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表明,在旱育苗拔秧移植的条件下,播催芽湿种100-400g/m^2时,秧苗素质和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变弱和减产,稻谷的加工品质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提高。在优质米生产中旱育苗催芽湿种以200g/m^2为宜。  相似文献   

2.
经过2a三种育苗方式的试验结果得出:不同育苗方式对秧苗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决定秧苗素质的主要因素是播种量,秧苗素质好的育苗方式有利于提高稻谷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不利于提高其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3.
经过2a三种育苗方式的试验结果得出:不同育苗方式对秧苗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决定秧苗素质的主要因素是播种量,秧苗素质好的育苗方式有利于提高稻谷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不利于提高其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方式下磷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裸地旱作和水作2种种植方式及3个磷素(P2O5  )水平:低磷(LP,45  kg/hm2)、常磷(NP,90  kg/hm2)和高磷(HP,135 kg/hm2),比较了陆稻和水稻米质的差异。旱作条件下,随着施P量的增加,陆稻和水稻产量均随之增加;  水作条件下,HP下陆稻的产量较NP增加,水稻的产量HP较NP减少,但差异均不显著。旱作条件下,中旱3号LP水平下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表现较好,扬辐粳8号(NP水平下外观品质表现较好)与中旱3号基本一致;水作条件下,中旱3号LP水平下整精米率较高,NP水平下蒸煮食味品质较好,扬辐粳8号与中旱3号基本一致,但外观品质表现不一。旱作使陆稻和水稻的整精米率提高,外观品质改善,水稻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与水稻相比,陆稻的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较优。表明陆稻和水稻的米质对种植方式和磷素的互作响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滨海稻区水稻机械旱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保证产量米质同时尽量降低农业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为直播稻未来在滨海稻区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滨海稻区水稻机械旱直播产量、米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滨海稻区水稻机械旱直播最佳播种量。结果表明,播种量为97.5 kg/hm2机械旱直播产量最高,加工品质较好,但稻米营养品质及食味值略低于播种量为120 kg/hm2;水稻机械旱直播比机插秧分别减产2.13 t/hm2、1.76 t/hm2、2.05 t/hm2,但效益比机插秧分别增加了0.144万元/hm2、0.218万元/hm2、0.118万元/hm2,处理2比处理1、3分别增加0.074万元/hm2、0.100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滨海稻区水稻机械旱直播控缓释基肥与播种量配置最佳方案,并且保证米质同时尽量降低农业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态效益,为直播稻未来在滨海稻区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控缓释基肥与播种量配施对滨海稻区水稻机械旱直播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营养品质及食味值较好的依次为810 kg/hm2的控缓释基肥与195 kg/hm2的播种量配置、675 kg/hm2的控缓释基肥与195 kg/hm2的播种量配置;稻米蒸煮品质综合较好的依次为810 kg/hm2的控缓释基肥与195 kg/hm2的播种量配置、675 kg/hm2的控缓释基肥与105 kg/hm2的播种量配置;稻米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较好为540 kg/hm2控缓释基肥与195 kg/hm2播种量配置。综上,合理的控缓释基肥与播种量配置能够满足水稻各时期生长发育对肥的需要,同时有效调...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麦浸种催芽试验,研究小麦种子浸种催芽、浸种不催芽和干种播种3个处理各自出苗情况、茎蘖动态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气温12.2℃的情况下,播前浸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4 d,成苗率提高6.56%,可减少用种量,增加高峰苗18.8万/667 m~2,增加有效穗3.2万/667 m~2,增产63.1 kg/667 m~2;而浸种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2 d,成苗率提高3.86%,可减少用种量,增加高峰苗15.4万/667 m~2,增加有效穗2.6万/667 m~2,增产38.9 kg/667 m~2,所以播前浸种催芽可以使晚播麦早出苗、出全苗,提高成苗率,减少用种量,提高分蘖成穗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本结果为推广浸种催芽技术在迟播小麦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品种松辽122采用大棚旱育苗人工手插秧,研究三种不同插秧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0 cm×16 cm的插秧密度松辽122品种平均产量居首位为685.3 kg/667 m~2,其次是30 cm×17 cm的插秧密度,平均产量683.5 kg/667 m~2,插秧密度30 cm×18 cm,平均产量最低为675.2 kg/667 m~2。处理1产量高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平均穗实粒数多,结实率高,空瘪率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就两种密度(6万及12万基本苗/667m~2)、3种施氮量水平(5、10、15 kg N/667m~2)及其互作对绵杂麦168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密度与施氮量对容重、密度对弱化度、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形成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外,密度与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降落数值、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容重,密度与施氮量对形成时间,施氮量及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弱化度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除吸水率与降落数值外,密度为6万基本苗/667m~2的品质性状优于密度为12万基本苗/667m~2的.无论是在低用种量(6万基本苗/667m~2)或者常规用种量(12万基本苗/667m~2)下,绵杂麦168的各品质性状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改善的趋势,绵杂麦168各品质性状(除吸水率、湿面筋含量外)在施氮量为15 kg N/667m2下都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同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弱化度与其余品质性状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这五个性状间互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综合考虑用种成本、产量与品质等因素,绵杂麦168的高产优质栽培应在配合其他栽培措施的基础上,以密度6万基本苗/667m~2、施氮量15 kg纯氮/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在七星农场探索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的适应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与常规栽培相比较,生育期短25d,茎数多145.5个/m~2,株高平均高6 cm,穗长平均短0.1 cm,结实率平均低16.69%,空瘪率平均高16.69%,单株分蘖数平均少0.4个/株,千粒重平均低0.37 g,产量平均低12.4 kg/667 m~2,经济效益平均高130.5元/667 m~2。品质方面糙米率平均高0.26%,精米率平均高0.68%,整精米率平均高0.47%,白度平均低1.87,直链淀粉平均高0.04%,其秆抗倒伏性较强,利于机械收获。龙粳31、三江一号适合本地旱直播种植配合滴灌模式能正常成熟,可作为本地区旱直播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稻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旱育苗播种芽200~750g/m^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叶龄、根数、地上干重、分蘖率、成苗率明显下降,产量逐渐降低。现有的生产条件,最佳播种量应为200~250g/m^2,育出的秧苗壮,水稻产量高,应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3 a试验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叶龄都有所增加,但成熟度和千粒重有所减少,但这种趋势氮肥施用量超过110 kg/hm2时差距不明显。氮肥施用量140 kg/hm2时产量最高,110 kg/hm2时效益最好。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都变劣。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育苗期施用磷、镁肥对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磷肥量或施用镁肥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粒数,但千粒重下降,对于产量没有影响。而对于提高加工品质,改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有一定的作用。这种影响镁肥的效果好于磷肥。  相似文献   

14.
鲜食春大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表明采用大棚育苗移栽收获上市早,产量高,效益好,效益为3 334.83元/667m~2;同期播种的双膜覆盖直播收获期推迟7 d,效益为2 404.29元/667m~2;地膜覆盖直播上市迟,效益差仅为752.48元/667m~2。  相似文献   

15.
水稻育苗期施用磷、镁肥对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磷肥量或施用镁肥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粒数,但千粒重下降,对于产量没有影响。而对于提高加工品质,改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有一定的作用。这种影响镁肥的效果好于磷肥。  相似文献   

16.
徐淑英 《中国稻米》2023,(3):109-111+114
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肥等肥料和插秧密度对优质水稻福香占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程施用阿康复合肥(传统化肥)相比,全程施用以诺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产13.0%,达671.0 kg/667 m2,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也更好。与2株/丛和6株/丛的处理相比,4株/丛的处理产量显著提高,达673.9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稻品种上农粳2号在分蘖期分别施用15%多效唑、15%胺鲜·乙烯利和50%噻苯·乙烯利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浓度对上农粳2号产量的影响不同,12 g/667 m~2 15%多效唑对上农粳2号有一定增产效果,随着施用浓度的不断升高,有效穗在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下降,导致产量逐步降低。15%胺鲜·乙烯利12 g/667 m~2的处理对上农粳2号增产效果明显,主要是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增加所致。50%噻苯·乙烯利随着施用浓度不断增加,水稻产量在增加,在浓度为100 m L/667 m~2处理时产量达最高。综合产量相关性状可知,在分蘖期施用50%噻苯·乙烯利100 m L/667 m~2或15%胺鲜·乙烯利12 g/667 m~2,水稻产量提高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几种不同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24 g/667 m~2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较好;25%吡蚜酮(25 m L/667 m~2)持效性最好,但速效性不如25%呋虫胺;25%噻虫嗪16 g/667 m~2和50%噻虫胺15 g/667 m2防效次于呋虫胺和吡蚜酮,但防治效果也在90%以上。生产上可轮换交替使用,以减少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在滨海盐碱土上设置不同水稻旱直播密度,观察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直播密度的变小,前期生长量变小,中后期生长量显著增加,有效分蘖期及分蘖高峰期后延,穗粒数显著增加。最佳直播密度为5kg/667 m~2,产量为667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氮肥运筹对不同茬口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不同茬口下施氮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下强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在0~240 kg/ha施氮量范围内烟农19号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且旱茬麦产量极显著高于稻茬麦,主要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沉淀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旱茬麦的品质显著优于稻茬麦.在两种茬口下,烟农19号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与施氮量均成二次曲线关系,稻茬麦在施氮量为251.26~280.24 kg/ha、旱茬麦在施氮量为281.03~303.02 kg/ha范围内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可达到同步提高.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且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显著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旱茬麦在拔节期至孕穗期、稻茬麦在孕穗期追施氮肥可同步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