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5%苗病净1号防治棉花苗病试验@程福如@刘方志@姚大瑞@张军¥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安庆市郊区农业局35%苗病净1号防治棉花苗病试验程福如刘方志姚大瑞张军①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安庆246003安徽植棉区棉花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疫病、红腐病等,生产...  相似文献   

2.
苗病净1号防治棉苗根病的效果石磊岩,孙文姬,丁之铨,杨 舰,吉维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棉花根病是一种复合性病害,在各产棉区的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年份其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炭疽、红腐、猝倒病和苗疫病。由于这些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无头棉苗的生育特性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建湖县种植的棉花新品种苏棉12号大面积发生无头苗。一般苗床的无头苗率为30%~50%,最高的达70%,为了探索无头苗的生育特性,我们对无头苗进行了一系列跟踪观察和试验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无头苗的生育特性1.1生育期推迟。苏棉12号刚出...  相似文献   

4.
宁甜单优1号和宁甜双优1号杂优品种系以抗(耐)丛根病为选育目标,经1993、1994年在宁夏、甘肃、内蒙三省(区)病地、非病地广泛设点试验、示范育成。宁甜单优1号在病地产量平均为3591.4kg/亩,平均含糖13.91%,产糖量500.3kg/亩,根产量、含糖率与产糖量分别比当地对照种提高207.5%、2.37度与276.95%;宁甜双优1号在病地平均根产量为3031.1kg/亩,平均含糖13.61%,产糖量414.1kg/亩,比当地对照种根产量、含糖率与产糖量分别增加159.5%、2.07度与212.02%。在非(轻)病地两品种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37.7%、12.88%,含糖均比对照提高1.0度,适应性广泛,现已在宁夏、甘肃、内蒙等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能使棉花产量提高1~2成,但苗床“三高”(水、肥、温)的环境条件,常常出现菌病暴发蔓延、杂草丛生、棉苗徒长、成钵率低、苗病苗弱,移栽后缓苗期长,早苗迟发,影响营养钵增产潜力的发挥。通过搬钵蹲苗等措施,虽能缓解菌病蔓延、清除杂草、培育壮苗,但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且受天气制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采用脱绒包衣棉种、苗床专用剂“床草净”“壮苗素”,连续三年对比试验,探索其简化管理技术。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鄂荆一号脱绒包衣棉床草净(江苏省农科院)壮苗素(江苏盐城新洋试验…  相似文献   

6.
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Ⅲ.壮苗生根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表明,以增殖培养的苗,切割成有2-3节,叶片3-4片,高3-4厘米的茎顶节段为材料,经培养6个月,培植体每株平均净增高6.9厘米、叶3.63片,根3.92条;切取有小叶2-3片、高2-3厘米,无根的上苗,经培养3个月,培植体株平均可净增高3.38厘米,叶3.29片,根2.5条,鲜重达0.5克,采用1/2MS+NAA4ppm+iba1ppm+活性炭0.3%的组合,对金线莲试管苗快速生长和生根有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1991—1992年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资料,采用广义联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估测和评价6个供试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福红2号、福红3号、福红4号分别比对照粤74一3增产21.3%、16.12%和13.17%,增产达显著标准,其回归系数b<1,炭疽病发病率低于5.6%,表现产量高、稳定性好、抗病力强。而福红1号比粤74—3早熟30天,增产7.89%,炭疽病病指4.72%,是一个高产、稳产、抗病、中熟(偏迟)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棉花苗床好帮手──床草净床草净系由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研制、南京农药厂生产兼除草和壮苗双重效应的新型棉花苗床专用复配剂.经1990~1992年在多种生态类型棉区试验示范表明:(1)除草效果好.杀草谱广.对苗床单、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2...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矫洪双  陆修德 《大豆科学》1994,13(4):349-356
1991-1993年,在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发生较重的嫩江地区,选择国营农场九三管理局山河农场作为试验基点。在疫区自然感病条件下,评价了8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相对抗性。在年发病率分别为12.1%、28.1%和21.3%的条件下,编号为91号、139号、30号等9份大豆种质材料,对菌核病表现了相对稳定的抗性。这表明,开展抗病育种研究,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大豆菌核病是可能的。试验中发现,田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棉花苗床多效专用药剂─床草净何循宏,李秀章,陈祥龙,徐立华,徐红兵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研制成一种兼除草、壮苗、抑制苗病和省工节本的多效复配药剂床草净。1991~1994年分别在江苏、河南、安徽和湖南等6省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棉苗素质除了受棉籽的种性种质、苗期营养、苗期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外,种肥和药剂拌种对棉苗素质也有很大影响。我们试验表明,氯化钾拌种,子叶期棉苗增高26.3%,子叶增大18.3%,苗病病情指数减少18.9%,苗期枯萎病发生减少6.8%,棉苗素质明显增强,保苗作用十分显著,且能增加单铃重0.11g。提高单产4.2%。种衣剂拌种,子叶期棉苗增高15.1%,苗病减少9.2%,单铃重增加.2g;防苗病效果较好。两者有待于广大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棉苗炭疽病、立枯病等的发生危害,是影响我省棉花一播全苗、早搭丰产架的主要矛盾。常年因这两种病害造成的死苗率为10%左右,若遇上久雨低温,部分棉地高达50%以上。为了控制苗病的发生,减少其危害损失,我们对种衣剂1号、粉锈宁等新农  相似文献   

13.
甜菜牡苗剂的壮苗增产效应田文勋,赵景阳,白宝璋(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甜菜育苗移栽是一项高产栽培措施,通常比直播甜菜增产30%~50%以上。但由于纸筒有苗技术性强,管理稍不完善,苗床极易出现病苗、弱苗、徒长苗,移栽后缀苗慢,成苗率低,严重影响块根的产、...  相似文献   

14.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及药剂供试品种为感病糯稻,试验药剂为30%稻病宁WP,40%富士一号EC。1.2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农垦水稻所栽培地内,老稻田土壤为轻度沼泽化草甸土,有机质含量为 3%, pH值为 6. 5,栽培密度 30cm×20cm。插秧前5天(5月9日)施用了草胺封闭灭草,施肥水平为尿素:200kg/hm2,二铵:100kg/hm2,颗粒钾肥100kg/hm2。由于7月中旬连续大雾,试验地块发病严重。1.3试验处理及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各处理每公顷用药量分别为 30%稻病宁 WP 7…  相似文献   

15.
稻粒黑粉病(NeouossiaHorrida)是一种典型的母本特殊病害,在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田中发病普遍严重,一般损失产量10%~20%,最高可达50%,是影响湖北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产量和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根据湖北省杂交水稻制种攻关小组统一布署,本公司承担了“四种药剂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试验”课题,旨在重点筛选适宜我省防治稻粒黑粉病的药剂。同时探索最佳防治时期和用药剂量,现将1995年度试验情况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克黑净(主剂+辅剂,浙江农业大学研制)、灭黑1号(江苏…  相似文献   

16.
吡虫净防治棉蚜药效试验①陈发炜邵泽华张建英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局276400为了解吡虫净对棉蚜的防效,1995年在山东省植保总站的指导下,进行了5%吡虫净乳油防治棉蚜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方法5%吡虫净乳油(南京第一农药厂)设1500、20...  相似文献   

17.
灰斑病对大豆类囊体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SO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灰斑病1号,7号小种侵染条件下,大豆类囊体膜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提出了灰斑病1号小种主要是使感病大豆品种叶肉细胞叶绿体膜蛋白受到损伤,然后使植发病。灰斑病7号小种对大豆的影响主要作用于细胞色素的表达上,使细胞色素不能合成,从而表现出感病反应。而抗病品种则无此反应。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拔节后,特别是孕穗至柚穗期发生严重。侵染来源主要是病稻种和病稻草,可用10%叶枯净、10%敌枯双、50%代森铵等在发病初期喷洒防治。  相似文献   

19.
50%立枯净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是高防效、低成本防治立枯病的理想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对立枯病防效显著,株数防效为78.8%-100%,其药剂成本是对照药剂成本的1/3~1/2。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陆地棉石远321不同铃期种子后代的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喷花种子分别比后期和前期花种子出苗早3天和1天,出苗30天单苗鲜重高1.80g和1.13g,单苗干重高0.18g和0.13g,苗病发病率低12个和5个百分点,黄萎病的始发期和盛发期推迟15天左右,病指分别低10和5。在产量性状上,除衣分相当外,中喷花种子后代比后期和前期花种子后代单株成铃多6个和3个,单铃重分别高0.82g和0.39g,皮棉产量分别增产11.7%和23.5%,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