10%左右,严重者40—50%,个别地块高达80%以上。损失小麦1189万公斤。分析其危害加重原因是:(1)土壤菌源积累量大。小麦秆黑粉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为主,且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  相似文献   

17.
柑桔瘤壁虱(Aceria sheldonia Ew-ing)近年来在我县严重发生,影响柑桔生产的发展。据我校调查,柑桔瘤壁虱主要为害隆林橙,其次是红桔,也有少量柚类受害。此虫主要为害春梢,受害植株枝叶减少,花果稀少,严重者满树虫瘿,无法挂果。我县的沙梨、扁牙、革步、者保、丫叉、者浪、隆或等乡(镇)均有发生,被害株率一般为80—100%。近几年来,全县柑桔平均亩产仅有300多公斤 致使全县柑桔总产量比60年代还低。其中者保、丫叉、沙梨等乡镇受害  相似文献   

18.
姚浩然 《植物保护》1979,5(2):36-37
一、麦田化学除草: 黑龙江省为春麦区,1974年统计麦田应用2,4—滴类除草剂除草,占全省整个农田化学除草面积的80%。一般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增产粮食15—20%,多者可达30%,每公顷平均增产小麦291公斤,纯收益43.16元。  相似文献   

19.
对候集镇姜瘟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是镇平县候集镇的名土特产,品质佳,无筋香辣,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种植面积由50年代的3千亩发展到当今的4万余亩,平均单产3、4千公斤,高的达5千公斤以上。但自近年姜瘟流行,亩产下降到1500公斤左右。一般病田发病率30—4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6—1990年,我们对姜瘟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探讨。 发生情况 该镇姜田一般6月初发病,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初发病先从母姜及抽生的假茎开始,然后再传至子姜,孙姜及其抽生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gatsuji(Kato)〕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及山东、河北等省,以黑龙江省、吉林省发生较重,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大豆受害后一般幼苗不能正常生长,重者造成缺苗,甚至毁种。严重被害地块大豆被害株率可达60—80%,一般减产20—40%,高的减产达60—80%。由于此虫发现较晚,70年代后期才开始进行有关研究工作,但该虫测报方法尚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