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湖南两类稻瘟病生态系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从湖南山区和丘陵区两类稻瘟病生态系中的60个水稻品种上采集稻瘟病标样,经单孢分离获得103个菌株.采用Pot2—PCR指纹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山区和丘陵区生态系病菌群体都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山区病菌群体遗传组成比丘陵区更为复杂,且两类生态系的稻瘟病菌群体内都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变异潜能.  相似文献   

2.
宁夏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ot2-rep-PCR指纹识别技术对宁夏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每个菌株的指纹型将2002至2005年在9个地区采集的40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鉴定为65个单元型,其中,单元型NXH7包含176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43.3%,在所有年份、地区和大多数水稻品种上出现,是宁夏稻瘟病菌中最广泛适应的单元型。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亚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地区间Gst=0.0832,年份间Gst=0.0509),遗传结构相似;不同水稻品种上的亚群体遗传分化明显(Gst=0.2823)。提示寄主的选择作用是宁夏稻瘟病菌群体演化的主要力量。宁夏稻瘟病菌菌株间有较高的相似性,总体相似性大于62%,DNA指纹没有任何清晰的系谱结构,没有任何聚类组被大于60%的bootstrap值支持。提示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可能是单一的无性系谱占绝对优势。总体而言,宁夏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H=0.0963,I=0.1806)。  相似文献   

3.
贵州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3~2005年采自贵州省内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 grisea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20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774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19个遗传谱系,141个单元型。优势谱系为GZL7和GZL6,分别拥有49个和26个单元型,其菌株分别占42%和20.5%。研究显示,贵州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揭示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品种和生理环境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重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p-PCR指纹技术,对73个重庆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扩增。结果表明,菌株间显示了DNA指纹的多态性,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出2~17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其中谱系L7,L9,L12为优势谱系。重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原寄主品种和地理分布之间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湖南桃江病圃稻瘟病病菌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南桃江病圃稻瘟病病菌遗传多样性,选用14对SSR引物,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从该病圃中丽江新团黑谷(广谱高感稻瘟病品种)上分离的8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以相似系数0.72为界,将89个菌株划分成20个遗传谱系,其中L06和L07为优势宗谱,分别含有18和13个菌株,各占总菌株数的20.2%和14.6%;有6个宗谱分别含4~7个菌株,共占总菌株数的34.8%,另12个宗谱分别含菌株1~3个,共占总菌株数的30.3%。该病圃中的稻瘟病菌群体复杂,遗传多样性丰富,湖南抗瘟品种选育和品种布局应针对L06和L07优势宗谱。  相似文献   

6.
基于rep-Pot2-PCR指纹技术,对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在73%的指纹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04菌株划分成112个不同的单元型和14个遗传谱系:14个谱系中没有出现绝对的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未发生明显的演化.DNA指纹分析的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致病类型)之间呈复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由Magnaporthe grisea,引起,是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用优良的抗病良种是稻瘟病综合防治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一些抗病品种经推厂三五年后即渐趋感病,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病菌生理小种迅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湖南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I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8个代表性菌株从153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来自黑龙江省各水稻主要产区的214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RSAP(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析,得到134条多态性条带,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196个不同单元型(带型)的代表性菌株的指纹图谱。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83为界,将214个菌株196个单元型划分为10个遗传宗谱,10个遗传宗谱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李泌  王春台    杰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49-4251
[目的]扩大鄂西地区稻瘟病菌菌库,分析其群体结构.[方法]收集鄂西不同地区2011年间的感病稻秆,分离保存稻秆上的穗颈瘟病菌,通过RAPD、rep-Pot2-PCR、REMAP 3种标记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标记.[结果]从9个稻秆上共分离得到29个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性水平在75%时,2011年供试菌株可分为5个遗传宗谱,宗谱3(7个菌株)和4(19个菌株)为优势宗谱,其余3个为稀有宗谱.[结论] 2011年鄂西地区稻瘟病菌由5个遗传宗谱组成.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离体接种的方法,利用22个已知无毒基因菌株,对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阈值为0.78时,可将103个品种分为13类,其中有9类81个品种可能携带已知的抗病基因,其余4类22个品种可能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另外,具有广谱抗瘟基因Piz5(Pi2)、 Pizt、Pi1和Pi9的品种对鉴别菌株的抗菌频率均大于60.0%.  相似文献   

12.
我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在我国1980~1996年期间的17省(市)146个不同稻区475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475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病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文中,作者还分析了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在湖南省安化 ,桃江和松柏 3县稻瘟病圃内采集稻瘟病标样并分离鉴别其交配型和中国稻瘟病菌的致病型 用经过筛选的 1 3对RAPD引物分析了其中 44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UPGMA法聚类 ,用DPS 2 0 0 0软件进行分析 ,将测试菌株区分为 6个不同的遗传宗谱 ,在遗传距离 <8 42处的遗传宗谱Ⅳ和Ⅴ的优势群体中 ,分别包含 1 1个菌株 ,而归属于宗谱Ⅲ的仅包含有 1个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菌株 交配型 1 1和交配型 1 2的中国不同致病型菌株可归属为同一宗谱 ,在同一遗传宗谱内又可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 研究结果证实了湖南省病圃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 1999年分离自江苏五大稻区代表地通州、高邮、赣榆、宜兴、吴江的 98个稻瘟菌标样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 ,结果表明 :江苏田间自然发生的稻瘟菌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在 5 5 %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将参试菌株划分为 7个遗传系谱 ,各地区所含遗传系谱的数量和谱系分布均不相同 ,其中赣榆地区稻瘟菌遗传多样性较为复杂 ,而宜兴地区最为简单 ,仅含 2个系谱 ;采自不同地区或相邻地区不同田块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瘟菌同样存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在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孢子形成附着胞的信号传导及其基因表达调节、产孢遗传规律和稻瘟病菌产孢相关基因鉴定与克隆分析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滇中稻瘟病菌多样性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云南水稻主产区15县的236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rep-PCR (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指纹分析,应用STATISTICA 5.0软件UPGRAM程序构建了134个代表菌株的DNA指纹聚类图。依1.75遗传相似距将供试菌株划分为8个遗传型群,第1,2,4群为优势群。各遗传型群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同一块稻田同一寄主品种上稻瘟病菌遗传型群基本一致,但有时包含不同的遗传型,甚至同一病斑存在遗传型差异。遗传型与寄主水稻品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水稻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传统的鉴别寄主方法对广东省部分参加区试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用于抗性鉴定的稻瘟病菌群体是1998年采集于广东省各地稻瘟病区的田间菌株,共100株.根据菌株在全国统一的鉴别寄主上的反应,探明该群体的致病性结构包括4群10个中国生理小种,其中ZG1是最优势小种,频率为31%,ZCl3和ZCl5次之,频率分别为28%和21%.将这一群体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参加区试的14个杂交稻组合上,毒力频率较低的有优优8821、培杂桂99、今优71、优优122、粤优8号、青优303、湛8S*303、培杂67、优优303和优澄2号共10个,是高抗的杂交稻组合.对这些高抗组合的联合致病性分析表明,只有34对搭配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大于0.80、联合毒性系数等于0,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依据湛8S*303和优澄2号等同时具有较高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和联合毒性系数,可推测它们具有较为相似的抗感病性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